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刊曾在1979年第7期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为题,刊登过斯诺1937年2月6日写给当时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先生的一封信。在那封信中,斯诺提到他从陕北回来后,收到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李迪俊先生给他的一封信。他就此给李回了一信,阐述了自己去陕北采访红军的动机,并将复信抄本作为附件,一并寄给了约翰逊。最近,中国三 S 研究会刘力群同志从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资料中心,发现了斯诺1937年2月4日写给李迪俊的回信。这封信与斯诺写给约翰逊大使的信在许多方面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姐妹篇,不失为研究斯诺的一份珍贵资料。现在,本刊特请刘力群同志将此信译出,并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续)》为题发表。在斯诺先生不朽之作《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纪念之际(《西行漫记》英文版于1937年10月首次在英国出版),希望这份资料对广大读者进一步探究斯诺访问陕北的动机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1937年初首先在北平翻译出版斯诺《西行漫记》的王福时老人,已于7月2日辞世,享年100岁,百多位亲朋好友到八宝山为他送行。老人一生为新闻出版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1937年初,斯诺将正在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书稿交给王福时,  相似文献   

3.
名人与标题     
斯诺《西行漫记》书名趣话关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书名,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1936年6月,斯诺只身前往陕北访问。他采写的30多篇通讯和拍摄的70多幅照片,先后在上海和美国的有关报刊上发表,轰动全球。翌年3月,斯诺把自己的原稿、照片、资料等,交给北平的中国朋友译成中文出版。为了避免麻烦,斯诺给这本书起了个不显眼的书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0月,英国兰戈兹公司出版了斯诺的这部名著。该书出版前,斯诺拟了五  相似文献   

4.
1937年初首先在北平翻译出版斯诺《西行漫记》的王福时老人,已于7月2日辞世,享年100岁,百多位亲朋好友到八宝山为他送行。老人一生为新闻出版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1937年初,斯诺将正在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书稿交给王福时,  相似文献   

5.
二、晤见埃您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其时《西行漫记》的英文版还没有出版(该书1937年10月山伦敦戈蓝茨公司初版发行),这本书是收集斯诺在英美报刊上零星发表的一些报道陕北见闻的文章,和若干篇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纪录汇集而成的。——1937年初,斯诺自己把这些为报纸写的文章寄给北平的几位中国学生(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  相似文献   

6.
译者附记:今年2月15日,是我国人民敬重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斯诺先生于1928年夏第一次来到中国,原先只打算在中国漫游6个星期,结果却逗留了13年,并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如果当年23岁的斯诺不敢做一次“环球旅行”,他也不会来到中国,也不会在8年后写出震撼世界的《西行漫记》。前年,我去美国访问了位于坦萨斯市的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获得了保存在那里的斯诺于1928年2月在“奔向大海”前写给父母和家人的一封信的影印件。此信在美国也从未发表过,现予照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1997年1月11日逝世,享年八十九岁。1931年8月海伦.斯诺从西雅图搭“林肯总统号”邮轮到上海,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任秘书,邂逅埃德加.斯诺,并于1932年末结为伉俪。1933年春,斯诺夫妇来到北平安家,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开,其间,他们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很多青年学生常到他们家聚会和议论时政,曾多次帮助进步人士避难。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回来,她帮助丈夫整理书稿和照片资料,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1937年4月海伦.斯诺冒险访问陕北,在延安采访毛主席和许…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一个中译本五十一年前在上海出版,由于这本书第一次报道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红军挺立在中国的西北角,它的出版成为五十一年前一个发生深远影响的政治事件。当年主持这本书的出版的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胡愈之同志,他的这个功绩充分说明他的远见与卓识。《西行漫记》的原著题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于1937年10月先在英国出版。为什么胡愈之同志能以惊人的速度使中文译本于1938年1月出版呢?现在回顾,胡愈之确实具有他许多特别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9.
著名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毕生热爱中国,热心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喜爱。斯诺夫人露易斯·惠勒·斯诺利用斯诺生前有关中国的记述,连同斯诺拍摄的照片,编成《埃德加·斯诺的中国》一书,于1981年在纽约出版。本文是斯诺夫人为该书所写前言的一部分。今年是斯诺所著《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本刊为此发表本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0.
《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不仅在当时风靡世界,现如今还有许多各行各业的忠实读者。在《西行漫记》中,一个真实的中国得以昭告于天下,斯诺通过对陕北红区根据地全景式的描绘,通过对红军领导人生动的刻画,通过对中央红军的革命纲领、政策通俗易懂的阐释,有力驳斥了蒋介石对中共"赤匪"的污蔑。探讨《西行漫记》的地位和意义,必须以其内容为蓝本,本研究在此仅从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体现的记者素质为角度切入,浅谈一些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11.
近蒙友人董鼎山君的协助,从美国国会图书馆获得了埃德加·斯诺一九三七年二月六日给当时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的一封信的影印件。这份材料相当珍贵。现全文译出如下。在这封信里,斯诺讲了他在一九三六年六月冒险去陕北解放区的背景以及他同国民党当局的斗争。从中可以看出,斯诺作为一位记者,注重事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谦虚态度。  相似文献   

12.
重读斯诺     
凌翔 《军事记者》2009,(6):57-59
很小的时候,我心目中有一个记者的形象,他就是斯诺。 1984年,刚刚开始学写新闻作品的时候,《斯诺文集》首次在中国出版。这之前,《斯诺文集》中的作品只有《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曾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在我国出版过,其他作品均为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李彬 《青年记者》2016,(25):88-90
20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年,也是斯诺西北之行八十年,此时重温他31岁时采写的新闻名篇《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自然别有意味,也让我再次领略长征的伟大,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次赞叹一代记者斯诺的伟大.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友谊,写出《西行漫记》、《大河彼岸》、《毛泽东传》等8种闻名世界的中国学著作为基本线索,生动而详细地叙写了斯诺为寻“东方魅力”而来到中国,身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经历“一二九”运动,与宋庆龄和鲁迅相识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社会,只身访问陕北苏区看到中国的希望之光,作为尼克松访华前  相似文献   

16.
80多年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以《前西行漫记》为书名再版),是一本以斯诺等人亲历陕北报道红色中国见闻的书。这部书首次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军事思想和治国方略,向全世界宣传了红军长征精神,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我和该书翻译者之一李放的长子李光先生因档案结缘相识多年,他把父亲编译出版《印象记》的回忆手稿和友人往来书信捐赠给了辽宁省档案馆。我也曾多次听他讲述了父亲和战友翻译此书的一些细节,那些曲折生动的故事仍然令今天的人们感动。  相似文献   

17.
程粉艳 《军事记者》2007,(10):57-58
1937年10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埃得加·斯诺1936年6月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被重重封锁的中国陕甘宁边区红色根据地进行亲历式采访后所写的长篇通讯《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由伦敦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经整整70年了。今天,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一八年八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的北京既是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心,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堡垒。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特别是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几十年后,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毛泽东同志,还多次提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当时的教师邵飘萍。(见斯诺《西行漫记》127页、《新闻研究资料》1980年第四期)毛泽东同志到达北京后,经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介绍,来到李大  相似文献   

19.
王福时 《出版史料》2006,(4):108-111
今年是伟大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1周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决定隆重出版《前西行漫记》(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看到这本尘封68年客观真实记录那一段历史的图书,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和许多关心这本书的老朋友都非常高兴。一很多读者想必都知道胡愈之在1938年翻译出版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成《西行漫记》),而鲜有人了解在这本书之前十个月还出版过一本有人称之为《西行漫记》雏形本的《印象记》,主要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遗憾     
日前,在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翻阅馆藏的历史资料时,发现已故书法大师、鲁迅研究专家卫俊秀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给陕西师范大学党委的几封信。信中除申述自己在五十年代所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外,还请求党委帮助他寻找丢失多年的《庄子与鲁迅》一书的书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