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应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它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原有的资源、制度和结构基础,还依赖系统外部的资源输入。在普及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规模超额增长、生源质量降低、办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本质上是因为高等教育规模决策科学性不足、规模控制机制缺失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失调。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推进,应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进行高等教育规模决策,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内涵,根据2008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招生报名与录取情况以及高等教育在校生情况,分析了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私人成本水平下居民个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潜在求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从认识论上提升了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界,更从方法论上拓展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结构张力和内生动力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定位高等教育的发展,利用生态调控原则规划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生态学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末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同时,一系列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也日渐突出。高教资源浪费现象主要有人力资源浪费和物质资源浪费两个方面。从生态学角度看,高等教育资源浪费将导致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失衡、低效率和质量低劣。因此,必须提高高等教育物力和人力资源生态承载力,维护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5.
隶属于高等教育系统的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生态承载力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及多层次性的特点,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分别是其基础条件和约束条件。生态承载力是衡量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在发展规模、资金投入及社会就业环境对人才需要等方面必须协调平衡,过渡强调发展规模和资金投入都将导致其生态系统的失调。  相似文献   

6.
基于DPSI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江苏省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江苏省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分类指标来看,除压力子系统评价指数下降外,其余子系统评价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障碍诊断结果来看,影响江苏省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压力子系统和影响子系统,就主要障碍因子而言,2012-2018年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019-2020年为电力消耗量、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江苏省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以来,急剧快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规模超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而破坏了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在宏观上出现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失衡、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的失衡、东西部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失衡和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这四个失衡问题,并提出以生态观来引领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效应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支撑。文章引入圈层结构理论的研究新视角,基于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基本内涵,以职普融通生态体系构建机制理顺、产教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激活、高职教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机制推进、科教融汇支撑机制优化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内生基础保障,以深化高职教育资源整合、畅通高职教育界面传递、改善高职教育环境建设、提升高职教育单元协作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运行调控条件,以高职教育经济环境承载力增强体系、文化环境承载力提升体系、科技环境承载力促发体系、政治环境承载力稳定体系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外在约束系统,构建了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圈层体系理论框架,为我国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客观属性,基于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构建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1999年、2005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承载力指数模型分析法,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及其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呈两极分化,且高等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与区域差异性显著。建议公共教育财政支出"4%"的增量,重点向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承载力微弱的区域倾斜,同时建立完善的省际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提升高等教育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劣关系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客体和配置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衡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从学理分析的角度来审视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位、生态承载力、生态限制因子以及资源共享情况等,以期寻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根本原因。为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人才资源的核心动力作用,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将是应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共识。从素质教育、外语教学及教育产业化等角度入手 ,对中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现状进行比较 ,对 2 1世纪的中国高教改革、创新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政府行为出发,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体制转型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改革,展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讨论了劳动力市场和高等教育市场的形成,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4.
张会杰 《教育科学》2012,28(2):70-76
当最佳培养能力超出了社会的有效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高等教育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不同于其他生产性行业,高等教育行业的产能过剩可以是双重的。从劳动力市场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现已呈现出"即期产能过剩"的态势;从生源市场来看,高等教育行业存在极大的"预期产能过剩"的可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亦有总量过剩的可能。从稀缺到过剩是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优化结构,构建公平合理退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治理体制与微观管理模式予以前瞻性、系统性地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在三百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这与美国的多元文化、分权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兴盛的私立大学和完备的高教法制体系四个突出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应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教行政体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构的基本状况,提出了建设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估机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之一。高等教育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性质与方式受制于一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完善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宏观层次的改革为研究对象,从新公共管理主义以及全球化趋势下的高等教育协调三角关系变迁角度入手,研究了教育市场化趋势,并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在新旧机制转换中相应的变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系统同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中具有的整体性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实现其功能,高校自治是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的提升、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高等教育相关事务的恰当处理等方面。当下高等教育治理不尽如人意的一个症结是高等教育法治化水平不高。中国应当针对体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几方面事务,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法制建设水平,特别是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体系、科学设计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增强高等教育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加大高等教育依法治理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高等教育依法治理的评估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