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玉霞 《宁夏教育》2003,(11):19-19
中国的现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家庭组织的影响,孩子在家中“小皇帝”的地位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心理,于是封闭、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出现了。他们我行我素,只要求被理解,不懂得去理解,生活能力弱。这种个性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所以,我们应提倡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先做人,后做学问。正视孩子,指导孩子,教育孩子,让他们先知道如何做人,这正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初,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文关怀”,同时苏联教育家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教育“神话”在中国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或是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或是带着孩子移民海外,以求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可是,在这些美其名曰的“天堂”里,孩子就真的可以成龙成凤吗?就让我们来听听以下几位外籍华人的倾诉吧!  相似文献   

3.
一、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是决定儿童家庭生活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儿童生活幸福的基础。1995年日本全国抽样调查表明,小学4-6年级45.2%的男生,53.4%的女生感到“家庭生活非常快乐”,52%的男生、43.3%的女生感到“家庭生活快乐”。绝大多数孩子对家庭生活是比较满意的。 家庭内孩子与父母亲的语言交流,90.3%的男生、96.5%的女生“在家与母亲说话或常常说话”,74.1%的男生、79.1%的女生“在家与父亲说话或常常说话”,这说明孩子与母亲语言交流的机会大大超过与父亲交流的机会。孩子…  相似文献   

4.
尝听朋友叹息:“生活太好了,孩子成不了才。”又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生活的甘苦。自从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城市的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农村家庭的孩子数量也比过去少得多。在几乎所有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里,孩子都处于非常优越珍贵的地位。农村较富裕的独生子女家庭,情况也大抵如此。早在1983年,美国《每周新闻》就称我国的独生子女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称我国家长为侍候这些“小皇帝”的仆从,暗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危机。正如许多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  相似文献   

5.
赵忠心 《班主任》2010,(4):32-34
家庭是一种较为封闭的独立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的家庭尤其如此。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中国式住宅建筑模式:高高的围墙、大大的屋顶、大门内外的“影壁墙”,把整个家庭围得严严实实,使家庭就像一个个与外界隔绝的“城堡”。这种建筑形式,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形象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孩子的个性、习惯、品质、文化教养等方面无不打着家庭的烙印。因此教材在紧接“学校生活”单元之后,安排了“家庭生活”的主题单元。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反映了家庭生活中浓浓的亲情、爱意与乐趣,字里行间蕴涵暖融融的深情。《  相似文献   

7.
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从“培育”到“陪育”,“家庭生活陪育师”课程让家庭生活陪伴有方向、有保障、有乐趣。这样的课程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方式,也是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8.
时下,不少年轻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煞费苦心地购买营养补品让孩子服用,结果却收效甚微。与其买补品,还不如给孩子创造一个欢欣愉悦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补品”。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股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而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较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名独生子女调查发现: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孩子的智商高。研究人员认为,提高儿童智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气氛活跃,会使孩…  相似文献   

9.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现在的“421”家庭模式,使孩子在家庭中成了绝对的中心。长辈们的溺爱与娇宠,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骄横,不知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尊重别人;父母的过份保护,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导致自我服务能力差;城市的居住生活特点、家庭的小型化、家居的封闭化等因素,使孩子缺少与伙伴的集体活动,缺少合作与竞争精神,社会适应力欠佳;特别是有些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还存在错误观念等,这些表现正是当代幼儿心理出现的不健康信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来谈一谈对幼儿良好性格心理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常见的中国家庭一般包括夫妻、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家庭亲情形成了特有的家庭温暖,这种温暖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十分必需、非常珍贵的。尤其是依赖于家庭而生存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家庭的温暖,这种温暖可以哺育孩子茁壮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童年时代得不到温暖和欢乐的人,长大以后就会成为冷酷无情的人,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巧理压岁钱     
《少年儿童研究》2010,(3):61-61
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之一。由于“岁”与“祟”谐音,长辈给小孩压岁钱,是想把祝福带给他们,希望他们平安度过一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额也在日益增加,给孩子压岁钱时何种方式更有意义、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压岁钱、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等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理财话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之窗     
《新作文》2006,(12)
1网瘾为何偏找上中国孩子当许多家长控诉“网络害了孩子”时,高文斌博士对国内外网络成瘾现象所做的比较却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孩子会迷恋网络?为什么网瘾会找上中国孩子?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该从哪里下手?三大缺失,使网络成为替代品。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专门设计了一本“画话日记”,每个孩子一本,带回家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画画并记录孩子的话。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项内容,“画话日记”与家庭的“快乐听读”活动相结合,是我园“生活艺术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半学期下来,能够完成的孩子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孩子有困难,不知道可以画什么说什么;  相似文献   

15.
蒋丽 《课外阅读》2011,(11):160-160
孩子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更有“教”的义务。被称为教育之父的德国教育理论家福禄培尔说:“唯有家庭生活才能使儿童获得善良的心灵和有见解的温和的性情”。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走向集体生活,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即第一次“社会性断奶”;那么孩子进入小学,走向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则是孩子的第二次“社会性断奶”。  相似文献   

17.
幼教博览     
美国出现“鸟巢”家庭据《中国妇女》杂志载,美国新近出现一种“鸟巢”家庭。夫妻离婚,孩子往往在父母的新家间奔波,这种生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现在,一种被称为“鸟巢”的新型监护方式正在美国逐渐流行。夫妻离婚后孩子仍在原先的家中生活和学习,而另组新家的父母必须轮流回来照料孩子,如同外出觅食的大鸟回归巢穴。不仅越来越多的离婚夫妇愿意尝试这种新方式,一些法庭甚至建议那些在孩子监护权上争论不休的离婚夫妇试一试这种方法。但专家提醒,“鸟巢”家庭可以在分居早期、离婚手续办完之前采用,时间一般以几个月为宜。早用筷子…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一切为了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里两个或几个成人照看着一个孩子,不少家长理解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食品、衣服、生活环境等,往往忽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缺乏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恰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9.
时下,不少年轻的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煞费苦心地购买营养补品让孩子服用,结果却收效甚微。与其买补品,还不如给孩子创造一个欢欣愉悦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补品”。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  相似文献   

20.
“同样的故事,演了又演,同样的怪圈,转了又转。”——这,便是中国足球。当本世纪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的梦想宣告破灭时,我又不禁要悲叹起中国足球那多灾多难的命运。中国足球并非是个缺爹少娘的“苦孩子”。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亿万双期盼而又关切的眼睛。正所谓“癞头的孩子自个儿疼”。尽管与中国的乒乓、跳水、体操相较,足球是个顶不争气的孩子。然而就犹如家庭生活一般,孩子中最没出息的那个总是得到了父母最多的关怀与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