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是生命苦囚般的体味和经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人类生存困惑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哲学总能引起我们的无限反思,他们身上那种对生命的执着以及顽强旺盛的生命欲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因为小人物的生存哲学中往往包含有大智慧,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社会的沉疴。比如面对生存的困境,阿Q选择了"狗"式的生存哲学以及"精神胜利法"和"忘却"两大法宝,徐福贵则选择了"牛"式的生存哲学,而这两种生存哲学在中国民间底层社会都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生存教育对生命价值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内,生存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纽带.教育的主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失落,很大原因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中介被打破.生存教育通过教育来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化解生存困境,把握生存规律,实现生存价值,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4.
士人特别是宋代文人处于宋朝这样一个生命意识高扬的时代,他们的生命存在经历着多方面的考验:出世与入世的抉择,生存与死亡的冲突,在这种独特的隐逸生存体验下,作为创作主体的词人一方面经历着人生的坎坷与无奈,另一方面他们的生命境界也由此得以深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史实的挖掘、对作品的解读来探究隐逸词人独特而厚重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郭绍赋 《云南教育》2008,(15):22-24
浩渺星空、苍穹大地,造就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有了生命,生命就要生存,就要发展,并且在生存发展巾走向广阔和多彩的生活。珍惜生命、学会生存、活出精彩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少年儿童.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以“生命、生存、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使他们知常循道,正视人生,对人类、对神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活着》分别是海明威、余华的代表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生命意识,对生存命运的探索。本文从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中死亡意识的形成入手,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作者对死亡的体悟。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桑地亚哥、福贵在生存困境下分别选择了抗争、忍耐不同的生存方式,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是作者对生存之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葛娟 《科学教育》2006,12(5):34-36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正在全面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生命教育各学段的…  相似文献   

8.
生存罪恶感是清初贰臣士人心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失节苟活,违背了士人应有的道德原则,他们入清以后被强烈的生存罪恶感困扰,表现为厌恶自身的生命,以及生存的无价值感.因而,他们试图通过寻求借口、赎罪补偿、以及心理自虐等方式,来缓解生存罪恶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供人阅读、欣赏、感悟的,从文学阅读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便会获得一种现实意义。元散曲作家仕途受阻,生存状态艰难,但其作品却体现着一种幽默旷达的情怀。他们在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观照中。感悟到人生价值并不在于功名富贵的占有,而是身心的自由与安宁,于是重新设计生存方式。他们更加关爱生命本身,在山水、田园、情爱中享受世俗生活的真趣,化解了不良情绪,体现出一种逆境中的生存智慧,给遭遇挫折的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搏浪 《教师博览》2004,(3):38-39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一直在说教师生存状态不佳,你下这个判断有依据吗?郑杰(以下简称郑):虽然我无力做科学调查之类的工作,但从长期从事学校工作的经历中,我观察到了也体会到了教师的生存状态,我认为他们生命质量不高。虽然无法对此进行量化,我还是武断地说,教师职业理应是一个令人幸福、满足的职业,但事实上,相当多的教师感觉不是如此。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要求很高,既要抓质量,又要抓学习、抓教改、抓师德,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教师普遍感觉很疲惫,不仅仅是身体疲劳,心理也会出问题的。记:生存状态的好坏是相对的,可能它…  相似文献   

11.
尼采的“酒神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致力于在悲剧的现实世界中发掘出备受压抑的允诺自由和幸福的潜力。中国魏晋时期的士子丈人虽与尼采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理环境中,却对于生命和存在有着相似的见解,他们都清醒地看到了生命此在的永恒悲剧性,却又积极寻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并都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之美的培养,希望在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中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包括对生命的关注以及对各种环境下生存能力的锻炼和生命意义的提炼。当前,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逐渐引起重视。野外生存教育是把体育课堂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扩展到大自然,使学生在与大自然界的接触中,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生命教育与野外生存教育的共同点包括: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重视生存、重视发展生命、崇拜生命、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生命哲学关注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生命的体验和价值。这些为我们研究教师生存境遇提供新的视角,以此为借镜可以发现当前教师生存境遇存在圣化形象与社会地位的背离、社会转型挑战和职业倦怠的纠结、崇高使命和低下生活质量的反衬等问题。因此,必须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尊重他们正当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生活质量,消除其职业倦怠;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坛中,池莉以特有的女性意识炽照着男性,正如她所说"男人自有迷人之处"。其笔下的男性形象朴实且厚实,然而他们不是英雄,他们活得不太轻松,他们都是在都市间穿梭、在夹缝中行走的历尽人生烦恼又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小人物。池莉在用亲和力十足的笔触讲述着城市中男人的生命历程,诠释着她思想中男人的生存状态,传达着一份对当代男性的深切同情和理解。本文以《烦恼人生》和《有了快感你就喊》为例,以当下男性在社会和婚姻家庭中的生存处境的描绘和理解为出发点,着力表现作者别有的男性关怀。  相似文献   

15.
从生存论的角度阐释《大话西游》中所潜在的生存模式,即情感化生存最终向佛法的认同与皈依。皈依之因则在于情感化生存中,以爱与恨作为生存价值与意义的终极取向时,而《大话西游》却发现爱与恨的有限性与虚幻性,于是情感化生存失去了价值根基,而使生命成为痛苦。究其底,可以认为,生命本来就是这样,而生存的意义并不在于对痛苦生存的放弃,而恰恰在于对它的执着,在执着中才得以彰显人的高贵。  相似文献   

16.
在倍受关注的教育视域的弱势群体中,有一个始终被遗忘的角落,这就是小学青年男教师。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面对着生存窘状的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难形于色,他们是人们耳热能详的教育弱势群体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说人文关怀是教育最大的期待,那对这个教育特殊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无疑是对生命尊严的深刻体认,也无疑应该成为教育的一种信念。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乡村教师的工作场域在乡村,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乡村环境,因此,其最好的生存状态就是与乡村环境进行位育,走一条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成长之路。乡村教师的位育过程,是教师个体生命能量投入与乡土资源交换的过程,是乡村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教育内涵以及乡村社会共生的过程。然而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面临乡土文化价值观薄弱、身份定位错乱以及自我发展内驱力弱化等方面的问题。要重构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就需要培养乡村教师与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相协调的能力,推动他们投身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的发展,使乡村教师在广袤的土地上完成自我升华和超越,生成其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人最本质的关系根植于人的存在,因为人的存在而产生的文化育人本质演变,经历了人类"批判生存"与"学会生存"的认知困境、品尝了人类"尝试生存"与"认知生存"的行动阻碍,最终沉淀在人类"理解生存"与"追求存在"的生命期盼中,形成了今天文化化育生命的基本向度.文化育人的本质演变遵从人类学会生存与追求存在的自然演化逻辑,在...  相似文献   

19.
作者探索了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的文化的关系.认为:生存方式,是生命生存的具体形式,是生命在其能力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现实客观的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者探索了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的文化的关系.认为:生存方式,是生命生存的具体形式,是生命在其能力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现实客观的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