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华文明探源”、传说时代历史研究现在是个热点,但是问题明显:一是传统考古学理论、方法存在重要缺失。考古材料不能为学者很好地“消化”;二是研究者普遍缺少实证精神,不够科学;三是传统历史学者不懂考古学,无法正确利用考古学成果和考古材料:四是研究者大都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有关中国传说时代历史的古代神话及传说资料。这些问题已经导致也必然导致中国传说时代历史研究及相关认识出现混乱以至怪象.导致所有的研究成果加在一起可能归零或者成为负数。为此,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早期以来,国内外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与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的陆续面世,推动中华民族起源神话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汉民族起源神话的文明起源价值研究、少数民族起源神话的早期历史价值研究、民族起源神话的基本类型研究、中国始祖神的内涵研究、考古学的运用研究以及中国各民族之于起源神话的内在关系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以说,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及其成果的运用,对中华民族起源神话研究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外学术界对鲧、禹传说性质的认定,经历了一个由传说到历史、由历史到神话、再由洪水神话到创世神话三个阶段的认知过程。将鲧、禹神话认定为创世神话并进行研究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大林太良、叶舒宪、胡万川等人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他们都将鲧、禹神话认定为陆地潜水型创世神话。笔者先前也将其认定为世界父母型创世神话,现在看来,这些观点都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传统与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并把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指出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脱胎于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与早期原始先民树木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万物有灵”观念。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要重建当代社会与神话传承的联系,利用象征——民族神话、图腾物来神化本氏族的起源,在其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原有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和借鉴北方草原民族神话元素,给自己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时代韵律,为族源传说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史记·五帝本纪》以来,研究炎帝、黄帝的文章、著作层出不穷。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人处处说炎黄,共尊炎黄为祖先。炎黄已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象征。我国古代原始群的社会状况,十分渺茫和遥远。氏族社会中则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人物,徐旭生先生称之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所谓的古代“五大民族”族团也形成于这个时期。文献记载的悠久、丰富、灿烂文化,也多产生于这个时期。因此,新石器时代是古史的内涵宏富时代,也是华夏及四周诸族民族凝聚力产生、形成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末与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为分界点,经历了萌芽,建构,低迷,繁荣四个阶段。资料搜集由1920-1930年代的“整理国故”逐渐转向田间作业,建国后,形成搜集民间神话的高潮;在翻译介绍西方理论资料方面,也经历了从建国前简单的混合介绍到“文革”结束后分门别类的全面展开。中国神话学研究从理论到个体形象,从症状学特征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神话史学等方面的取得重大成果。港台神话研究1950年代突起,有“乾嘉”遗我,成绩斐然;国外的神话研究以日本,苏联为代表,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他各国的研究者在传播中国神话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代神话是流传在古代人们中间的一种口头文学创作,它是原始时代的产物。神话是古代人类原始思维的产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古代神话与传说。 古代神话作为历史的影子,历史学家们不乏研究。他们认为古代神话有的反映古代历史的某些事实,是确有其事的。对于神话的起源与发展学术界也有不少论述。但是,把古代神话作为原始人类的一种思维却研究甚少。古代神话是一种文化,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考察原始人的思维问题,对原始思维进行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传统与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并把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指出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脱胎于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树生人神话,与早期原始先民树木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万物有灵"观念。蒙古族树始祖型族源传说要重建当代社会与神话传承的联系,利用象征——民族神话、图腾物来神化本氏族的起源,在其发展历程中,既保留原有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和借鉴北方草原民族神话元素,给自己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时代韵律,为族源传说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自死窑的田野调查和传承人的采访,结合历史文献和经典民俗学理论的研究表明,老人脱皮神话、食老传说、老人自死传说三种文本具有本土文化的根源性,其内涵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承继性。老人自死传说中,猫鼠相斗的核心情节及其反映的民族冲突具有历史线索和民族情感的依据,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本土民间文学创造的产物。来自印度佛经的“弃老”故事与受其影响形成的文本,与本土产生的口传文本处于共存状态,但成型较晚的老人自死传说逐渐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轫于20世纪上半叶,滥觞于20世纪上半叶,并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其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其自身发展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西方理论学说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翻译西方理论著作、介绍其理论学说、以及运用其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这三种途径,将进化论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社会人类学学派功能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说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神话传说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通过研究中国远古时期神话传说所隐含的管理学寓意,可以探寻"中国式"管理思想的由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上古祖先在强大自然前的崇拜。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上古祖先心中对那种客观不存在的力量的幻想,这就是我们后代所谓的"神"。这些自然崇拜的过程也成为中国神话传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神话传说的论著开始进入国人视野,对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海外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前期中国神话传说的研究与国外先进的研究保持了较为一致的步调,这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学进入世界学术轨道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行仁爱思想,以史官和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学者们开始了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力改造:以虚构远古历史宣扬以德治国、安民利民的仁政理想,以重塑神话人物树立天下为公、爱民如子的仁君典范,以善恶之争彰显天命无常、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于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被重新编写,神话人物被重新塑造,神话阵营被重新划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在这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时代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仁爱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古史传说时代研究应注意厘清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在大量考古学资料与古文献资料未找到很好切入点之前,不易通过划分不同文化集团去归纳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应该根据古史传说时期存在问题去做些具体的探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去归纳各种文化集团。二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传说与希腊及希伯来古神话是有根本区别的,把中国远古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事迹当作神话来看待是不对的。三是古史传说时代的官职制度、宗庙旗杆制度、原始社会组织形态、姓氏婚姻继嗣制度等有由口口相传到了西周时代而书之于简帛的情况,这些是与西周到战国秦汉时期完全不同的制度系统,是后人无法编造想象的,大体可信,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时长,探索了神话传说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兼顾了实录原则和文学修饰的优长,既填补了上古历史的空白,又开启了《史记》五种体例的范式,是司马迁个人才识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对“神话历史化”的进一步尝试。以《史记》为例谈神话的历史化,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文学名著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神话的历史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对汉字产生时代的正确判断 ,关系到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的地位 ,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从地下出土文物、学者们的理论推阐、汉字构形取象的时代特征以及古代的汉字起源传说几方面加以综合考察 ,认为汉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即距今大约五六千年的上古时代的结论是可信的。这也正与世界其他几种古老的文字的产生时代相一致 ,说明上古时代东西方文明的进化历程基本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神话,开启了古代文明的先河.上古神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而且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降,中日两国交流、对抗日益频繁,尤其是国力对比发生逆转,国人的日本观不断演变。江南士绅徐兆玮生活的时代恰值近代中日关系巨变时期,在其横跨近半个世纪的日记中,留下了有关日本的大量文字,为考察其日本观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甲午战败,使徐兆玮等一代人日渐警觉,并反思日本成功之道以寻求应对之策。随着日俄战争中日本取胜,加之清末新政的推动,向日本学习的呼声日益高涨,徐兆玮前往日本留学,在比较中接受先进文明陶染。此后,日本侵华野心不断凸显,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在江南的种种暴行亦见诸于徐兆玮的笔下。其个人生命史中日本观的演变,亦是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具有人与自然、社会矛盾斗争的突出特点,彰显了自然界的强大和恐怖,以及先人的苦难生活和悲剧命运,借此昭示先祖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具有悲剧意识。晋城古代神话传说众多,具有英雄特质的女娲神话、神农传说,以及具有地域特点的有凤来栖、桑林祷雨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