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外泌体/外泌体非编码RNAs与心肌梗死(MI)的病理发展相关。本文对目前血浆中非外泌体/外泌体非编码RNAs在MI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总结了上述非编码RNAs的特点和关键作用,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新的生物学关联性,内容包括:(1)全面描述了MI中非外泌体/外泌体非编码RNAs的表达、内源竞争RNA网络和“坏死前”的生物标志物;(2)分析证实非编码RNAs的靶基因在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和细胞对化学应激反应等过程中富集;(3)对非外泌体/外泌体非编码RNAs在MI中的调节机制、病理生理学功能和作为生物标志物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视角,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肝纤维化的特征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a HSC)过度产生细胞外基质。尽管已证实M2巨噬细胞能促进HSC活化,但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在此,我们提出参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维生素D受体(VDR)可能通过改变巨噬细胞外泌体的功能来调节巨噬细胞和HSC之间的通信。本研究证实,激动VDR可以抑制M2巨噬细胞对HSC活化的促进作用。源自M2巨噬细胞的外泌体可以促进HSC活化,同时激动VDR改变了M2外泌体中的蛋白质组分并逆转其激活HSC的作用。平滑肌细胞相关蛋白5(SMAP-5)被发现是M2巨噬细胞外泌体促进HSC活化的关键效应蛋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HSC的自噬通量。基于这些结果表明,VDR激动剂和巨噬细胞外泌体分泌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可获得更加优异的抗肝纤维化效果。本研究旨在阐明VDR和巨噬细胞在HSC激活中的关联,其结果有助于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理解,并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外泌体及其内容物是各种肝脏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探索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在肝移植排斥反应及预后中的作用。创新点:本研究发现外泌体及内含物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肝移植术后排斥及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分别从急性排斥和肝功能稳定患者提取外泌体,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内含蛋白。候选蛋白通过在73个急性排斥病人和63个肝功能稳定病人切除肝的组织芯片中进行验证。最后将蛋白表达量和临床参数纳入Kaplan-Meier生存率和Cox回归分析。结论:外泌体来源的galectin-9可作为预测肝移植术后排斥发生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骨骼肌在机体活动、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稳态受到多种因素的挑战,例如受伤、衰老和肥胖。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个子集,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治疗骨骼肌疾病方面具有巨大临床潜力。我们通过概述外泌体提取、鉴定和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来自多个器官、组织的外泌体和工程化外泌体在调节骨骼肌生理与病理发育方面的最新成果,以扩大我们对肌肉发生与肌肉疾病的理解范围。同时,工程化外泌体作为内源性纳米载体,与先进的生物分子设计方法结合后,将有助于为肌肉疾病的治疗开辟新前景。  相似文献   

5.
代谢性疾病是指包括代谢综合征、肥胖和糖尿病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疾病。其中脂毒性、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功能,从而在代谢紊乱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细胞可以分泌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的纳米级微小囊泡,介导相邻和远处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物质转运。外泌体作为这类囊泡的一种,参与包括肿瘤转移、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病理过程。外泌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所含的蛋白质,而近期关于外泌体相关microRNA的功能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现已证明外泌体相关microRNA参与了机体代谢的诸多生理、病理进程,为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的结构、内容物及产生的机制(图1和图2);体液和细胞培养液中外泌体所含microRNA的种类、靶器官及其功能(表2);外泌体相关microRNA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对flotillins在相关细胞进程中的作用、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及其在肿瘤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图1以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flotillin-1和flotillin-2的蛋白结构;表1对flotillin-1和flotillin-2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异常情况、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进行汇总;在图2中,以模式图的形式展示flotillin-1和flotillin-2在肿瘤细胞中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导致肿瘤细胞出现的不同表型。许多研究表明,flotillins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转移标志着肿瘤由局部病变发展为不可治愈的系统病变,是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其机制尚未完全阐述。因此,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索有助于促进恶性肿瘤分子诊断、预后和精准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MicroRNA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搜集已报道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microRNA信息,结合相关肿瘤模型的实验数据,评估microRNA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以“癌基因”和“癌抑制基因”为分类依据,全面地总结归纳乳腺癌相关microRNA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从临床诊断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层面分析microRNA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表1和2总结了microRNA参与乳腺癌发展过程的具体事件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同时,本文还深入探讨microRNA作为临床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揭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转运RNA(t RNA)修饰与肿瘤进程有关。本研究首次探索了线粒体t RNA G37位甲基化修饰酶TRMT5(t RNA甲基转移酶5)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分析发现TRMT5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体内外实验表明TRMT5敲低可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减弱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TRMT5敲低降低了肝癌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稳定性,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转移。此外,TRMT5敲低还导致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靶向TRMT5可以抑制肝癌进程并提升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TRMT5是一个新的致癌候选基因,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正>"靶向治疗"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式,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药物进入体内会与致癌位点相结合发生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靶向疗法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教师能否通过望、闻、问、切,找到课堂教学的"病灶",直接关系教学成效。笔者尝试"靶向"教学,寻找教学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和落点,对症下药,科学施教,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让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猴头菇外泌体和浸膏对乙醇性胃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热水法提取浸膏,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进行电镜鉴定,将其作用于乙醇性胃损伤的小鼠模型和人胃粘膜细胞GES-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的ROS水平和凋亡情况。结果:从猴头菇子实体中提取得到了外泌体,电镜检测呈现典型的外泌体结构,即杯状双层囊膜结构,且直径不等。猴头菇浸膏对乙醇性胃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浸膏和外泌体均能降低乙醇损伤后细胞内ROS水平。50、100、400μg/mL的猴头菇浸膏和外泌体处理均使正常细胞占比增多,依次为23.30%、30.86%、40.01%和42.31%。结论:猴头菇浸膏和外泌体对乙醇性胃损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外泌体的抗氧化应用与400μg/mL的浸膏相当。这为猴头菇对乙醇性胃损伤的干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疾病长期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目前针对重要信号调控通路的一系列靶向抑制剂在临床后期业已出现耐药现象,迫切要求人们在肿瘤生物学研究和靶向治疗方向不断寻找新的可替代性靶点。长链非编码RNAs(lnc RNAs)作为最新关注的研究热点,其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重要调节功能不断被我们及相关学者重点报道。随着RNA通量深度测序等相关研究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使人们得以饱览赏析lnc RNAs作为健康和疾病重要调节因子的宏观图谱。本综述总结了胞质lnc RNAs在调节肿瘤重要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癌症的预前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新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分子靶向治疗方法更是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焦点.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进而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在此,本文就近几年来靶向药物对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比例最高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microRNA可以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作用于多种靶点与信号通路来影响TAM的表型。本文主要讨论了microRNA对巨噬细胞分化、功能性极化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调控作用。首先,microRNA参与了从髓样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的分化过程,这一过程直接影响了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对巨噬细胞的招募。其次,microRNA参与了TAM的功能极化,使之表现为促癌或抑癌表型,影响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第三,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肿瘤的进展而言是必要的,microRNA可以通过胞外颗粒的形式作为交流的媒介。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巨噬细胞相关microRNA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潜在价值,以及基于巨噬细胞相关microRNA的肿瘤治疗新策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症(AD)作为一种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入,还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更多的研究把重点转移到早期诊断、预防,以及干预治疗上.目前诊断方法有脑脊液(CSF)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等影像学技术检测,但却存在侵入性强、风险大、成本高等局限性.液体活检-血液检测可将样本由相关组织转移至血液,具有无创、便捷、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近年来,基于血液中AD蛋白标志物的研究也在广泛开展,该文总结了目前血液中几种蛋白生物标志物,包括Aβ、Tau蛋白、载脂蛋白E、神经丝轻链蛋白和外泌体,概述了其在AD患者和正常个体中的差异,分析讨论未来AD生物标志物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创新点:通过使用整合的转录组分析方法筛选出与头颈部肿瘤密切相关的lncRNA,其中CYTOR和HCG22在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预后价值,为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和探索新的预后标记分子提供参考。方法:从癌症基因组数据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中获得RNA-seq数据。结合差异表达分析和共表达网络分析的方法发掘出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关的lnc RNA,探讨其与头颈部肿瘤临床病理变化和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利用外部数据集以及细胞水平进行验证。结论:发现9个与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lncRNA,其中CYTOR可能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与病人生存率呈负相关。HCG22可能参与细胞表皮分化过程,与病人生存率呈正相关。此外,CYTOR和HCG22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独立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这篇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分子信号通路以及分子标志物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前列腺癌诊治所面临的挑战。重要结论:许多分子信号通路通过影响细胞生长、凋亡、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而参与了前列腺癌的起始、发生和发展。这些研究基础有助于寻找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和改进前列腺癌的治疗。虽然去势治疗是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晚期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的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幸的是,目前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切断特异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或者通过调节某些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分子来治疗前列腺癌,能减少传统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相关临床研究已开始实施。这些研究进展给前列腺癌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揭示心力衰竭(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心衰相关脑卒中提供关键靶点。创新点:本研究基于网络的研究策略,首次揭示了心衰相关脑卒中的潜在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并筛选出其中的关键基因。方法:我们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中分别获得心衰和脑卒中相关的芯片数据,并通过WGCNA鉴定各自的关键模块与关键基因。然后我们将二者的关键模块与关键基因取交集后,得到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并利用Reactome和Cytoscape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中对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我们在心衰和脑卒中相关芯片数据中分别鉴定出两个关键模块,随后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两种疾病的关键模块中的基因均参与了蛋白质泛素化,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三个生物学过程。取交集后,我们共得到155个共同基因,他们可能参与了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其中,OTULIN和NFIL3被识别为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显示,OTULIN参与了蛋白质泛素化和Wnt信号通路,NFIL3参与了转录和翻译过程。最后,在多个心衰和脑卒中的芯片数据中均证实OTULIN和NFIL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蛋白质泛素化,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等生物学过程在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TULIN和NFIL3通过调节这些通路因而可作为心衰相关脑卒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业,已有两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正处于开发之中。其治疗靶点也由最初拮抗单一多巴胺D2受体扩展至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一些新的潜在靶点也处于研究中。该文就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治疗靶点、治疗机制和相关药物近年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且总结了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7,(5):65-71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是10号染色体缺失,编码与张力蛋白和辅助蛋白同源磷酸酶的抑癌基因.自1997年被正式发现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蛋白、生物学活性、参与信号转导途径、药物靶点等相关方面做了极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研究显示,PTEN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恶变、趋化、粘附、血管生成、凋亡、耐药、衰老、肌肉收缩、DNA损伤应答等过程,从而在人类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肿瘤生物学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迄今为止,涉及PTEN功能的相关临床试验已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在白血病中的应用.但是国内外对于PTEN与白血病发生、进展、治疗的相关性并无针对性的、较为完善的归纳与总结.本综述结合近年来较为前沿的论点对PTEN与白血病发生、发展与治疗相关进展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的科研提供新的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十年间,肿瘤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肿瘤细胞膜仿生系统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肿瘤靶向策略。来源于自体的肿瘤细胞膜能够消除非生物因素,并显示出高度的生物相容性。此外,肿瘤的快速增殖和易于培养使肿瘤细胞膜比其他类型的生物膜更容易获得。本文首先介绍并回顾细胞膜仿生纳米系统的提出及发展,并且重点描述了在药物递送、光热和成像、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其次,对其安全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