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初,亡命日本的梁启超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惨痛教训,继续探索中国社会改革方案。他在《新民说》中提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层次上的国民性问题,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开启了20世纪国民性改造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尹洁 《华夏文化》2000,(3):10-12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通过改造和转换也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长得以保存、认同和传承。其二,传统文化自身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对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借助于日本和中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共同形成的“进化论”和“改造国民性”两大启蒙话语方式,延续着“毁灭一创造”的思维模式,构建了“文化抗战”思想体系,将战争中救亡图存与改造国民性的两大任务有机联系起来,将对外反侵略战争和对内反封建的两重任务与文化创造联系起来。在特殊形势下对民族现代文化进行了艰难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与美国人道关怀摄影(尤其族群的社会性议题)和马格南摄影通讯社的人道关怀摄影(全人类议题为主)不同,“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以维护法国人文与文化为本,在摄影史上自成一家:二战后,“法国人道关怀摄影”从广义的“人道关怀摄影”中抽离,以法国本位主义而与“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有所区别,彰显法国人不为战事所影响的尊贵气质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随着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对外开放、西方市政文明的输入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布局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城市中以近代工商业为主体的近代经济职能的增长,使城市的经济内容、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城市近代化的质的转换。为此,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与传统人生价值观钱逊中华民族有悠久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绵延数千年,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展,培育了无数爱国志士,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苏武牧羊荒漠十九年,木兰替父从军十二载,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一门英烈,林则徐禁烟,戚继光御倭,以至近代吉鸿昌...  相似文献   

7.
汶川抗震救灾中,当代中国人所表现出的高度动员力、凝聚力和整合力,所表现出的大勇大爱、大仁大义,与旧时代国民性中的冷漠、麻木、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抗震救灾精神,具有较为坚实的内在制度基础。要使这种精神进一步固化,应该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加强市民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中华文化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时刻。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和社会向近代的发展,中华文化就处于深刻的转变之中。古代的传统文化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能否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00多年来,人们思考、探索,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主张,进行了长久...  相似文献   

9.
陶然 《华夏文化》2000,(3):13-14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在启蒙思想的呼唤下,终于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潮流。古老的中国开始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政体转变、古代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在诸多方面与西方不同,这种不同点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兹不赘言。  相似文献   

10.
近代文化片论□陈国庆近代文化,指自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8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文化潮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且难度很大的课题,并非一篇短文可以说清楚的,故本文名“近代文化片论”。学术界几乎普遍认为:中国文化在古代最为辉煌,到近代则暗淡无光。外国殖民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政府开始实施自开商埠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金融业开始朝着近代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为数众多的银行在自开商埠出现,并且开始从事存款及内外汇兑、信托业务、发行纸币、控制税收,并以贷款方式维持实业,促进了商埠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兴起,使传统的钱庄票号受到挑战。一些旧式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经营方向和运作模式,出现了明显的朝着近代银行转型的倾向。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实业欠发达,加之传统的商事习惯又总是将中国商人与旧式票号、钱庄拉到一起,这就形成了中国近代金融业中银行与票号、钱庄并存的局面。由于自开商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低于全国城镇的平均水平,因此,对中国金融业所发生近代转型的程度尚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杨宪邦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天崩地解"、"狂飙突进",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近代。社会实践发生亘古未有的剧变。与此相适应,中国文化结构由基层经中层到上层,即由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马玲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29-140+190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随着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而传播,与中国社会封建体制向近代民主主义体制的转折相连,它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文化产物出现,在新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学堂中广泛传播。学堂乐歌作为近代音乐文化转型的代表,其诞生与发展是被儒家思想传承和影响的,学堂乐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在乐歌的歌曲内容、表达形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实现了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一位有着儒者风范的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的身上既体现着时代性 ,又有传统儒者的深刻烙印。儒学不仅影响了张謇对社会的基本认识 ,影响了他的人生价值观 ,而且对他的行为活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说 ,儒学影响了张謇 ,张謇也希望通过儒学寻找其行为的理论依据。在儒学影响下的张謇 ,既表现出迂腐的一面 ,同时也表现出改造社会以及关心社会民生的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近代陕北妇女再嫁习俗岳珑,秦燕婚嫁,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历来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社会中,婚姻不仅仅意味着男女之间的关系,它与生存、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影响着各种习俗的传承。近代陕北特定的民俗氛围,对妇女再嫁见善思齐,止恶...  相似文献   

16.
近代随着传统农业经济逐渐被打破,成都城市开始走向现代化,近代意义上的房地产业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清末民初,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打破了成都城市两道城墙的枷锁,完成了近代成都房地产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近代成都房地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业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开始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房地产产业链,是近代成都房地产公司的雏形。抗战初期,成都的新村建设,通过城市建设改造,带动成都房地产业的初步发展,促成成都传统房地交易向近代房地产业的转变。抗战时期人口的急剧增加,为成都房地产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使成都近代房地产业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的主题是爱国、民主和进步。这次运动在中国近代特殊社会背景下发生,完全符合近代历史的辩证运动和逻辑规律。爱国救亡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历史课题,而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建立立宪议会政治,则是走向爱国救亡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所有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创业精神李玉传统文化与近代化这一课题乃目前一大学术热点,但研究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文化自身发展或文化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上,相对忽视了传统优秀文化对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影响。事实上,传统文化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实业家们的思想境界、心理...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成就最大、所用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两项事业就是办企业和办教育,且几乎是同时开始、齐头并进。张之洞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仅表现为办学堂多、类型广、范围大,更重要的是他在废除...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新名词的引入是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现代转型的重大事件。它表明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与人们的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的程度,也表明了其时语言文字发展的现实情况与水平。在众多反对声中,新名词的使用逐渐获得合法性,代表了近代以来文言的浅近化发展方向,改变了中国既有书面语体系的面貌,是五四现代白话文产生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