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注重两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从传统两元论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走向整合视域中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社会中,西方美学主要表征为一种广义“再现”美学,而这背后是文化与历史的支撑,其包含两个阶段———“模仿”与狭义“再现”。而到了现代,主要表征为一种广义“表现”潮流。再现到表现的转变,有其文化与历史的动因,并且这种转变展望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与和谐美,它是一种更高层次表现与再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同时也是一种生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3.
纵观西方绘画演变与发展的历程,油画色彩的演变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色彩成为油画艺术表现的重要灵魂和核心元素所在,它能够直接传达出油画语言力量和艺术魅力。从色彩的演变总体来看,是从单一到多彩、从表达平静到激情表现、从被动客观到主动表达。在这期间,色彩本身的随意、自由、表现性等,成为了画家的最高追求之一。  相似文献   

4.
再现是西方美术创作的传统手法,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而表现,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自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适应了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总思潮而成为创作手法的主流,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模仿即再现"是前此学术界对"模仿说"的普遍认识,它表明人们总是习惯把古希腊的"模仿说"归结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进而将亚氏的观点简化为再现、典型等原则,却忽略了它自身内蕴的表现倾向。而实际上,"模仿说"作为古希腊时代的核心美学观念,包含了人们对文艺问题的最初理解。从它在西方美学中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原本具有的两种倾向,将有助于还原西方早期人们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对当下文化/艺术理论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融贯自律论和他律论,是艺术本质论走出理论困境的现实之途,而其根本的任务则是根除内容/形式二分法的流弊。  相似文献   

7.
审美对象的世界关涉再现和表现这两个世界。前者涉及世界性结构问题,后者涉及现象学还原问题。表现是再现的可能性,再现是表现的现实性,两者互为基础,表现因再现构成一个统一世界,再现因表现成为一个活力世界。  相似文献   

8.
再现与表现这两种艺术创作方式,在美术教学欣赏中经常会遇见,某个时期,再现或表现会有其一居于主位,但再现离不开表现,表现亦不能与再现截然分开,二者共同促进了绘厕艺术的发展,所以理清再现与表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集中反映出经验主义的思想印记。通过再现与表现的途径,教师创造出教室里的生活情境,即教学情境。旨在依靠环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某些反应,达到教育的效果。在再现的物质情境或表现的虚拟情境,教师和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将体现个人色彩的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是一种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0.
"文学再现世界"命题源远流长,有多种表述形式,当下受到后现代语境的挑战.新世纪文论两种主要的因应策略是重释"再现"与重释"现实(世界)".它们都及时吸纳进后现代思想的元素,但也有模糊不清和意义矛盾的地方,根源在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深刻断裂及其调和的困难.本文主张运用"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世界"内涵的细分化,并提出"文学表现世界"的命题,进而阐述其合理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强调主体精神表现,这一点和中国写意性绘画“直抒胸意”的艺术追求有着惊人一致性,两者都追求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但表面相同却不能掩盖其中实质差异。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能动的控制、奴役自然以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西方各美学流派在不同时期对“和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通过辨析和比较,我可以找到一条通道,由此而各中西方看似迥异的艺术观念形态所揭示的却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层面简略阐述了绘画的“表现”,同时指出“再现”与“表现”的共同构成,才能形成一个关于绘画的完整概念.  相似文献   

14.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晚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刻画了两种鸟的形象,一只是"赞美成孕﹑出生和死亡的一切"的凡尘之鸟,另一只是歌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金鸟,象征了肉体与灵魂,青春与老年,此生和永生的二元对立,诠释了晚年的诗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本立足于礼法的涵义、特色、作用,来探寻其历史价值;通过对礼法关系的剖析,反映出荀子观点新的突破;在综合评述中,我们要学会领悟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在西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自觉把握本体论前提,厘清隐含在理论中的不同本体论假设,从横向上把握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以及两者相互渗透的倾向。梳理西方现代不同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的本体论差异,不仅有利于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认识教育管理理论、促进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人地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在指出东西方人地观共性的同时,重点探讨了以古希腊为主体的西方“自然本体论”为基础的人地观同中国先秦时期以“人本位”为依托的“天人合一”的人地观之间的差异,总结出我国传统人地观的特点是一种人本位、农业文化形态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对于死亡的解释充满了很大程度的个人性和孤立性,中国哲学却将死亡的解释与家庭、天命紧密联系起来,而将生命赋予了永恒的意义。文章立足家庭以亲子关系为线索,对中西方关于“死亡”的解释进行比较,以期对中西方哲学之间的交流对话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等人地关系理论的分析,认为不同的关系论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一同认识,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意境,这一传统诗学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即是"儒道释"思想共同作用的理论典范。"儒道释"三家思想为意境丰富审美形态的形成做了最基础的哲理准备,在它们既区别又融合的发展中丰富了意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