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从一名高职教师的角度,陈述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通过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对应的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洪茹 《教师》2014,(26):120-120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受社会、院校、职业、个人等各种因素影响,易产生心理不平衡而导致职业倦怠问题的发生。本文通过对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缓解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方法,旨在为缓解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应付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如何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关注,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教师心理辅导和教师的自我调节等。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82):1-2
1974年,弗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呈现蔓延状态,这将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对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关键时期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重视、学校引导、提高生源质量和教师自我调适等几个角度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缓解相关策略,以期能够改善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应对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教育不同,特教学校因教育地位特殊、教育对象特殊。学校的各方面管理也有特殊性,许多问题的发现与合理解决,没有现成的办法和依据,需要管理者用细致的慧眼去发现,用新颖的思路去分析,进而合情合理地解决。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师由于体制、身份、待遇和工作压力等问题,职业倦怠较其他教师严重,急需有效的措施予以缓解。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以及对学前教师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学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缓解方法做了实证研究。改善待遇、调节生活、社会支持、提升地位和调适自我这五种方法能有效缓解学前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撑起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建设一支健康、有活力的高职教师队伍尤其重要.目前,由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高职教师成了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要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既需要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也需要个体加强心理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8.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及缓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情绪紧张与人际关系紧张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特征。职业教育正面临一场大的变革.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教师越来越多。以中职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的根源与对策等一系列问题,有利于为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考试周刊》2015,(64):22-23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加重,受到不少外界的关注。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还使其失去对教学的热情,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研究缓解对策尤为重要。文章探讨影响职业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以浙江省内高职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不足,教师地位较低,教师自身及教学对象等方面的因素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显现,它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教学工作及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影响,探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李永鑫编制的CMBI,以山西运城学院100名教师为被试,结果发现:CMBI问卷的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耗竭维度,成就感维度,人格解体维度。教师工作倦怠以零倦怠(55.21%)为主,轻度倦怠为17.71%,中度和重度倦怠各为13.54%。在倦怠总分及三个维度上,男教师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教师,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倦怠总分及三个维度上,本科学历教师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且在人格解体维度及倦怠总分上表现出显著差异。高级职称的教师倦怠总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初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的倦怠总分显著地高于初级职称教师。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选取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男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且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情绪低落维度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高,大一最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3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处于严重倦怠的教师比例达5.3%,一般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68%,轻度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青年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检出率达64.6%;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的检出率为23.9%,男性高于女性;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的检出率达79.6%,女性高于男性,但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子女年龄、专业热门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与岗位、教龄、经济收入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婚龄、学历、职称、专业、城市认可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夏季、冬季情感耗竭感较强,晚上和下午疲劳感最强,年终时成就感最低。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玛勒诗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对12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是递进关系:情感衰竭一人格解体一成就感;不同因素如性别、教龄等对职业倦怠的各个纬度均有影响。结论:高校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应加强教师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但是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探索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适途径:一是发展自我良好品质;二是构建和谐人际网络;三是建设合作学习型教师文化;四是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资本视角来看,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师的社会关系难显优势,社会资本中的信任、规范、社会网络等因素的不良或欠缺,导致其社会资本贫乏或占有不足。预防与消弭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注重高校教师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价值提升,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矫正社会失范,为预防与消弭职业倦怠提供制度基础;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为教师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成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无助、管理学生的困惑;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个人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通过心理暗示、学会适应、适当放松等策略提高心理应付水平,学校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职业成长文化、顺畅沟通渠道改善高校教师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是高职文化的主要探索者与创造者,实践者与示范者,传承者与传播者,监督者与保障者,但当前专任教师在高职文化建构中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为此提出提高认识、主动参与,率先垂范、榜样引导,结合教学、寻求路径,持之以恒,不断提升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