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增值”评量指标评估学校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增值”评量方法能增强学校效能评估的效度,同时也为教育评估提供了有关的新理念。进行“增值”评量时,有必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线、学校背景和情境信息、学校教育环境信息等。在研究学校效能的领域里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分析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为得到学校的真实情况,需要分析不同类型“增值”评量指标。有关人员需了解“增值”评量方法的局限性,以做到有效使用。一个旨在促进学校评价方法创新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中一英合作“增值”评量试验项目正在中国进行。  相似文献   

2.
研究英国典型应用型大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将中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考核重点,从课堂组织和教师表现力转移到对学情的主动适应、对学习资源的全面构建及资源易得性等方面。英国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评价指标的内容、评价对象的范围、对学情适应的评量程度以及对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程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给予启示,如剔除对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过度考核、大幅度缩减对教学课堂的评量比重、增加对学情主动适应的评量指标和增加学习资源易得性等。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日志:高校课程评价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想把学生学习日志作为收集信息、评估高校课程一个辅助方式.通过学生学习日志,课程评估者可以得到学生有关课程内容、结构、活动和评价等方面的纵向现点以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结果是否满意的真实信息,从而提高课程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实训课程效能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实训课程效能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体系,构建了效能评估的各项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课程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能力习得,能力操作,能力物化三个维度共14项指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含课程性因素和学生背景因素两个维度,其中课程性因素又包含评价性因素、教学性因素、管理性因素、条件性因素四个方面共15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香港近年推行评估改革,提倡促进学习评估,尤其在语文方面的评估,要求教师不单要注意学生的考试和测验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给予学生回馈,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有部分学校率先实行了“学习档案评量”。究竟这种评量与传统评估模式有何不同?两者有何利弊?本文先介绍传统评估和学习档案评量,然后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比较两种评估模式的利弊。希望教师了解后,能灵活、有效地应用到语文评估上。  相似文献   

6.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获得确定学习目标、主动实施学习计划、以及对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估的能力。本文以湖南工程学院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中的有益尝试,自主学习任务书为案例,通过对项目中学生总结、教师评量等反馈信息的讨论,说明了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智慧角度看,课程评价的根本任务在于分析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所产生的客观效应:一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规范性实践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的整体评价判断能力和具体评价判断能力;二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效能性实践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对行动方案的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估能力;三是分析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存在性实践智慧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应,重点在于分析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体验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评估中学生满意度是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和网络课程以及学生的绩效有关。学生满意度包括四个类型:互动、网络自身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以及其它因素。互动包括学生-学生互动、学生-教师互动和学生-内容互动,是影响学生满意的关键因子;网络自身效能会影响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的自信和偏好;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课堂教学呼唤“以学习为中心”范式。课程执行大纲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契约”,是传统课程教学大纲向“以学习为中心”范式转变的产物。遵循以学习为中心和一致性原则,课程执行大纲至少包含课程基本信息、预期学习成果、教学日历、课程资料、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要求、其他可选项等内容。西南交通大学设计了课程执行大纲评估指标,并通过常态化评估为教师编制课程执行大纲提供改进方向,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学生学业状况评估"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得分不容乐观。应以学校为主导,家校协同增强目标教育的效能。学校落实目标教育效能具体方法包括自编学练案、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开展特殊时期的实践活动、坚持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灵活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与学校呆板、枯燥的传统课堂对高职学生吸引力对比显著拉大,高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基于学情特点,遵循学习规律,以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为手段,着眼于知识够用度、课堂参与度、趣味教学载体实用度、教学评价多维度、学生自信度五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一定效果。继续推进本次课程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智能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注重信息化教学比赛的资源转化,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教学载体的优化更新。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言运用能力为英语课程的目标,如何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为了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标准》提供了任务型评价的方法与案例。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研究及"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课程的建设,不断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近年来,针对教学能力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系列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课程的建设成效,在建设思路上需遵循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并立足区域实际;在建设内容上要体现"立体化、多样性"的特点,重点突破评价标准;在建设策略上要广开渠道,体现"开放、合作"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4.
STEM教育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对跨学科整合型课程的迫切需求。然而当前我国的STEM课程建设更多注重形式规范,总体质量堪忧,因此从跨学科整合视角来开发优质的STEM课程以指导教学迫在眉睫。比较与借鉴是提质增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提升我国STEM课程建设质量,借鉴权威的STEM课程整合评价工具,从课程背景、工程设计挑战、科学内容整合、数学内容整合、教学策略、团队合作、交流、评估、组织等9个维度对58个国内外STEM优秀课程案例进行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STEM课程案例在课程背景、科学内容整合、教学策略和评估四个方面较国外STEM课程存在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STEM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未来我国STEM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一是提升对社会问题的响应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鼓励有效失败,营造真实的科学体验;三是丰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放大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注重非正式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瑞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261-265
学前教育专业设有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平台开发与实践课程,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分析该课程实施可行性与效用性,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40名该专业学生进行公众平台基础知识、架构栏目设计等8个项目任务教学实训,通过学生成绩及其课程体验等相关因素分析该课程可行性与效用性。学生对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平台开发与实践课程评价平均分为(4.64±0.680),其中“课程内容充实,能覆盖制作幼儿园公众平台的全部内容的程度”条目得分最高,达(4.70±0.648)分。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均分(4.644±0.676)分,其中“学完本课程,自己的收获程度及对自己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的影响”条目得分最高,达(4.70±0.608)分。实践证明,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效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计算机专业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任"双师"型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功能,以需求和岗位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对计算机教学形式、手段、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改革传统的师生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鲁棒控制》课程理论性强,在不断涌现的问题面前,学生难以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加之课程颇为抽象,学生课上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后期效果欠佳。针对这些问题,围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鲁棒控制课程教学质量,作者结合授课经验,提出对该课程的教学的三点思考:准确定位课程授课目标、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及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学科特征——变与不变,变的是指教学内容的不固定性,不变指的是公共理论课承担的教育职责。本文着重探讨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动态的时效性提升课程的实效性的途径,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提升其人文关怀情怀,从而实现该课程时效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