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乡村爱情》系列剧中,赵本山基于其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的影像叙事在建构当代乡村意象的同时,也消解了乡村的文化身份,遭致来自学界及影视界的广泛质疑。本文试从文化身份理论的视角,通过《乡村爱情》系列剧的影像文本分析,解读赵本山通过影像叙事所表达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与其民间文化身份之间的张力,以期对《乡村爱情》系列剧和当前的“雅俗之辩”以及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潘灵的乡土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市信访局长》和《泥太阳》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切入,对乡村发展的生态污染,乡村社会的恶疾,乡村经济的产业转变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剖析,而《一个人和村庄》、《幽灵诉》、《偷声音的老人们》则更关注被社会发展所碾压的个人的精神困顿,如孤独感、归宿感、飘零感等,论文从叙事立场、作品立意、审美特色三个方面对潘灵乡土小说的创作转向进行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3.
关注天下     
首部由电脑创作的小说问世世界上第一部由电脑创作的小说《真正的爱情》在俄罗斯的各大书店上架。据介绍,这本书是由一套叫做"电脑作家2008"的小说写作程序创作完成的。该程序收录  相似文献   

4.
《微神》是老舍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题材小说,讲述了一个凄美哀婉的初恋故事。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解析,来掌握《微神》特有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后,文学创作经短暂复苏,以火山喷发之势席卷全国。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当时的小说创作很快形成了一股“爱情热”。这是对“四人帮”假道学伪禁欲的惩罚。另外也因为“爱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关心的,最易披露精神世界的部分。爱情也是一面镜子,能够真实而微妙地反射出社会的、政治的、感情的、命运的色彩”。(《中篇小说的兴起》《小说创作谈》人民文学出版社80年版第47页)所以许多小说都以此为题材。对外交往的扩大也促进了这类题材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黄顺元和汪曾祺都是韩中作家中,对两国成长小说发展发挥至关作用的作家。本论文在黄顺元和汪曾祺的成长小说中,选取了主题层面相似的,一是以爱情为主题的《阵雨》和《受戒》,二是以亲情为主题的《星》和《黄油烙饼》,分别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两位作家创作的不同时代背景,创作手法以及作家意识。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风雅颂》不仅与《诗经》构成了互文性关系,还与《圣经》文本和“梁祝化蝶”典故形成了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关系不仅在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更在于小说对原典的“误读”和“修改”,即小说中丑恶现象和美好的《诗经》世界的背离、杨科对耶稣形象的解构、玲珍和杨科之间的关系与梁祝之间美好的爱情对比形成了反讽的美学效果。这部小说说明了如今的社会已没有神圣、崇高和爱情的立足之地,表明了作者对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9.
周阿敏 《文教资料》2012,(32):76-79
新世纪乡村小说创作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小说文本,与之相对应的文学研究却呈现重视不足的境况。本文从文本主题的解读、文本形式的发掘、多元研究视角的突围三个方面,对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的前景和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10.
《身份》(又译为《本性》)是米兰·昆德拉用法语创作的第二本作品,小说运用"音符的组合"、"复调结构"和"对位"等音乐技巧描写了一对情侣的爱情体验,表现了当代人对身份的怀疑和自我的迷失.相比之前的作品,《身份》这部作品文本简洁洗练、结构明朗,清晰地体现了昆德拉将音乐与小说融为一体的创作乐思.  相似文献   

11.
《呐喊》和《彷徨》是鲁迅前期小说的代表作,它以对农民问题、知识分子问题、辛亥革命问题、女性问题及婚姻爱情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表明了鲁迅“为人生”的小说创作主张的真正实现,显示了这两部小说在思想上的现代开拓性。  相似文献   

12.
白桦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借助对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来历的"调查",叙述了一组热烈坚贞、唯美凄婉的边地爱情故事,揭示出爱情的内涵及本质意义。小说运用诗化的语言,成功描绘出云南边地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传说、民间歌谣等风俗文化,并热情讴歌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纯真爱情与淳朴善良。在信仰危机、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此小说的创作尤显清新和独特。  相似文献   

13.
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填补了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小说创作期间的空白,其内容以男女之间的婚姻爱情为主。才子佳人小说家在表达婚恋方面有所贡献,主要在于突破了封建传统婚姻观中的不合理处。  相似文献   

14.
阿兰?德波顿是深受欧美广大读者喜爱的英国青年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轻情节重分析,视角独特写法新颖,被誉为“德波顿式”的新型小说艺术。本文以《爱情笔记》为例,从他对爱情哲理的睿智遐想、调侃式细节描写、图表式的理性分析三方面探讨他的独特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好逑传》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就创作模式而言,它继承了这类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中的主人公仍然是才子和佳人,小说情节也延续了才子佳人小说"相遇—恨别—团圆"的情节模式。但《好逑传》对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又有所突破,作品中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更为生动,其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另外,在歌颂美好爱情的同时强调了"理"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体现了作者对这类题材创作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路遥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和近年来涌出的乡村题材电视剧《乡村爱情》主人公谢永强,都生活在农村,都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为事业和爱情不懈奋斗,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农村青年完成了由“高加林”到“谢永强”的嬗变,其爱情观、事业观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7.
《白夜行》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创作的小说,小说写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因无望的爱情而杀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东野圭吾对犯罪的思考,也可以看出东野圭吾独特的叙事推理。  相似文献   

18.
《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是蒋韵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中书写爱情的两部力作。蒋韵笔下的人物,爱情是他们刻骨铭心的精神追求。为了获得爱情,他们以一种义无返顾的姿态,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追求、守护,爱情是他们活着的重要的精神支柱。蒋韵用她充满苦涩而不无亮丽的爱情悲剧表达着她对人的终极关怀,显示着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古代社会到新时期初期,中国式婚恋观走过了漫长悠远而耐人寻味的嬗变历程———从光芒初现到隐藏遮蔽再到张扬显现,从自由释放到权力压抑到再到逐渐复苏、走向多元。在此演进过程中",五四"至新时期初期的小说创作中的爱情婚姻伦理启蒙,表现出不同表征。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婚姻伦理观的互动,为爱情婚姻的生机和活力的焕发创造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0.
岁月珍藏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14,(11):F0002-F0002
作者简介袁炳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发表小说数百篇,获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出版作品集有《弯弯的月亮》《寻找红苹果》《爱情与一个城市有关》《成人礼》《血色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