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列举了四例《新中国出土墓志》释文中的句读和理解的疏误,希望可以为本书的订补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希望能为古代文化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释文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误释形近字,包括未明典故而误释、未明普通词语而误释、未审语法而误释;二是误释异体字,包括未识构件讹混规律而误释、误套构件讹混规律而误释、未解类化字规律而误释;三是不辨同形字。从表层看,这些问题是文字问题;从深层看,既有文字问题,也有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栾玉皎 《文教资料》2012,(27):27-30
出土墓志作为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社会风俗、历史事件等的第一手材料,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释文作为研究墓志内容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出土墓志数量繁多,释文中文字难免有些讹误,给研究者带来不少麻烦。本文试以《新中国出土墓志.上海卷》收录墓志为研究对象,对其释文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希望在刊误的基础上对墓志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壹)释文的处理,或重复,或脱文,或错误;对铭文的行款记载或缺行,或行字都缺等情况。论文核对拓片,参考上下文,结合史实,进而作出补正。希望能对该书的修订有所裨补,让这份有研究价值的文献材料能够得到准确而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出土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以《新中国出土墓志》为例,其所贮存的一些语料在训诂学、辞书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之对照《汉语大词典》,便可发现其在词目、释义和书证等方面还存在着小小的疏失。因此,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唐《陈晖墓志》释文中有大量文字讹误,实为未通典故、误释异体字、未识字形等原因造成。结合历史文献及墓志拓片,纠正其讹误之处,指出释读错误原因,避免以讹传讹,以便使这通宝贵材料得到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7.
《洛阳新获墓志续编》一书为文字、历史、文学、书法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资料,其后的释文为研究者阅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这些释文仍存在标点错误、缺字、误读、以后世通行字代替碑上原字等缺憾。对释文的错误进行校补,不仅可为学习者或研究者提供更为精确的释文,而且可为再版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五代韩氏墓志考》中两碑《韩传以墓志》和《韩悦以墓志》的释文,存在一定的因未通典故、未识字体导致的讹误。本文结合原拓及历史材料纠正讹误,分析错误原因,避免以讹传讹,以使这两通材料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新见隋唐墓志集释》著录新见隋唐墓志50通,集拓片、提要、释文和文史考证于一体,文献和语料价值突出,为隋唐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由于文字讹俗、石面残泐、拓片制作不善而影响文字辨认等原因,导致该书释文存在不少缺误,断句亦偶有疏误,极不利于该份材料科学有效的利用。论文以拓片为依据,分十一类举例补正了其中近50条典型的文字缺误,旨在为进一步发挥这批材料的实际价值提供支撑,亦对后续石刻等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智亮墓志2010年5月出土于河南焦作解放区西王褚村西,拓片和释文公布于《中原文物》2012年第6期简报。由于志文书写随意而怪异,属宋代石刻少见者,导致《简报》多字被误释。加之文意理解上的偏差,断句标点也有失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志文信息的准确度,从而无法科学使用。文章试对照志石拓本逐一校补释文缺误,以使该志更好地服务于焦作地方文化及文史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东晋南朝出土墓志中存有大量异体、别体与通假字等俗字。据其结构与形体特征,可分为三类:增减和改变笔画类,增减和改变构件类,构件移位类。墓志俗字的产生,是受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书体演进、前代俗体写法、书刻者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宋代墓志文献以碑刻为载体,集中使用了有关人物品评、亲属关系称说等词义范畴的复音词,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具有语料和文体载体的特殊性。从音节数量、词性、结构、语义、使用频率和沿用情况等对其整理和分析表明,宋墓志文献中品评人物首重品性和情感,其次才能和相貌,相貌类评价用词基本上用于评价男性的相貌神采;人物品评复音词在语音、结构、语法属性方面符合汉语复音词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一些词语“字面普通而义别”,乍看起来好讲,其实不然,这些词语往往困扰着学者们,成为汉语史和敦煌吐鲁番学史上聚讼纷纭的公案。文章拈出“件”“彼”“扳”“定”四词进行考证,指出其意义分别是“逐一罗列”“您”“攀”“居住”。  相似文献   

14.
洛阳新出裴向墓志记载裴向以家族势力为背景,以父亲裴遵庆的宰相地位为靠山,门荫入仕,仕宦长达62年,其中五任刺史,两历大理卿,颇著政绩。而其妻卢氏出身世族,礼教备身。归于裴府50年,奉上抚下。两方墓志记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门第观念。两《唐书》中裴向传记十分简略,新出裴向墓志凸显了证史、补史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并提出了如何克服这些词汇障碍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但是有大量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所失收。现考释其中的词语16条,为大型辞书的编撰和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7.
《洛阳新获墓志》收录墓志183通,其中隋唐墓志115通,占全书总数近三分之二。这一百多通墓志,大致反映了隋唐书法基本面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隋唐墓志的书法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订正了前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8.
质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唐朝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做法,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质子制度。安史之乱后,唐中央由于难以完全控制地方节帅的任免和更替,在藩镇也推行了质子制度。藩镇质子制度产生于唐中央实力较弱的背景下,对维护唐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始于代宗永泰初,在宪宗元和之后逐渐消失,是唐中期朝藩互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东晋南朝墓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主要是与墓主籍贯、婚姻、仕宦、爵位及葬地等相关的历史地名。墓志所载的历史地名,不仅有助于补充、核实与纠正相关文献记载,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判断东晋南朝的某些历史地理问题,如侨置与"土断"等。此外,解读墓志地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六朝士族政治、婚姻等研究领域的拓展也不无裨益。以南京出土的6方陈郡谢氏墓志为例,墓志地名集中反映的诸多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整个六朝谢氏一族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20.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必然在其语言中打下烙印,产生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产生语义空缺,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文章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针对各类别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填补语义空缺,实现语符意义的转换和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