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法艺术以抽象的线条抒发作者的情感,是书家学养、性情、技法的综合体现。是在潜意识下一种不知不觉的集中,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宣泄、流淌。  相似文献   

2.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无意于佳乃佳”是苏轼提出的极为重要的书法美学观点,其中蕴含了颇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及价值。本文紧紧扣住“无意”与“佳”加以阐发,并结合苏轼的书法创作加以分析,从而找到苏轼的书法思想与其创作的契合点。这也应该成为今天书法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5.
“无意于佳乃佳”是苏轼提出的极为重要的书法美学观点,其中蕴含了颇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及价值。本文紧紧扣住“无意”与“佳”加以阐发,并结合苏轼的书法创作加以分析,从而找到苏轼的书法思想与其创作的契合点。这也应该成为今天书法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书法课中运用无意注意调节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书法创作的本质是一种冲动,是一种表达的需要,也是一种书法理性的思考.只有当书法创作者具有创作意识、审美意识、创作热情、文化修养,以及在好的创作状态时,书法创作才会有好的开始.而书法创新是书法创作的进一步升华,只有当书法创作者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在书法创作中不流俗,不媚俗,不庸俗,能够积极汲取书法历史中的有益养分,才有可能进行书法创新.  相似文献   

8.
书法创作的心理要求以“目空一切”为前提,通过“得意”构思,再而“忘形”挥写,完成创作。  相似文献   

9.
蔡清德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11-114,118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图,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书法创作中既要注意发扬“传统”,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从而使书法创作中“传统”与“创新”二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书法艺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技法与工具的异同,从同源自摹物的共同点开始。文章结合了大量古今文人、画家、书法家等等的精辟言论来论述书画之间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关系。  相似文献   

12.
翁方纲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其书法质朴,浑厚,但由于缺乏创新而被后人批评,本文从翁方纲关于米芾、董其昌等书家书法的题跋入手,着重阐述了翁氏实用、复古、理性的实践观点,较全面地探究了翁氏书法得失的原由.  相似文献   

13.
书法作为一门高级艺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能否掌握书法规律是我们进行书法学习和书法创作之关键,而科学思维又使人们提炼书法规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墨法,作为书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和审美内容,其自觉意识远远落后于笔法。从魏晋时发端至明清时期,方呈现出兴盛的态势,此时对墨法的重视及其艺术表现力的丰富,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文章尝试从书法艺术本体发展的自我选择;文人画的兴起和以画入书的结果;书写工具材料变迁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两个时期代表人物的行草书代表作品的用笔的中、侧、藏、露、行笔速度、结字等笔法特点上进行比较,使我们习书者更进一步了解了对书法传统学习的重点,以及变革风格的核心是笔法的转变,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关于书法的理论很值得重视,是欧阳修整个文艺理论与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体有以下八点:寓心自适说;熟能生巧说;自成一家说;得意忘形说;风格放逸说;人品贵于书品说;自然可喜说;法可法,而无定法说。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何晏、程颢、朱熹、钱穆注释不够详细具体,今人陈广达、白彤东二先生认为此句于孔子平生行为有矛盾。作者通过研究分析总结认为此句意义有三:一是孔子阐述自己理想中的政治是各守其位,各司其职;二是警告破坏礼制的乱臣;三是不谋其政不是"不谋政",而是不谋某一具体职位上具体的政事,抽象的"大政"还是"谋"的,只是换一种方式,办教育、培养从政官员而已。  相似文献   

18.
徐渭文学艺术造诣使他能在尺幅素纸上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诗与画的融合主要是意境上的融合,以及精神上的融合贯通;书与画的融合,表现在徐渭以书法为画法,及以书风助画风。诗、书、画的有机融合,还涉及到三者形式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沈曾植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在碑学、帖学方面都下力很深。尤为可贵的是,他在碑学气氛高涨的清末提出了一些维护帖派书法的精妙之论,对后来帖派书法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铺垫。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又与其在北京的交游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