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联播"作为一个特殊的新闻栏目,依其独特地位而享有至高权威,并在其力求客观的新闻叙事中传递政府执政理念,折射群众心声。实践中,"新闻联播"叙事常通过选题倾向展现政治权威声音,侧重表现社会积极向上的主流形势;为提高其论辩说服效果,"新闻联播"除权力权威外,还大量诉诸于人格、职业、经验等传统修辞权威;主题新闻更是注重经验性权威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2.
魏晓冰 《海外英语》2014,(13):216-217,247
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大众传媒的分析和研究一直是各个时期学者和专家关注的焦点。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分析《纽约时报》享有的地位和机构威信颇具新意和现实意义。该课题以西方修辞理论中的三大说服手段之一——修辞人格为依托,试图追溯时报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修辞根源。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潜伏》红遍大江南北,其台词令人难忘。《潜伏》电视剧语言具有直白通俗性、幽默风趣性、别致新颖性等修辞特点,从而使台词更好地构建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桥梁,进一步提高了谍战片电视剧语言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和中心思想突出的程度,取决于其修辞技巧的运用。而在所有的修辞技巧中,反复这一辞格采用的是用同一词或意义相近的词语反复述说。这样能产生旋律、音响、情感、氛围等不一样的效应。从而引起读者视觉、听觉等器官的综合反应,形成多样化心理。若把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修辞进行对比,我们不难找出二者的异同之处,本文就两种语言中的反复这一修辞格来分析,对比,以探究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辩论是语言交流的最高形式,是语言的艺术。随着辩论赛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辩论赛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其中,比喻作为一种为人普遍运用的修辞方式,使辩论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新颖有趣。笔者将从比喻的类型、特点、作用以及具体使用几方面来具体阐述比喻在辩论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7.
对照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不难发现,新颁布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言修辞知识"的教学在提法上有所变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  相似文献   

8.
“兴”不仅是人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诗歌理论术语,也是一种积极的言语表达行为。“兴”与歌的关系极为密切,它的主要作用是凑足音节、协调韵律,因而可以说“兴”是诗歌的语言前奏。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大量书面语料,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试描述"研究引用"修辞结构,为读者在阅读此类篇章时能迅速从各类繁杂信息中有效辨认重点信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最后,我说一句”是语篇结尾常用的标记形式。它用在语篇结尾可以名符其实地引出一句结尾的话,但虚化“说一句”而引出多个句子或多个段落的用法也很常见。对于这种虚化用法,从修辞角度,通过与“最后,我说两句”的虚化用法对比,分析“最后,我说一句”成为元话语标记的过程。由此理解:修辞效果的实现是元话语标记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引用诗词,复述经典"在中考作文中屡见不鲜。说到"坚忍不拔",必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论证"淡泊名利",少不了李白放逐、陶潜归隐。而且,这些引用大多视角陈旧,语言雷同,令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  相似文献   

12.
引用作为一门技术,在写作中具有多重价值:提高含金量,增强说服力,提升含蓄美.文章提出名言名句的四种引用格式,并依主题分项训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引用名言名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荒诞性是20世纪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学显示出的一个共同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审美特征。所谓荒诞,即是由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方法的脱节、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体与类的隔膜所产生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非理性现实,文学中的荒诞性也就是对这种现象及其存在方式的把握、体验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教学中肯定会犯一些小错误,有时候会有学生指出来。指出来的时候,我们肯定会一下子感到难堪。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称为突然质疑。一、学生不敢质疑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的答案、观点提出突然质疑,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质疑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生习作语言平淡乏味的问题,我校提出了“凡写必引”的要求,即只要提笔写作文,脑海中就要有引用诗词名句的意识。“熟读唐诗三百酋,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作文时若想引用古诗佳旬,即使不能信手拈来,也定能妙笔随现。原本以为这点要求小菜一碟,因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校学生每学期都要背诵大量的诗词曲赋、文联旬经。然而,事实不容乐观,学生所背的经典诗词在习作中却难以寻觅。是什么让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呢?学生答曰:“不知怎么用。”那么如何让学生知道怎么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已不碍局限于纸上书信,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形式的交流手段,手机短信就成为人们互致问候、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手机短信的最大特点在于方便快捷、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好的短信文本不仅能传情达意,而且能展示出独特的语言魅力。这就在于,各种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手机短信成为现代汉语语言艺术园地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王雨舟 《文教资料》2010,(18):161-162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经典。这份真挚的爱情中,人们自然被一个痴心绝对的"傻角"——张生所感动。张生是个极其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而又饱满。究竟除了这份痴情,他还有什么性格呢?这里,将要呈现一个完完整整的痴情郎。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各高校纷纷组建辩论队。辩论队相比传统社团与学生会、团委组织,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而关于辩论队的构建模式和新型管理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本文将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探讨高校辩论队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议论文总是刻板有余,轻松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枯燥有余,文采不足。不少学生甚至认为:说理类文章不必锤炼字句,不需讲究文采。于是,夫子说教式的语言,枯燥而呆滞的文字就充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