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贵 《东南传播》2014,(1):125-128
人物报道很多都只停留在“说清楚”的层面上,离“说精彩”有较大的差距.人物报道之所以不精彩,很大程度是因为“故事性”不足导致可看性差.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人物故事挖掘与表现的一些操作性强的做法:即前期对人物的了解要全面透彻,采访提问问题要有的放矢多多益善,叙事要言之有物曲折跌宕.简单地说就是前期了解要“全”、“透”,提问问题要“准”、“多”,叙事要“实”、“曲”.  相似文献   

2.
编辑要在“走、转、改”中有所作为,一要做好策划与组稿,主导“走、转、改”;二要精选精编,立足岗位“走、转、改”;三要勤出“编门”走基层,示范“走、转、改”。  相似文献   

3.
我的体会是,要写好通讯。需在“特、巧、情、理”上下功夫。 经营“土特产”,巧开“百宝箱” 先说“特”。所谓“特”,就是“奇特”、“独特”。首先是选题要“特”。对于驻地记者来说,选题要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主流媒体构建新格局,要守正创新,写好新闻的“正”字。第一笔横是“根”,要做好党的喉舌,听党的话;第二笔竖是“脉”,要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第三笔小横是“事”,要讲述好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历史;第四笔小竖是“形”,要保持好导向、真实和特色;第五笔横是“命”,要做好内容,永葆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前,梁衡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他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 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6.
“公关”在中国热了几年了,近一二年又见升温.厂矿企业要“公关”,各种商店要“公关”,新闻工作同样要“公关”.新闻工作者没有“公关”素质,何能追逐新的事物、新的现象、新的观念、新的思潮?没有“公关”素质,报纸的广告、发行工作何能展开?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着报纸出新。窃以为要把报纸办出特色,的确要有自己的“几绝”,要做到“各报有各报的高招”。没有“几绝”、“高招”,哪来“特色”?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使出自己的“绝招”、“绝技”、“绝活”,才能一改报纸的“穷气”、“暮气”现状,使报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出版转制大背景下,编辑如何更快更好地找准“入市”定位.依笔者个人体会,从观念和方法两个层而看,要有五种意识,简称“五要”:要看清形势、要找准定位、要开发财商、要用心“做”书、要“工夫不断”。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0,(34):22-22
小朋友们注意了,一个哼着“噜啦噜啦咧”,嚷着“要跑第一、要开飞机,要电视机、要CD机、要mp3、要冰淇淋、要人民币”但并不贪心的小红猪即将以舞台人偶剧的形式驾临昆明剧院,它就是人见人爱的猪猪侠。  相似文献   

10.
学艺札记     
听到几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新”和“闻”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一词,取得很好。”他说:“新闻,新闻,一要‘新’,二要‘闻’。“所谓‘新’,是说新闻必须有新东西:新闻要反映新事物、新人物、新气象、新风尚。“所谓‘闻’,是说记者要‘多闻’,要‘耳闻八方’  相似文献   

11.
采写、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广告……各个环节都是“生产者“,都有自己的“市场“,都要坚持质量标准,都要强化成本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数字游戏”颇为流行,什么体育工作要抓好“三个环节”、“四个重点”啦,教育方法要做到“四个结合”、“五个必须”啦,队伍建设要打造“十个一”工程啦,文明创建要突出“四大主题”、“三大特色”啦,部门工作要“围绕一个中心、瞄准两大目标、完善三项制度、实施四大工程、寻求五大突破”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种“数字游戏”把生活中许多新鲜活泼、有血有肉的东西,抽象概括为干巴巴、硬邦邦的几条筋;一些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道明白的内容,却偏偏要端起架子,在一连串生硬的数字中间绕来绕去。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卷首语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出版工作,要做到“六要六不要”:要帮忙,不要添乱;要唱响主旋律,不要搞“噪音”;要注意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要遵守宣传纪律,不要各行其是;要“聚焦”,不要“散光”;要狠抓落实,不要搞“花架子”。还要努力增强“五个意识”。1、...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分寸”,即衡量事物的尺度。平常,我们说话要留个“余地”,办事要讲个“分寸”,这“余地”和“分寸”,也可以说就是事物的“度”。新闻宣传准确把握分寸,才能取信于受众。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看,新闻写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分寸。一、事实要准确。选择、概括事实都要恰如其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记者取舍、表述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闪光的不都是金子,一些貌似生动的生活素材也要严加辨  相似文献   

15.
也许你会以为这题目犹如说“吃饭要吃”,废话连篇!其实不然。正如说“杂谈要杂”强调杂谈写作要注意“杂”的特色一样,“杂谈要谈”则从“谈”的方面来考察“杂谈”写作的另一重要特色。 在“一般写作”里,把通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分解为四类:叙事,描写,抒情,议论。那么,“杂谈”写作的特色是要充分地向读者昭示“议论”的功夫!这正是“杂谈要谈”的主旨所在。也就是说,在每一篇杂谈文章里,凡属于叙事、描写、抒情的文字要从简或省略。一般说,杂谈往往要求“就事论理”,或“以事为依托”;有“事”要说,就难免要“叙事”。然而一般是不在“杂谈”当中去显现作者的抒情和描写的才能的。至于“议论”,则是显现“杂谈”文章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成份,需要在这方面去  相似文献   

16.
有位名人说过第一个将女人喻为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而第三个则是“蠢才”。 按照这一说法,如今新闻媒介中出现的“蠢才”该是够多的了。且不论这些文章选材的雷同,构思的模仿,只要留心看看一些标题,就足以使人望而生厌了。 其一:《……也要“打假”》。如《文凭也要“打假”》、《“农民”也要“打假”》、《希望工程也要“打假”》、《新闻也要“打假”》……现在又有人写出《“打假”也要“打假”》,这势头似乎一发不可收拾了!  相似文献   

17.
消息要有厚重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写好消息,站位要高,要善于从政治高度认识事物、看待问题,心怀“国之大者”做文章;采访要深,多走多看多思,才能更好地挖到“鲜菜”、捕到“活鱼”乃至独家素材;成文要精,要紧扣主题主线,从繁杂信息中萃取最精华内容;传播要广,需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借助新媒体手段、渠道、平台扩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代外交官的必备能力.因此,我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应进一步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立足点要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国外受众为主”,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官方语言”转向“国外受众语言”,传播方法要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主体要从“官办”走向“民办”,内容要从“政经利益”走向“文化交流”,传播模式要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设置”.当前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是:整合“三外”力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巧妙借助境外媒体、重视国内舆论引导、妥处国内突发事件、用好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外交人员媒介素养、培养“民间大使”、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9.
10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版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10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  相似文献   

20.
新闻文摘     
引导舆论要力求做到“三得” 在引导舆论上,新闻媒介要力求做到“三得”:一是引导舆论要“得力”,就是要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有说服力地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旗帜鲜明,在引导舆论上积极、主动、有力,成为党和人民手中得力的舆论工具。二是要“得当”,就是引导舆论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如果舆论把握不当,失度乃至失控,就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或加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热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不去人为地“炒热”。要讲究宣传策略,有的该点到为止,不必追求“轰动效应”。有的该含而不露,不必和盘托出。有的该下毛毛雨,不必倾盆大雨。三是要“得法”,就是要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提高引导舆论的艺术,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与可读性,使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