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华 《教育》2011,(12):53-53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期,也是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更是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由于人体发展的不平衡,初中生的心理容易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烦恼,而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双亲家庭学生更容易进发不良情绪,从而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剧变的时期,也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不仅是家庭教育最困惑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剧变的时期,也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不仅是家庭教育最困惑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应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初中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在人生中可谓身心发育最为显的时期之一。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种种幻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充沛的精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有探索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他们是社会中最积极敏感的阶层,但此时他们的心理常常变得不稳定,容易产生烦恼、疑惑。尤其是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父爱  相似文献   

5.
正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引导策略,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调整心态,用真诚感化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由于亲情的缺失,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自我保  相似文献   

6.
<正>一、单亲家庭子女的行为表现及形成原因(一)心理及行为特征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由于心理调控能力和自身社会导向能力不强,常常表现出一系列不良个性心理特征:1.怯懦自卑。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在校表现为: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不稳定,各项  相似文献   

7.
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单亲家庭儿童不同于正常家庭孩子的心理。而不同形式的单亲家庭儿童更有着其心理的独特性。文章就不同的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掌握其心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离婚现象日益增多。由于父母离婚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在我校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学生占整个学生总数的35%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是畸形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因其经济、体力、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容易走极端。要么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了孩子,简单、粗暴对待孩子;要么对孩子懒得管理,不能尽到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相反,有的父母失去了配偶后就把全部情感倾滓于孩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在教育方法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行为品德方面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飞快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随之改变,致使单亲家庭逐渐增加,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受到全社会关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相较于健全的家庭而言,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未能得到父母双方全部的关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出现对人不信任,自私冷漠,得不到的关爱只能寻求其他方式慰藉,容易沾染不良习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需要积极寻求缓解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剖析成因,致力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现今,我们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生活较为封闭,接触新事物机会少。一些家长外出务工或是单亲家庭,这些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所以,强化初中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家长、同学的不当引导,致使一部分学生不能把心放在学习上,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学生在经历家庭的重大变故后,在心灵深处往往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致使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包袱,看待人和事容易走极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尽快  相似文献   

12.
覃雪雄 《中学教学参考》2008,(4):F0003-F0003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轨道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今,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沉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轨道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今,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沉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单亲宗庭子女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构成的特殊性,会给孩子成长造成种种负面影响,尤其在与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容易阻碍孩子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近年来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障碍以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而要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善这个问题,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屠岚 《教书育人》2006,(4):65-66
体校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人生发育最旺盛、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个阶段一方面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的时期。体校学生除了青少年共有的这些心理特点外,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原因,还形成了以下特有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玉清 《新疆教育》2012,(19):77-77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有两类单亲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问题,最需要我们教师特别关注:第一类是性格内向的单亲家庭孩子,他们自卑、脆弱、敏感,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性格偏执;另一类是胆大妄为,说话粗野,家长管理简单粗暴或疏于管理的学生。这类学生如果重视力度不够,教育方法不得当,往往容易走上人生的歧路。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心理障碍萌发时期,这时候,如果班主任就和家长互相沟通,做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尽量给孩子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随时给他们心理疏导,尤其是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坚强的品格,培养他们做事的能力,孩子心理不健康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下面就第二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告状行为不仅是小学生在校日常活动中常见的行为之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初步产物。教师对告状行为的处理方式对单亲家庭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单亲家庭学生在校告状行为呈现出内心自卑敏感、对教师有依恋行为、需要被认可、告状主体差异性较大、寻求帮助、过渡溺爱等特征。教师应关注小学低年级单亲家庭在校告状行为,并切实了解低年级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更加全面深刻地窥视低年级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及影响,小学低年级单亲家庭学生在校告状行为做出正确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丽亚 《考试周刊》2010,(1):212-213
当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一些单亲家庭学生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常常感到孤独、自卑、恐惧、怀疑等。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校和教师要拓宽渠道,形成合力,要用爱的语言“打开”孩子的心灵,用爱的行动传递温情,用爱的激励使他们重拾自信.从而愉快、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刘莹 《成才之路》2011,(7):17-1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情感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离婚率逐年上升。身处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环境的改变,易导致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中专生年龄一般在15岁~17岁,处于人生阶段的青少年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敏感期。因此,加强对单亲家庭中专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20.
夏洁 《教学与管理》2006,(10):31-33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