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血五卅     
韩峰 《湖北档案》2023,(5):42-44
<正>上海,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拥抱着十里洋场的繁荣,也同样因袭着历史的悲凉与沧桑。1925年5月15日,设于上海的日本内外棉七厂资本家枪杀了身为共产党员的中国工人顾正红,并打伤十多名工人。中共中央立即发布第三十二号、第三十三号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号召各群众团体援助上海罢工工人,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十余天后,青岛又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镇压中国工人罢工的“青岛惨案”。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后重返上海 1925年春天,刘少奇从湖南回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为了镇压工人的罢工斗争,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激起上海工人极大的愤怒.中共中央决定在学生和工人中发动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为了领导好这场运动,决定派中共上海领导人李立三筹建上海总工会,刚刚成立的全国总工会也委托副委员长刘少奇赶到上海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5月30日,英租界向南京路上游行示威的工人、学生开枪,上海爆发了20余万工人罢工的大规模反帝运动,即"五卅运动".  相似文献   

3.
1925年上海发生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和德(字洽卿,以字行)代表上海资本家阶级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运动中的表现贬多褒少,他久道很多不公正的非议,本文根据可靠的史料,重新讨论这一问题。一、组织“五卅事件委员会”合乎情理,并非“破坏”运动1925年5月15日,上海口资“内外棉”纱厂七厂(今上海国棉二厂旧址)发生劳资纠纷,日籍职员开枪打死我国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激起纱厂工人罢工抗议。5月30日上海各大学的学生在公共…  相似文献   

4.
姚晓平 《档案与建设》2018,(5):47-49,43
一、事发 1925年,申新三厂副经理荣鄂生在日记中记载:“民国十四年(1925)四月廿一日下午,厂中工人暴动,殴打新职员,尽受重伤.夜工照常.”[1]当夜,厂方紧急开会.副工程师余钟祥、管车范文卿、布厂主任张公威、钢丝间职员刘子文、保全部主任毛翼丰、摇纱间领班孙传湘等6人被打伤,余钟祥被打伤吐血.工程师汪孚礼因为到上海办事,楼秋泉、陈步翰藏匿于四楼宿舍床底,躲过一劫.  相似文献   

5.
李影 《中国档案》2020,(5):84-85
1925年5月30日,上海2000余名学生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残杀中国工人顾正红,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游行。此举却遭到以英国为首的租界当局血腥镇压,由此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带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辽宁人民也积极投身其中,全省学、工、商界纷纷罢工罢市,在辽沈大地燃起反帝爱国运动的烈火。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清晰地记录了这场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政研究会"于1941年6月1日由在沪日本人创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主要控制在英美人手中,被上海日本人称作"敌性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限制了在沪日本人的扩张,故在沪日本人经日本外交当局折冲,1941年4月,先成立工部局临时董事会,日方董事冈本一策于5月任副总董(Vice-chairman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市政研究会成立时,冈本一策任会长.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四明公所血案档案史料选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9年),宁波人在沪的同乡会馆“四明公所”被划入法租界。由于公所素不纳捐税,其地法租界当局觊觎已久,又因为公所之地用作停放和埋葬棺柜,法国人早想将坟地移出。同治十三年(874年)法公董局商议在四明公所坟地之上开筑宁波路和西贡路,要求公所迁#坟民四明公所董事据理力争,建议改道另筑,并愿意支付一切费用,同时还呼吁上海道和上海知县及法驻沪领事出面协调。但公董局态度强硬,以致引起在沪宁波人的强烈不满。三月十八日(公历5月3日)华人在法租界的抗议活动遭来法英美等国士兵的镇压,死伤多人,酿成血案…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政研究会”于 194 1年 6月 1日由在沪日本人创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主要控制在英美人手中 ,被上海日本人称作“敌性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限制了在沪日本人的扩张 ,故在沪日本人经日本外交当局折冲 ,194 1年 4月 ,先成立工部局临时董事会 ,日方董事冈本一策于 5月任副总董 (Vice- chairman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市政研究会成立时 ,冈本一策任会长。冈本一策 (Okamoto Issaku) ,原籍大分县大野郡三重町。 1889年 8月生。 190 8年 3月锦城中学毕业。1910年受雇于外务省。 1914年 6月任外务属 ,任职政务局第 1课…  相似文献   

9.
一、“苏报案” 上海《苏报》从1903年5月27日起,聘请章士钊为主编。他采取调整栏目、加强言论、变换字号等多种办法,突出宣传革命主张。6月9日,刊登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广告,连续发表多篇鼓吹反清革命的文章。6月29日,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发表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言辞激烈,称光绪皇帝为“载 小丑,未辨菽麦”。6月30日,上海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章太炎,次日邹容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此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人为被…  相似文献   

10.
自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淞沪地区,上海公共租界(不包括虹口、杨树浦两区)、法租界孑立于日占区的包围之中,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两租界沦于日本侵略军手中止,这段时间被称为上海“孤岛”时期。这一时  相似文献   

11.
旧上海租界档案,是指上海设立租界后,租界管理当局——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所形成的文字、照片等原始材料。目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的这部分档案,总数达6万余卷,时间跨越近百年,内容涉及租界行政、司法、警务、市政建设、教育卫生、房地产管理等诸方面,其档案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在保存下来的租界档案中,堪称全国之最。租界在上海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这一时期形成的档案对研究近代上海城市的形成、发展,剖析其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一、旧上海租界档案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 旧上海租界档案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顾执中是我国当代的名记者,素以“飞毛腿”而名声遐迩。他的那种雷厉风行,不怕艰苦,勇敢果断的采访作风,是堪为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的楷模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时,顾执中才只有十三岁,可他已开始向报纸投稿了。一九二三年,二十五岁的顾执中进入上海《时报》,开始了他历尽沧桑,备尝艰辛的记者生涯。一九二五年,上海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五卅”惨案,上海的工人学生为了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顾正红的暴行,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游行。英国巡捕悍然开枪,当场死伤达数十人。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自庚子事变后,力图振作,开始大规模派遣学生赴日学习,在日本遂形成了一个文化层次高、思想先进的留日学生群体.朝廷在东京设有驻日公使分管留学生事宜.蔡钧是浙江仁和人,1897年7月任上海道台,因在处理租界扩张问题等涉外事件中态度强硬,从而于1899年被清廷撤职,1901至1905年任驻日公使.  相似文献   

14.
上海:从废保甲到居民委员会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所谓保甲制度,即市以下设区,区之内设保甲。一般以10户至30户为一甲,10甲至30甲为一保,10保至30保为一区。“人必归户,户必归甲”。 1927年5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作为蒋介石“清党”运动的产物,在上海着手建立了保甲制度,这比国民党政府1934年在全国推行保甲制度提前了7年。1944年2月,汪伪政府颁布的《上海特别市区编组保甲暂行办法》规定: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十保为联保,设联保长,每一分局区域内之各联保为总联保,设总联保长。 日伪时期上海的保甲组织,在日军未进入租界前,将原上海特别市所…  相似文献   

15.
公共租界档案包括上海英租界、上海美租界以及合并后的英美租界(即1899年改称之公共租界)所遗留的档案,档案主体系公共租界档案,亦称工部局档案。公共租界档案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反映租界早期历史的原始档案被各国领事馆送回国内保管,工部局警务处特务股档案则在上海解放前夕被运往美国(现存放于美国国家档案馆),  相似文献   

16.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设在上海租界的几家中文大报慑于当局的淫威,态度十分暖昧。为了及时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鼓舞工人群众的斗志,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份日报。经瞿秋白等人的紧张筹备,同年6月4日,《热血日报》在沪问世。《热血日报》由瞿秋白主编,沈泽民、何公超和郑超微等参加编辑工作,社址在上海北浙江路底华兴路56号。瞿秋白在发刊词中庄严宣告:“现在全上海市民的热血,已被外人的枪弹烧得沸腾到顶点了……现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上海百年来的历史,想到的是历史辩证法,是“开放”和“竞争”四个字在上海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上海开埠后,外国侵略者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攫得的特权,将上海变为侵略中国的基地,魔爪伸向长江两岸以至全中国。他们在上海建立了租界,在租界范围内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所以租界被人称为“国中之国”。租界之外的华界也因上海的被迫开放而比其他城市更明显地半殖民地化,来自各国的“洋大人”混迹沪地,发财机会俯拾即是,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犹如哈同之流的“洋瘪三”,也在这个冒险家乐园中暴发成为亿万富豪。但上海滩这座“洋化”了的城…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2月27日,《上海租界志》编纂委员会在上海市档案馆召开了《上海租界志》编纂大纲讨论会。《上海租界志》编纂委员会由张乾任主任,史梅定、查永昌、仓大放任副主任,史梅定任《租界志》主编,马长林任常务副主编兼《租界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冯绍霆任《租界志》副主编。姜文尼、许有方、罗文、徐尚炯、徐新平、韩伟之、张泽滔、黄美真、熊月之、沈祖伟等任顾问,马长林、冯绍霆、郑祖安、朱华、苏智良、戴琼媛、李雪云、杜志杰、魏玉珍、成兴法、马品华、邢建榕、黄天霞、俞莹、朱榕、陈正卿、来忠民、张新、杨红、郑泽育等任委员…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与史学》2007,(5):3-3
5月1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最终获得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关于五四运动当日的场景描述,多有如下记载:大批反动军警前往镇压,学生被刺伤、打伤,被逮捕……我们获得的是一个大规模流血冲突的历史概念。然而根据现有史料,1919年5月4日那天,学生并没到北洋政府请愿,也没有凭据证明曾有大批反动军警前去进行血腥镇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