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合格+特长"课程体系,要从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其基本框架包括基础性课程系统、拓展性课程系统和研究性课程系统.该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一要注重课程建设规划的实施,二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要加强课外体育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程体系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创新课程体系应坚持五个基本理念: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开发与创新课程体系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开发课程体系应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我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重要举措开发与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课程配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特性;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体系注重特色课程建设。我校逐步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精技强能"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办学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作为数字出版领域培养基础性、支柱性人才的培养主体,首先必须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出版人才素质要求,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以"项目+模块"为架构建立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职场岗位关键能力为主线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以"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基本演练平台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专业知识体系构成原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终身教育理论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学理基础,对传统的学科导向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价值取向,进而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前设性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校外教育的内涵发展及校外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载体应当由课程体系、活动体系、项目研究体系等组成,其中课程建设是核心,是校外教育活动、培训、指导等功能的前提。第一,校外课程建设的基础性、核心性意义。校外课程建设的基础性、核心性意义是由课程自身的本质决定的。课程建设包括学科的课程化,以及对学科课程进一步架构所形成的课程体系,还应该包括对文本化的课程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和"课程"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中,课程聚焦学什么的问题,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因此,抓好学校的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犹如大厦之基。如何做好课程建设?必须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基本方向是党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原则是立足校情、学情,与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基于此,学校提出构建"生态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核心课程与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以宜宾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具有"三心四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优质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宜宾学院课程分类体现在三个视角:在人才培养体系的两个关键环节,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前者着眼于显性课程,后者偏重于隐形课程;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中,从职业准备角度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从基础性、关键性、重要性等角度分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从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角度,专业教育课程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分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总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高职人才的规格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体系开发、建设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环境科学人才需求状况和基础性化学课程体系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课程体系中化学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与实践,提出了化学体系课程在环境科学课程中系统的学时、学分分布,并对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化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从单纯“以就业导向”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基础性办学定位,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基础课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型的关键突破。但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整体思想观念未转变,公共基础课基础性地位弱化;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专业化教学能力水平较低;教材内容思想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有待提高;学科化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理念与方式有待改进等。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与认识,系统设计、层层落实,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管理活动,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决定于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构建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决策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并应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  相似文献   

12.
课程扮演着文化传承的角色,文化变迁也将带来课程的不断演化。笔者首先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指出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因素。然后通过建立大课程观、新型课程范式和多元化课程体系,有望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动化、多元化、特色化。最后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是个薄弱环节。对地方课程发展的检视,应聚焦于课程定位,关键是对“地方性”的再讨论,不妨将“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支撑理论之一。但要从中国文化出发,进行时代转换,厘清“国家性”“民族性”与“地方性”,“一体”与“多元”,“和”与“异”等关系,把握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关系。要在基于与超越“地方性”中,进行地方课程的再建构,将地方课程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探索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是目前我国基础技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与确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不仅承载着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引导着中小学技术课程体系、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有效开展。中小学技术课程目标体系科学与合理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与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基本性质与任务.正确认识中小学技术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性、时代性与适应性问题;此外,还要依据课程的基本原理,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考察目标体系中的平衡性、层级性与统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发展的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本研究以上海市新会中学为个案。  相似文献   

16.
开放性是新课改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它是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性教学观念、构建开放性课程体系、倡导开放性学习方法和实施开放性课程评价是实现语文课程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设计理念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课程内容不够务实、课程特色不够鲜明、课程平台不够完备等五个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前瞻性、柔性化、实践性、特色化、开放性等五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优化”和“融合”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两大基本方向,探讨通过确立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打造优质课程群、夯实课程建设载体等六大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最后,从内涵发展、开放协同、师资建设、质量监控等四个方面构筑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相应的制度规定下,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有过数次变革,完全国家课程的结构体系被逐渐打破,实践活动课程为单一学科课程类型注入活力,选修课开始出现,综合课程逐步得到增加。在变革的历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对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视角看课程体系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的整体","关联"和"整体"是概念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关联主要反映课程之间在培养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它将各门课程粘合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关联关系的量化研究对于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整体性是系统科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基本原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主要应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以及课程实施等人才培养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程统整中的课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注重设计顺序。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