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抓好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能深入理解有关词句所特有的感情。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吗?  相似文献   

2.
释“焚”     
“焚”字是个常用字。本文拟对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版的影响深远的五部大型语文辞书关于“焚”字本义的训释谈点拙见。不当之处,敬祈方家垂教。《辞海》(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焚,烧。《礼记·月令》:‘毋焚山林。’通‘偾’。”《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焚,烧。《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假借为‘偾’。”《大辞典》(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焚,①用火烧山林宿草。《说文》:‘焚,烧田也。’②烧,煤毁。③炮格的刑法。”《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并能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再创造.沈佩群老师的《0°~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但是,《设计》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沈老师商榷.第一,在《设计》中,课题的导入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但学生如何下手,思维怎样展开,还需教师的启发、引导.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是: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对画不出的,提示:‘这种方法我们不陌生,在学习函数图象时早用过了.’万一没有人想得出,可由教师讲解…  相似文献   

4.
应一位年轻老师的邀请,前去听他讲梁衡的散文《夏感》。 上课伊始,老师对学生们说:“本单元学了‘春天'‘冬天’,今天我们学‘夏天’。”老师边说边板书:《夏感》。然后老师继续说:“请学生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两个问题:作者笔下夏天的特点?课文在哪儿表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于是学生开始朗读。  相似文献   

5.
音乐导入。教《世界东方大国——中国》前,播放歌曲《龙的传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谈话导人。教《美国》时,教师讲:“同学们,你们了解美国吗?你们也许不止一次地听过‘中美关系’这样的字眼吧?这节课,我们就要跨过太平洋,去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悬念导入。教《我们的祖先——黄帝》时,这样导入;“每年清明节,有许多入到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扫墓,其中还有许多海外华人。这是为什么呢?”图片导入。教《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时,出示深圳、珠海的景观图片:“这是哪里的美丽风光?十几年前,这里还是贫困…  相似文献   

6.
毛丽新同学问:《看云识天气》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那么课文中讲了哪几种云?怎样根据云来识别天气呢?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楚。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说:“云是天上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相似文献   

7.
一、直接导入法教帅直接从课义中摘其要旨简明快地提出新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或流利通畅地勾勒出教?内容的大致轮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迅速进入?习状态。例如《合成氨工业》一节课的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合成氨工业》。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合成氨工业的概况,更主要的是我们能够运用刚刚学到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加以来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让我们都来当回科学家吧,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和领悟到科学研究的一些思维力法。”直接揭示了课题,提出了学习新课的方…  相似文献   

8.
《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宋广富同志的《关于“兵精足用”的“足用”》一文,文章中心说的是对高一册语文《赤壁之战》一课中“兵精足用”句的“用”字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宋同志认为“课本注释说:‘足用,足够使用。’……这条注释欠妥当。”又认为“‘足用’应解释为:‘物资充足’。……‘兵精足用’意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拿出三块砖头,分别让两位学生抱一抱,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其表情。再把这三块砖头放在幼儿三轮车上,推一推。比较一下,三块砖头是抱着轻,还是推着轻?强调原因:幼儿三轮车车轮子是圆的,阻力小,向前一滚就前进了。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小兔运南瓜》一课,南瓜是什么形状的?小兔是怎样运回家的?请看图。二、指导观察:1.整体观察,说大意。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连续三幅图,对故事的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三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只要能抓住故事的大致内容即可。教师不…  相似文献   

10.
多彩的导入     
1.广告语导入,设疑引思。在导入哲学常识《意识的反作用》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联想集团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引发了同学们的想象:没有电,世界一片黑暗;徒步行走,回归落后的社会……“对!今天社会的五彩缤纷、发展壮大正是有了联想、想象、设计构思等意识的反作用,尤其是正确意识对于事物和社会的反作用,才使之然,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意识的反作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第二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上,龙岩师范附小廖椿彪老师执教《白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他对电教媒体的运用,可谓匠心独运。1.激情入境。上课伊始,廖老师在投影屏幕上打出第一课时学过的一些重点词,让学生齐读,并提问:“哪一个词最能反映戈壁滩的特点?”学生回答:“浑黄一体。”老师紧扣这个词问:“‘浑黄一体’到底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请同学们看银幕。’老师播放投影:茫茫戈壁,飞沙走石,狂风呼啸。老师读:“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解读这段话,其核心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中,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使学生做到这一点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微格情境学习完了《分数的意义》,徐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一生:“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分数的意义。”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一生:“老师,我来说。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一生:“我来补充。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是用来表示单位‘1’平均分以后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还有谁来说?”一生:“我们还学到了单位‘1’的概念,知道了单位‘1’和自然数‘1’不同。”师:“还有吗?”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再没有举手的。师:“想想…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邈邈然已有千载。对联对仗严整平仄协调,句式精练,形式灵活,文情并茂,雅俗共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撷之精华,拾其珠玉,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睹其芳、品其泽,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自己的积累。一、用对联导入新课用对联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浓浓的文化氛围中,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的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学习《促织》一文,笔者使用了以下导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老师是主导 ,导若得法 ,则能点燃思维的火花 ,开启智慧的门户 ,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在近两年的语文导读教学中 ,我尝试着运用了如下三法 :一、激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 ,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推动力。讲课伊始 ,教师设计精彩的导入 ,就能一下子牢牢吸引住学生 ,激发学生情趣 ,使之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例如 ,我引导学生读《明湖居听书》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很熟悉‘高山流水’的典故 ,伯牙鼓琴 ,钟子期能从琴声中听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  相似文献   

16.
两位教师教授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中国的气温》,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以自然景观的差异创设教学情境,然而两节课学生的反应却不同,原因何在?请看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师:谁能描述一下窗外的景观?生: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师:若是秋天,应该怎样描述呢?生:秋高气爽。师:东北地区冬季的景观又是怎样的?生:白雪皑皑。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观差异呢?生:由于气候的不同。师:组成气候的要素是什么?生:(在师的引导下)气温和降水。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的气候。教学片段二:师:放寒假了,  相似文献   

17.
点拨教学有“法”而无“模式”蔡澄清十多年来,不断有老师向我提出问题:点拨教学的模式是什么?我们怎样操作?对这个问题,我总是回答:“点拨有‘法’而无‘模式’。点拨之‘法’,求其灵活、实用、高效而已矣!”(见《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12期《点拨碎语》)...  相似文献   

18.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19.
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无独有偶,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为什么老师的外号叫“徐老虎”?我对老师的感情怎样?我从老师处有何受益?最后两位老师总结时都说:“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了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习了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听后,我有两事不明。  相似文献   

20.
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这样描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以现实的主题(课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主题是核心,是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的内容就会零散,也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怎样确定主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