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施财政干预,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主要手段.文章从我国政府财政干预国家助学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入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助学贷款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从四个方面完善政府的财政干预:政府提供最终担保或完善现行的风险补偿金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防范贷款拖欠风险;开发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并提供特殊利率补贴,以推动银行足额放贷;保持财政支持力度的相对均衡,以协调各贷款项目的整体运作;实施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障学生贷款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涛 《江苏高教》2012,(2):30-31,53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政府干预应限于弥补市场缺陷,以保障助学贷款市场平稳运行,集中表现在:完善银行招投标机制,形成较为规范的市场进入规制;引入价格听证会的组织形式,合理调控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水平;通过信息规制,抑止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的逆向选择;实施质量规制,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交易良性运营。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范围来看,学生贷款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干预.就我国而言,政府支持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有其深层次的理论根源,主要表现为公共产品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人力资本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收益外溢、公共财政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政府的公共性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公益性四个方面.探究政府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点,对于引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践的有效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克服政府失灵,实现政府与市场二者的"凸性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使政府的积极干预经济成为必要;政府失灵决定了政府的干预必须积极、适度、有效。要正确处理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凸性组合”,就必须克服政府失灵,提高政府干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贷款中的政府干预: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学生贷款,以及如何干预,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分析的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我国1999年的学生贷款制度及其运行效果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学生贷款制度的实施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在制度设计中未能处理好两个关键问题:学生的负担能力和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干预行为失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适度与科学。我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干预不当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优惠倾斜政策、地方政府利益短期化、干预成本太高、市场障碍等,各级政府要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调法治经济观念,找准位置,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等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职能透视——基于政策演变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演变的分析,得出我国政府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开始重视财政手段,但力度依然较弱;立法手段始终缺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影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运作实践。据此,我国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干预: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立法,实现贷款业务的有法可依;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财政干预,保障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的公平与效率;通过实施行政规制,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整体运作进行宏观调节。  相似文献   

8.
由于市场失灵及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缺陷,政府干预不可避免。现实中政府干预失范主要体现在干预过度、干预缺乏与干预不足三个层面。为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应合理把握控制的边界与限度,重视适度干预在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分类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市场失灵及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缺陷,政府干预不可避免。现实中政府干预失范主要体现在干预过度、干预缺乏与干预不足三个层面。为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应合理把握控制的边界与限度,重视适度干预在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分类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政府干预经济效能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选择学派关于“政府失灵”理论,作为对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思,尽管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但也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共性。对于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进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效能,避免政府失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浩  沈红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家庭教育贷款的概况,接着详细阐述了担保机构与代表联邦政府的教育部之间的合作方式,最后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一种无担保的商业贷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淑琼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50-54,34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由银行和贷方、二级市场、担保机构、替代性贷款和顾问、出版商等五个部门组成.尽管受到联邦直接贷款政策的挑战,它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通过对美国学生资助业的发展过程、结构、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等的思考,我国助学贷款体制可以从建立助学贷款二级市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和国家助学贷款基金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违约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处于起步阶段,违约风险过高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正常运行.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经验,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践行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政策之一。国家助学贷款所涉及的利益主体被归纳为银行、贷款学生和第三方中介,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三方主体的决策取向,解释了目前的助学贷款政策施行乏力的现象。银行的经济人属性是其缺乏放贷动力的主要原因;信用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合理的还款制度是学生高违约率的主要原因;而风险补偿金机制的引入使得贷款风险向政府和高校转移是第三方中介不积极支持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学生贷款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是世界各国比较普遍的做法.但在我国,政府对学生贷款事务的参与度并不高.本文从学生贷款水平、管理绩效和社会效果三方面构建了政府参与学生贷款事务的评价指标,并在分析我国学生贷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中,由于银行与学生、政府与高校在合约形成的前后信息不对称,导致出现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具体表现为:高风险的借款者驱逐低风险的借款者,银行实行信贷配给;学生不当使用银行贷款;非贫困校在一定程度上驱逐贫困校;高校不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存在四点问题:加剧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制度缺位、制度不完善、制度实施效果受到其他相关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助学贷款是当今社会资助理念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美国联邦助学贷款是其教育资助的主要形式。通过二级市场和中介机构的运作,美国助学贷款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而这对于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是政府针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金融手段对其进行资助的一种制度安排。国家助学贷款前期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一度产生实施困境,其实质在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目标与政策工具之间存在矛盾。消解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困境的基本经验包括:优化后续配套政策运行措施,鼓励政策性银行经办贷款业务,健全贷款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项目(FFELP,The 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 Program)中的特别津贴(SA,The Special Allowances)是美国联邦政府针对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通过立法手段而创立的,是美国联邦政府激励贷方发放学生贷款的一个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特别津贴的缘起、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由此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政府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降低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美国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多下降到本世纪初的6%左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对学生贷款拖欠规律的研究以及降低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对防治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可能出现较高的拖欠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