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以接受效果为目标的教育主体、接受主体和接受环境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受着许多困境的制约.因此,剖析影响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困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接受效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接受是解开教育与接受内在矛盾并寻求和谐的钥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的关键一环.探讨接受规律,首先必须重新定位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传播地位"及与教育者之间的双向联系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接受的视角探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邹俊 《华章》2011,(34)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研究,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因素有很多,接受环境不仅表现为广泛性、层次性、动态性、特定性等特征,而且具有动力作用、导向功能与层次作用.不同的接受环境——宏观接受环境、中观接受环境、微观接受环境和信息环境对接受环境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4.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受理论是研究外界信息对受众与效果的观点和方法,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信息的获取、融入与内化的过程.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大学生接受效果的障碍因素,应当积极借助接受理论,跨越信息效果不佳的障碍,实现信息传动与信息接受的有效契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之一.从主体性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探究教育客体发挥主体性的内在依据,发掘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教育客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内因作用,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有重要影响。由于主体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目的和教育目的并非天然一致,有可能出现错位。思想政治教育兼具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其目的性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接受目的有效对接的基石。提升接受主体的精神追求、澄清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价值,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接受目的有效对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被逐渐的重视起来,但是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将焦点放在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研究上,缺乏对接受主体对其接受心理的研究,从而导致教育实践中的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研究,根据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不同的接受心理,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接受结果.本文力求通过对心理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接收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为优化接受心理,预防不良接受心理的产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总体上来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动力是其接受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问卷调查分析,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特点,找到思想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契合点,发挥好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双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急剧增多,二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出现疲劳现象.要在当代的新环境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观念和领导决策上下功夫,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接受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20世纪西方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流派--接受理论及其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接受规律等进行了思考,指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学生的接受问题;而要得到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其接受规律,坚持超前性的引导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2.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接受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对于接受机制的探索,不但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发展成长.文章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在环境、主体和内容三方面的既有缺陷,以及当前教育接受机制实效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拥有幸福的人,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分析把幸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部分的必要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接受人性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是人们在感知、接受、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状态、表现样态和运行状况的总体印象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的重要一面,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合法性和运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命题的出场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正其位"的逻辑前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端其行"的重要遵循,关涉思...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将执行方案作用于执行对象,促使执行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动态过程.文章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构成以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飞龙 《教育探索》2011,(10):38-40
马克思宏观需要理论和马斯洛微观需要层次论启示我们:需要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需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与满足接受主体的合理需要,应激发接受主体的正确需要,应强化和提升接受主体的内在的自我需要,应驱动接受主体的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系社会成员对社会所施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需要兼顾学科的特殊性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失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困境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具备天然的合法性,其合法性可以从教育本身、人的需要以及社会需要三个维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解读,结合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分析出新媒介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有效契合点,并把新媒介文化的影响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过程中研究,在接受机制的动态运行过程中,重点总结每个阶段对运用新媒介文化提出的具体要求,根本目的是为提高高校教育效果的实效性和教育接受的有效性服务,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河 《华章》2011,(30)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形成因素可以发现,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系统配合和协同作用,才能产生化解或弱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