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探究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关于修辞学在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它探索在建立和维护一个社会时修辞学的特殊功能,探讨人类是否依靠修辞创造和谐,达到一个理性社会所需要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协作、最终取得同一性以及共同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文将修辞置于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人际互动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规律与目的,探讨修辞的本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现代修辞学重视从双向交流和整体文化建构角度,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方向上综合描述和阐释修辞现象,强调修辞的普遍性,复义性,交流性和认知性。后现代修辞理论则强调修辞作为“无中心”的“播撒”,是无法组合成有序结构的自相矛盾的表意手段,认为修辞作为能指的互设,具有“形式游戏”和“自我解构”的“转义”功能。现代修辞学与后现代修辞理论呈现出来的不同理论特色,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更强调多元化、多层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修辞学将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即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而认知语言学打破了传统修辞观的禁锢.隐喻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重要方式,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主要来自人类共同的体验和感知.而爱情正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炼强的修辞学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归纳和总结具体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技巧,二是建构自己严密而实用的修辞学体系,三是对修辞学进行交叉研究.在这三个方面中.交叉研究成绩最为突出,而其中对修辞理据的探索、对修辞的认知考察,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感修辞是人类感官互通现象的语言表现形式。从传统修辞学、神经生理学、认知语言学三个层面解释这一语言现象,并抽象出通感的认知要素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修辞层面的隐喻和概念思维层面隐喻的异同,并结合语言、社会文化、道德标准和人类意图四个因素来论证传统修辞隐喻和现代认知隐喻具有内在一致性,以深化对修辞隐喻和认知隐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理论修辞学》认为修辞的本质在思维层面,从修辞哲学的高度建构修辞学理论,演绎推理修辞技巧,初步建立起多元性、认知性、互动性的修辞学理论,是目前国内把修辞学研究范围拓展的最宽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隐喻研究的发展经由修辞学、哲学至语言学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丰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被纳入了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主要涵盖七个主题,涉及到隐喻理论探讨、空间隐喻研究、具体的语言及语言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焉丽 《现代语文》2006,6(3):52-53
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讲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20世纪70年代至今,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把隐喻看作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而把它上升为人类的思维现象去研究,把它看作一种认知模式,大大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本文通过几个英汉习语(成语)和委婉语的对比,试图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是全人类共有的思维能力,但民族文化的差异使隐喻又具有了民族约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认知修辞中的理论构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法教学中有些语法现象没有可供识别的语法形式,但又必须有所归依和分类,这样就出现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认知修辞中,往往会有“相对”“相反”的修辞策略,如语言表达,既要求明确,但该模糊的地方也必须模糊。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重视理论建构,这就是辩证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一种哲学活动(企图通过分析语言来解释世界“存在”的哲学活动,在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也同时并无意地为修辞的解释打开一种思路)。本文提出如下猜想:凡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必涉及修辞活动。这个猜想的启示是:第一,凡有认知活动并且要说话的时候。都有修辞活动。第二,人类最普遍的生存方式(使用语言)——形而下,居然和形而上的思考(哲学活动)掺和在一起;第三,人的行为、语言行为与修辞,是掺和在一起的。我们生活在修辞活动中,是一个并非夸张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通感在修辞学上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通感到底是不是一种修辞;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到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都是令中学语文教师感到莫衷一是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从传统修辞体系和认知性修辞体系来分析这两个问题。从传统的修辞学体系来分析应为套用了比喻和移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修辞学系统来分析应为运用了通感性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4.
移觉的语用修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  覃先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47-149
语用修辞学是两门临近学科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移觉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仍处于方兴未艾的研究之中。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语境这一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共同基础为切入点,着重从两方面对移觉进行语用修辞分析:移觉的认知机制以及移觉在认知语境中的表达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虽不是修辞学专家,但他对修辞学的贡献可以与陈望道双峰并峙.因为两位大师都学贯中西,识兼古今,所以就决定了他们认识上极大的相同或相交,如辩证的修辞观、修辞学的多边性以及动态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产生后,修辞学界掀起了认知修辞学的研究热。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成果主要集中于积极修辞的认知心理机制方面的探讨。而修辞学的另一大分野——消极修辞,尚未有学者从认知心理角度进行阐释。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阐释辞规的认知心理,认为辞规是图形-背景朝着熟识化角度的调试。  相似文献   

17.
诠释与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和诠释分别以话语的效用和对话语的理解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与人文科学各部门尤其是语言研究关系特别密切的两门现代基础学科.在其自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两门学科既互相参照、互相依靠又不无矛盾和冲突.二者关系因而既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又导致截然不同的表述.对这些表述的分析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这两门学科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对西方当代学术形态的总体了解.  相似文献   

18.
很多移就格就是偏正结构的比拟,它们很容易跟定语有所省略的普通定中结构混同,"情书"、"病院"等就经常被人误以为是移就格。移就修辞格是形容词词义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有时它跟词义的引申很难划清界限。另外,移就与通感两类辞格都是词语错位搭配,二者也经常发生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