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者发展是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大型公开课有些挺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现象:有些教师上课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上得好看,让课堂教学具有  相似文献   

2.
毛如静 《教师》2010,(33):31-3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然而,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包装”课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开课中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剖析和矫正,和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许多一线教师开启了"顺试而教"——试题研训的教学模式,成绩是在不断提升了,但是,教学却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了.同时,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的普及,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顺学而教"——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教研的主流,各种教研、公开课教学离不开学生本位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公开课作秀而已....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些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会发现普遍存在着一些怪现象,它们使语文的"语文味"荡然无存.这些现象表现有三.其一是许多语文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尤其是一些特意准备的公开课、实验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了问答式、辩论式、表演式等等诸多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学也显得很生动,但是,这样的语文课热闹有余,冷静不足,一堂语文课就宛如一场声光电乐载歌载舞的表演.  相似文献   

5.
王森 《考试周刊》2012,(26):184-185
近年来,公开课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异化现象",背弃了公开课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教研初衷。为了提高公开课的价值,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学生观;正确看待公开课,深刻认识到公开课应该讲究实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明确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师素质是什么,通过沟通与反思提高自身素养。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下学期,我上了一堂"找规律"的数学公开课,颇有感触,现将教学前后说与大家共勉.   一、课前的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找出一些直观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下学期,我上了一堂"找规律"的数学公开课,颇有感触,现将教学前后说与大家共勉.   一、课前的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找出一些直观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校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行为现象,如公开课、"三好学生"评比等,都可能给学生带来道德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研讨形式,为保持它的生命力,公开课应该呈现崭新的"公众形象"求真务实,目标明确,富有新意和活力,立足师生发展,还要淡化评优,注重研讨.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广泛采用的、基于教学实践的、最为教师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广教育理论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同时她备受质疑、争议,如有人认为公开课存在"作秀"或者"作假"现象等.两种截然相悖的立场令人困惑.本文运用拟剧论理论,剖析公开课的"前台"、"后台"的本来面貌,探索其"后台"的基本功能,并提出了功能开发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中学数学的"源"是概念,那我们不妨认为中学数学的"本"就是习题,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当前,数学习题课教学仍然存在"老面孔、老套路"的现象,课堂吸引力不强,教学时效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平时教学、通过两个案例(它们分别是在浙江省义乌市第四中学和义亭中学所开设的全市观摩课和公开课)谈谈习题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解读的目标是什么?一些教师将其“一分为二”,即公开课上的个性化解读是为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潜能;家常课上的个性化解读则是为了考试。公开课与平时的家常课风格迥异,公开课是为了展示,家常课是为了应试——“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成了逢场作戏的“即兴表演”。由于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许多教师非常茫然,不知语文课该怎么上了。有人听课就体现“个性化解读”,没人听课则恢复“标准化解读”。阅读教学依然承袭传统,因为这一套对考试非常“管用”,这也许正印证了萨特的“存在即合理”吧!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面向幼教同行展示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一种授课形式,是教师相互交流经验、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学前教研活动呈蓬勃发展之势,公开课也成了各地教育机构热衷举办的特色活动.我们在高兴之余,也应该看到,一些公开课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异化"甚至"变味"现象:如一些教师和单位将公开课作为追名逐利的舞台,而不是交流切磋的平台:教学活动表演色彩浓厚,授课人成了出彩的主角,而幼儿却沦为配角.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明确对幼儿园公开课的认识,使之回归原本的面目和功效.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因工作需要经常有机会观摩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或比赛课,从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课由于预设不当,导致"生成"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处理好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弱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视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没有一条主线作引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些年来深受教育专家、教育部门及一线教师的关注。然而,笔者在各类数学公开课中仍不免发现一些"非有效教学"——即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现象的存在。事实上,这些"非有效教学"现象无疑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也是一本重要的"教材",对其进行解读,有利于教师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为了"非有效教学"的价值回归——走向"有效",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中的非有效教学行为进行追问,并作出对策上  相似文献   

18.
从语文公开课教学中的几种变异现象分析入手,认为语文教学应从教材文本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围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而不断地创新互动.语文公开课所出现的"过而无度"则令人担忧,这种形象导致费时费力,更是误人子弟.语文公开课应该还语文教学的真实面貌,品味欣赏人物,散发多彩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课改进入一个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相对于公开课而言,常态课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有效性更值得我们关注.基于此思考,从2010年4月以来,笔者开展了小学语文"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通过现场观课、学生问卷、教研互动等形式,对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从教学节点上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问题,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煮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因此,研究"舌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舌尖现象",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试图从缄默知识视角对"舌尖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