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作序,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担任主编的《森林与人类》一书近日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失血的森林     
邱贤 《生态文化》2008,(2):53-55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以牺牲森林来换取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森林对人类恩深泽厚。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今日的辉煌。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生境发展进程中,对森林的破坏却是共同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例外。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生产手段的进步,对森林肆无忌惮地破坏日益加剧,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人类原本生活在森林中,森林曾经是人类的发祥地和摇篮。因此,当人类睁开眼睛(如《圣经》中记述的夏娃吃了禁果分清善恶)看世界之后,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可能是首映视网膜的景物。尤其是林中花卉的优美形态和鲜艳色彩。无疑使黎明时期的人类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4.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如给森林文化下一个定义,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广义上的森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森林为背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关于森林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一切生命的象征,人类与森林息息相关,森林不仅孕育了人类,而且是保护人类的忠实“卫士”。  相似文献   

6.
林万春 《生态文化》2006,(1):45-45,47
在福建三明市仙人谷散步,想起诗人的话:人类是从森林攀援起步的,大森林是人类始祖的摇篮。因此大森林的一呼一吸,是从人类母体中发出的气息,对于人的生命最有益。《齐民要术》说:“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徐光启也指出:“木奴千,无凶年。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2014,(5):F0002-F0002
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坐落在贵阳市贵州省扎佐国有林场,是集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科普教育、繁育生产、科学研究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野生动物园。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绿野寻踪》节目组走进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拍摄野生动物节目,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特征,以及野生动物与人类和环境的特殊关系,以此加深孩子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青少年更加热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文学,是地球人类在切实地认识感受到自我生存环境危机发生之时,所醒悟和开始的一种生态文学追求表现。是现实前沿文化开始和发展的个性表现。森林,林区,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滋生延宕和表现对象,很多的有关人类生长、活动、发展和建设的话题都曾经与森林发生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人类开始与森林接触的那一刻起,森林、林区文化也就已经开始了。此前,不管像缘木取火、摘果狩猎、伐木架屋、植树求利等等相关林业的人类活动,都会蕴含  相似文献   

9.
施海 《生态文化》2006,(5):39-40
森林是哺育人类祖先的摇篮。没有森林,便不会有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资料证明:北京地区原来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珍禽异兽栖息繁衍的森林世界。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居住在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就以狩猎为生,他们生存之所,到处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至今,以树命名的村、寺在京郊仍然为数不少,如大榆树、松树台、槐柏寺等。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掠夺、破坏。人们以各种理由攫取森林资源,如建筑、家具、烧火、垦荒、战争等等。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一个慈祥的母亲,一直注视着他的进步,记录着他的举动。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文林业是指在现代林业建设中从人的文化需求出发,用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精神为指导,发展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保健、审美、心理等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发展现代人文林业则是其关键。森林的人文精神。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朋友,它为人类提供着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精神的保障和资源。同样,人类也本应该是森林的朋友、建设者和保护神。  相似文献   

12.
正《林业思想与文化分典》辑录了我国古籍中与林业有关的生态思想、管理哲学和生态文化等内容,分为"林业思想""森林植物文化""森林动物文化""动植物图腾与神话"以及"山林游栖文化"5个总部。林业思想总部主要关注古人对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等问题的认识,下设天人和谐、森林功效、林业科技、林务管理4个主题,我们广泛搜集史料,撷取精华,以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传统林业思想的概况及发展过程。"天地变化,草木蕃"。花草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良好生境,也是反映"天人和谐"的晴雨表。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古人形成了尊重自然、顺  相似文献   

13.
正《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辑录了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文献中与林木培育、森林经营和管理有关的内容,按照"森林培育与管理总论总部""森林培育总部""树木灾害及防止总部""森林经营管理总部"以及"林政与法规总部"汇编成册,约225万字。"森林培育与管理总论总部"从林木与野生动物的概念出发,包括森林概念、森林特性、森林效益和劝导兴林四个部分。按照许慎《说文》的解释,"木"、"林"、"森"都是象形字。"木,冒也",表示冒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文明的载体,是资源的宝库,是绿色的屏障.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文明,就没有优美的环境,更没有人类高品质的生活.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特别是生态价值,对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从化视角反思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量开发利用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矿物燃料,另一方面就是长期的大规模砍伐森林、毁林开垦,破坏森林以及自然植被。其中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程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由于大片大片森林的消失,在以下诸方面出现了生态危机:(1)  相似文献   

16.
我,惊叹大森林的丰富 在森林里探求时间的永恒 在森林里采集风浪的艰辛 森林,是艺术家和哲人的殿堂 森林,是人类世代传袭繁衍的根——题记  相似文献   

17.
沐羚 《生态文化》2007,(6):F0004-F0004
《森林之歌》大型纪录片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于12月1日至11日在央视一套与观众见面了。《森林之歌》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摄制,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记录森林版图的自然类纪录片,填补了我国生态纪录片领域的空白。该片阐述了森林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生动展现了人、动物、森林和谐共生的世界,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梦想蓝天,那是对大地的背叛,当人们再度募然回首,所有美丽的风景已不再清晰,成为了人们丝丝作痛的黄沙之梦。 在地球生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今天,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森林是人类的家园,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森林利用分典》囊括了上起先秦、下迄辛亥革命期间中国古籍中有关森林利用的资料240多万字,共包括4个总部22个分部。前3个总部,即木材采伐运输总部、木材加工利用总部、林特产品加工利用总部,对应于今日的森林采伐运输工业、木材加工工业和林产化学工业,一起称为森林工业的三大组成部分。第4个总部为林产品贸易总部。《森林利用分典》体现了先人在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智慧。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木材的利用,木材的采伐运输是第一步。一些巨木往往只能在深山中找到,古代木材运输以水运为主,如要运出还得伐山开道送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但是,过去人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对森林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破坏和利用。农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被开垦成农日I;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又变成了工业原材料;直至今天,毁林开垦、采伐森林仍是许多国家维持国计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