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约法之争"事件的起因,蒋介石与胡汉民的权力之争说或理念之争说等都未能较合理地揭示该事件的原委。中原大战临近尾声时,蒋介石发出江电,并非针对胡汉民,而是意在借国民会议与约法争取社会舆论和精英的支持,压制那些仍在地方半割据的军人可能的反叛与异己文人政客的抗争,增强政府约束这些人的权威。蒋后来还认为,制定约法有助于中国的废约谈判。胡汉民反对制定约法,起初意在维护其宪法观念、权威和颜面。而蒋执意要约法的举动,引爆了积压在胡心中的对蒋凡事自专的长期不满。此后,胡还怀疑蒋要利用约法当总统,因之更反对制定约法。"约法之争"最终以胡汉民被软禁而收场。它不仅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原有体制的改变,也促成了新的反蒋局面形成。而该事件之所以能加剧蒋介石与党内外一些势力的矛盾,与中原大战后南京政府的政治整合策略失当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蒋介石醉心于个人独裁,在排除异已的过程中,使得国民党内部纷争加剧,而在国民党内部领导权的争夺中,蒋与胡汉民关系的前后变化又极具影响力。蒋通过先利用、后囚禁胡,达到了以军统国和个人独裁的目的,但此举也导致了国民党党内的严重分化,削弱了国民党自身的力量。蒋胡关系前后的变化,对国民政府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外地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成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  相似文献   

4.
《老年教育》2002,(10):17
1931年,因派系斗争的缘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于汤山.胡汉民的亲家林焕庭欲替其报仇,便潜赴上海,找到人称"暗杀大王"的王亚樵,予以重金,嘱其行刺蒋介石.而刺蒋原本就是王亚樵的一个心愿,所以他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5.
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青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一手扶植起来的,在中国政坛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说,都堪当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的现代政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各观点都持之有据,但各自仅强调了某一时期、场合下的原因和动机。笔者认为三青团的成立是蒋介石寻求多党为一党,整合党内拥蒋派,争夺青年、发动青年抗战等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早已盖棺定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然而考察历史事实,本人对此观点不敢苟同。 一 蒋介石办事,往往一箭双雕。廖仲恺惨遭暗杀,蒋氏乘机拉拢汪精卫,以胡汉民的弟弟胡毅生参与暗杀为借口,逼走胡汉民;继以许崇智有与叛将陈炯明勾结的嫌疑,驱逐许崇智;不久,蒋又制造“中山舰事件”,左打共产  相似文献   

7.
汪精卫 190 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 ,192 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 ,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 2 5年当上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 ,地位比蒋介石高。但蒋介石在19 2 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 ,迫使汪精卫出国 ,当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 ;又提出“整理党务案” ,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 ,排挤了汪精卫的势力 ,地位在汪精卫之上。汪精卫也大搞政治手腕 ,在19 2 7年当上了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等要职。蒋、汪叛变革命后 ,宁汉合流 ,国民党各派势力为争权夺利而激烈斗争 …  相似文献   

8.
鉴于对蒋介石国民党历史和本质的了解及对美蒋特殊关系的全面把握,毛泽东等中共党人对抗战胜利后中国局势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美国政府如果不对蒋介石国民党施加积极的影响,蒋介石国民党将把内战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利用美蒋特殊关系,对美国发起统战攻势。第一、抓住美蒋矛盾,晓之以理,声明大义。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转向欧洲,与苏联在东欧展开争夺,不允许它全面直接武装干涉中国内政。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共因素,美国担心为其远东战略支持点的蒋介石政权最终崩溃,导致美在华利益受损.毛泽东抓住…  相似文献   

9.
1936年,中国共产党对蒋政策由“反蒋抗日”转变成“逼蒋抗日”,这一转变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因受到英美等国逼迫对日态度有所变化;蒋介石因自身利益受日本侵犯而改变对日政策;国民党内部和地方实力派转向抗日。  相似文献   

10.
玲玲 《老年教育》2009,(7):12-13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和华北局面已定,整个大陆的形势已很明朗。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下野,总统暂由李宗仁代理。当天下午,蒋介石在陈诚、汤恩伯、蒋经国、俞济时等人的陪同下,从南京飞抵杭州。是日晚,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在西湖“楼外楼”酒家设盛宴为蒋洗尘。宴会上,“不识相”的陈仪竟劝蒋“好好休养”。第二天,蒋介石一行回到故乡奉化溪口,  相似文献   

11.
“迎汪复职”运动的政治背景蒋介石于国民党“二大”跻身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以后,权力欲日益膨胀。1926年3月制造借口,挑起了“中山舰事件”,既打击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又清除了他最大的政敌,逼迫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出洋法国。4月16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上,蒋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在5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了旨在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党部的活动的所谓《整理党务案》,并由此篡得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等职。北伐出师以后,他又进一步利用总司令名义,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专横跋扈,嫉视异己,培植心腹,大搞军事独裁。如果说“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为开始篡夺领导权而投石探路的话,那么北伐过程中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则是他实行反革命军事专政的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统治时期的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是民国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蒋介石以锄诛异己、专制独裁为基本政策,迫使龙云由“拥蒋反共”转变为“联共反蒋”。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的合分和国民党统治的兴衰紧相关联。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探讨。如有不妥,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引诱和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中国现代史上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军阀大混战,史称中原大战。战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一方,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代表的反蒋军阀势力为另一方。双方军事力量势均力敌,雄踞关外的张学良倒向何方,对于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张学良就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最后张学良倾向中央,出兵入关助蒋,促进了阎冯反蒋势力的瓦解和战争的失败。本文试图对蒋介石是如何诱惑和争取张学良的作一探讨。一中原大战实质是1930年以前各派军阀反蒋战争的继续。众所周知,自1927年4月反动的蒋家王朝建立后,由于蒋介石的“削藩”政策和独裁政治的实施,使国民党内各派军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有三 :特定历史条件下与蒋介石的权力争夺和政见分歧是内因 ,日本的“扶汪弃蒋”诱降政策是外因 ,汪精卫特殊个性和其阶级基础是根本原因。三个原因的合力致使汪精卫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公开逃叛。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汪精卫五次离合的缘由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蒋介石和汪精卫在1925年至1939年间五次分合的原因与性质作了客观分析,文章指出蒋、汪矛盾除了权力之争外,还有联共与分共、抗日与降日诸因素促成。  相似文献   

16.
教授的尊严     
傅国涌 《教师博览》2009,(11):22-22
1928年冬天,一身戎装的蒋介石,挟北伐余成,大江南北,无不望风而拜,让他尝到至高权力的滋味,没想到安徽大学主持校务的刘文典教授,竟然没把他放在眼里,当面顶撞他。蒋指斥刘纵容学生,“是为安徽教育界之大耻”,要从严法办。刘回敬“你就是新军阀”。恼怒之下,蒋下令将刘文典关起来。在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的奔走呼吁下,刘文典被关押了7天后获释。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习》2008,(4):34-34
历史学家杨天石用三篇论文研究了中日间秘密谈判的情况及蒋介石对这些谈判的态度。指出,孔祥熙作为国民党内主和派的重要代表,掌控了多次中日间的秘密谈判。孔的这些谈判,只是有保留地向蒋作过汇报,在一些关系国家主权的关键问题上却有所隐瞒,并非被普遍认为的代表蒋介石的意志,因而亦遭到蒋的批评和阻遏,甚至受到“以汉奸论”“杀无赦”等严词警告。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有三:特定历史条件下与蒋介石的权力争夺和政见分歧是内因,日本的“扶汪弃蒋“诱降政策是外因,汪精卫特殊个性和其阶级基础是根本原因.三个原因的合力致使汪精卫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公开逃叛.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五年十月三日,在昆明城头,蒋介石伪中央军对云南省伪省政府主席龙云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龙云所辖的在昆滇军部队,用武力把龙云赶下了台,把云南省置于蒋伪中央绝对的直接控制之下,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一九四五年“云南军事政变”。对“云南军事政变”,除当时《新华日报》、《纽约时报》和“美国新闻处”等作过报道外,解放以后,有关人士已写了一些回忆录,见于全国和云南省的《文史资料选辑》刊载的,约有十篇以上。这些回忆文章,对事变的经过作了较多的叙述,但大都把这次事变的性质说成是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即以龙云为首的地方势力和蒋介石伪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与反袁护法时期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自蒋1908年加入同盟会到1949年离开大陆的四十一年中,该阶段约占十六年;其世界观的形成,思想、个性的定型,乃至在国民党内地位的确定,也无不在此阶段。因此,能否实事求是地评析这一时期的蒋介石,对正确评价蒋的一生,至关重要。本文拟就此一陈管见,敬请识者斧正。一、投身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十六年 1906年在日本结识陈其美是蒋介石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机遇。1908年经陈介绍加入同盟会后,蒋介石就正式投身资产阶级革命。他一面在振武学校学习军事;一面热心参加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