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的经济效益始终是教育经济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其具体有三种体现方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本主要就这三个方面在实证研究中涉及的一些主要计量方法、模式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类方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以在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研究方法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2.
学历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是衡量教育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明瑟教育收益率自1958年首次提出以来,一直作为教育个人收益率的主要计量模型和研究方法。我们在对北京地区社会转型期教育问题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估计出1999年明瑟教育收益率为12.4%,并结合中科院经济研究所1988年和1995年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教育收益率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明瑟教育收益率是估算教育经济回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自明瑟方程提出后,研究者在解决计量偏误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为更精确的估算教育收益率提供了修正方法。在回顾中国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中国明瑟收益率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年,明瑟收益率的明显上升;二是近年出现的新趋势,明瑟收益率下降;三是不同群体之间,明瑟收益率差距扩大。第一个特征已得到了较充分的解释;但第二个和第三个特征作为新现象,还有待研究者更深入的研究,去探索其背后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讲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不是教育效率和教育收益率,而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程度。计量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方法主要有四种:舒尔茨的余数分析法;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生产函数法。考虑资料可得性与技术的可行性原则,本文采用劳动简化法和生产函数法分别对湖南省1982—1990年、1990—2000年两个期间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进行计量,并做出简要分析。一、湖南省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计量1.劳动简化法及其运用劳动简化法是在考虑教育对劳动力质量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某种简化系数,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转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私人经济收益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胜 《教育科学》2004,20(6):13-17
我国教育私人经济收益率一直偏低,研究其原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有研究不系统。本文从传统分配思想影响、教育成本和效益观的缺乏、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健全、教育系统内部问题、计量方法问题等方面对这些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10年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六县的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当前农村地区教育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当前农村地区个人教育收益率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在运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低估问题后,收益率估计结果达到13.1%。通过与以往估计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教育收益率增长主要是由计量方法改善所致,由制度环境改善所引致的"自然增长"部分相对较少。此外,农村地区后义务教育收益率远高于义务教育收益率,而普通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收益率。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粗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讲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不是教育效率和教育收益率,而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程度。计量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方法主要有四种:舒尔茨的余数分析法;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生产函数法。考虑资料可得性与技术的可行性原则,本文采用劳动简化法和生产函数法分别对湖南省1982—1990年、1990—2000年两个期间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进行计量,并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收益率: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现象。首先从生产效应和配置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机制,然后提出了一种剥离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计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劳动力流动提高了教育收益率23%。所以,提高教育收益率的有效途径在于进一步深化劳动力流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并计量了1978-2008年我国各级教育个人收益中的文凭效应,并对不同劳动力市场及工作经历下的文凭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教育收益中存在显著的文凭效应,高中、大专以及本科毕业的文凭效应分别为29.6%、27.6%、35.3%;个人教育收益率存在不连续跳跃现象,受教育的第13年的收益率增幅最大,第16年的收益率最高;各级教育的文凭效应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并不明显,大专和本科教育的文凭效应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显著;工作经历对文凭效应具有调节作用,降低了较低层级和提高了较高层级教育的文凭效应。本研究发现对国家教育经济政策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教育的经济效益如何计量是个常常谈到的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在采用具体模式进行调查计算之前,不妨讨论一下有关计量方法的一般原则。这里,试图提出几个比较浅近可行的原则,或许能够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观察教育之经济效益的前后两阶段讲教育有经济效益,意昧着承认了两个前提性的命题:一.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的生产过程;二.教育过程及其成果都具有经济性能。在教育经济学中,这两个命题都得到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