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歌德塑造了一位具有传奇而神秘色彩的意大利少女形象——"迷娘",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迷娘为重点分析对象,以歌德小说初稿《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和他修改后发表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为文本,阐释迷娘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外在动因。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5,(5):41-45
歌德小说《威廉〃迈斯特》中的迷娘形象,以其身世的神秘独特及其经历的曲折多舛,吸引了时年留日的浪漫派文人田汉。归国之后的田汉将迷娘的故事改写并搬演上了现代中国的剧坛,迷娘一跃而成为了有着中国化特色的眉娘。后来又经历了陈鲤庭、崔嵬等人的改写,由眉娘形象继而衍生出香姐形象。从歌德小说《威廉〃迈斯特》里的迷娘到田汉短剧《眉娘》中的眉娘再到陈、崔等人的抗战宣传剧中《放下你的鞭子》中的香姐,这一形象变迁历程在一定程度彰显了异域文化场及特殊时代环境对特定文学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迷娘(之一)》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迷娘的唱词,音韵优美,感情真挚,被称为德国抒情诗中的一颗明珠。本节课设计了“意象(体式)—情感—文化”的教学路径,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运用意象意境分析、比较阅读、反复朗读和知人论世等方法,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感受意境美、声韵美和情感的起伏流动之美,最终走向文化理解,感受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4.
近日,聆听了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所教《迷娘曲》,整节课步步设疑,环环相扣。在意象的分析中剖析迷娘谜一样的身世,在互动对话中挖掘迷娘的思想性格,在个性化解读文本中琢磨迷娘难以言状的复杂感情。整节课激趣释疑,深入探究,灵动活泼,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具体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保罗·塔法涅尔(Claude-Paul Taffanel,1844-1908),著名的长笛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法国长笛学派的创始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培养了大批的长笛演奏家,还在作曲方面有造诣,创作了很多流传于世的佳作。塔法涅尔根据法国作曲家托马歌剧《迷娘》进行改编创作的《迷娘幻想曲》,不仅保留了歌剧中部分优美旋律,还增加了大量技巧性变奏,使改编后的《迷娘幻想曲》更加深入人心,充满活力。本文以《迷娘幻想曲》为例,首先介绍塔法涅尔的生评及他的贡献,然后简要介绍《迷娘幻想曲》的创作背景,最后对作品进行音乐语言的分析,力求找出规范的演奏方法和音乐情感处理。并以这首作品为例,在学习和演奏演奏塔法涅尔以歌剧为素材创作的其他几首幻想曲时有所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探讨了青年教育,主张自我教育的完成需要个体主动地努力与追求,教育应该结合受教育者的天赋和爱好,通过阅读和学习优秀艺术作品,使受教育者获得审美教育,产生对美的事物与好的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对当代青年来讲,沉溺于观念与幻想是无助于实现人生目标的,青年需要通过行动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提升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专题解释】以本单元中四首外国诗歌《迷娘(之一)》《树和天空》《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为例,比较各自选用的意象,联系相应的地域情境,提炼不同的文本意境。在掌握诗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预习任务】1.选取《迷娘(之一)》《树和天空》《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中的意象绘制到地图上的相应国家,通过搜集资料探究《迷娘(之一)》描绘的国家为何是(1),《致大海》所处的国家为何是(3)。  相似文献   

8.
沃尔夫是19世纪浪漫主义晚期欧洲音乐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奥艺术歌曲的领军人物.本文通过他所创作的《迷娘之歌》来引出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特点.《迷娘之歌》这首歌曲不仅用细腻、丰富的音乐,来表达诗词本身的意境,还用多变的调试、和声、音乐符号等,来描写小说中"迷娘"的神秘身世、复杂病态的内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歌德不仅影响了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而且这种影响业已形成一种焦虑,以至于卡夫卡得奋力摆脱这种焦虑,时刻提防着歌德过于强大的影响。歌德和卡夫卡看上去是那样不同的作家,但他们的内在联系却是如此紧密而不可分割。歌德对卡夫卡的影响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城堡》上,歌德笔下那个“茁壮成长”的威廉?麦斯特在卡夫卡那里变成了“被迫成长”的卡尔?罗斯曼,而无所不能的浮士德则变成了始终在城堡外面徘徊的K。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赞扬也影响到了卡夫卡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一九六一年春,我曾在旧书摊上购得一本建国前出版的三十二开本文学杂誌,黄色毛边纸,铅印,有诗歌、散文、评论等。其中有郭沫若译德国歌德的《迷娘》一诗,当时我将诗抄下,(全诗见后)但并不知道它是郭沫若未曾收集到的自己的译诗。  相似文献   

11.
歌德小说中迷娘所演唱的著名诗歌“你可知道那地方”曾被很多的作曲家谱曲,其中以舒伯特、舒曼和沃尔夫为这首诗歌所谱的乐曲最为著名。三位作曲家是十九世纪不同时期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力求通过音乐来重现诗歌意境,不仅展现主人公迷娘的内心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迷娘不同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主流教育家像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有着更多的关注与偏爱。而非主流教育家像蒙田、歌德、爱因斯坦、维特根斯坦等人的教育思想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文章拟选取歌德为个案,探讨歌德的教化观念与歌德教化教育思想的流变。以主角威廉·麦斯特为原型,歌德的教化教育思想经历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二是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转向,三是从教育想象到教育实践的转化。研究歌德教育思想,对我们思考今天的教育发展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09,(12):42-43
生命的一半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席勒写《威廉.退尔》的剧本时,歌德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全部提供给席勒。而歌德写作《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也得到了席勒的鼎力相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地写道:"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忆故乡长向往》是19世纪法国抒情歌剧《迷娘》中一首经典的咏叹调,其歌词温婉而富有韵律、旋律优美而充满感情,并常作为保留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本文通过对《忆故乡长向往》歌词、旋律、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的美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由此提升对本曲演唱技法和人物情感表达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歌德的《浮士德》从开始到完成历时近60年。《浮士德》对于歌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忠实记录了歌德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创作《浮士德》又一次次将歌德从精神危机中拯救出来。它是歌德一生智慧的总结,又成就了歌德这位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受外国作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曾把早期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泰戈尔式,第二阶段为惠特曼式,第三阶段为歌德式。而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诗剧创作上。郭沫若曾说过:“我开始做诗剧便是受了歌德的影响。在翻译了《浮士德》第一部之后,不久我便做了一部《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和《湘累》以及后来的《孤竹君之子》,都是在那个影响下写成的。”  相似文献   

17.
Latest Hot Disc     
小倩  裴靖 《音乐世界》2008,(11):56-57
首推Super Junior-M 《迷(Me)》全新魅力全亚洲当红团体Super Junior推出全新小组-Super Junior-M,并推出Super Junior-M的第一张专辑《迷(Me)》,它包括Super Junior的成名曲《U》、《Don’t Don》、《Marry U》、  相似文献   

18.
晚年歌德自传性作品《诗与真》的创作动机,是通过回忆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尝试填补早年创作文学作品之间留下的空白。其中,第一部的第二卷讲述的是歌德六七岁的经历。战争和自然灾害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使年幼的歌德感到无助,他通过做手工和给同龄人讲故事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新帕里斯》是他此时反复讲述的一则童话。从其意象、主题、情节解析可以看出,这是一则仪式性非常强的童话故事,其中的"梦""更衣""门"和"说故事"隐藏有在当时语境下和作者个人生平背景下的仪式性内涵和人生价值。说故事具有个体认同的功能。讲述故事的能力——文学创作成就了歌德。《诗与真》的创作也是一次故事的讲述,不妨看作是歌德本人在经历一个仪式——回顾以往通过讲述以捋清、反思并再次"认清自己"。诚然,歌德每一部作品的创作都可看作是"认清自己"的仪式。《新帕里斯》——这一童话故事的讲述,也是在现实中不知所措的年幼的歌德意欲认知自己、确认自我从而认识世界、认识现实的心路历程,童话不只是一个男孩的奇遇,也是一种心理陈述和诉求。  相似文献   

19.
诗中的色彩     
歌德有一部长篇小说,叫做《威廉·迈斯特》,我国还没有译本,故知之者甚少。但小说中的《迷娘》一诗,经作曲家多次谱曲,广泛流传人口。诗一开头是“你可知那柠檬花开的地方,香橙在绿荫深处闪着金光”,不知怎的读到时总联想起屈原《橘颂》中“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技剡棘,圜果搏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以及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诗句。联想不一定都牵连本质,有时沾一点边也会引起联想,以上联想或许是诗中相似色彩所引起的吧?  相似文献   

20.
<正>【专题解释】通过诵读《迷娘(之一)》,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声韵之美,体会其浓郁的抒情氛围,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丰富审美感受。【预习任务】1.搜集资料,了解歌德生平。2.教师提供诵读技巧的资料,学生尝试对文本进行音读、意读、情读、美读。3.阅读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教师提供预习单),思考中西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诗歌结构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