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宗元、苏武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皆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古今学人对其诗文等方面的成就多有评述,而对其在我国古代寓言方面的贡献却极少论及或忽略。故笔者不揣谫陋专以此题试论,以遂抛砖引玉之愿。在我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庄子·寓言》篇中有“寓言十九”等语。后人注日:“寄之他人,则十言九见信。”疏曰:“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释文曰:“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九)庄子所…  相似文献   

2.
《惠子相梁》是从《庄子·秋水》篇里摘录出来的一段可以独立成篇的文字。《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学术界一般认为,只有“内篇”七篇是庄子的亲笔,其余包括《秋水》篇在内的“外篇”、“杂篇”共二十六篇,都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一篇文章写好后,作者在送审或寄给报刊社时,都爱写上“敬请斧正”几个字。那么,你可知晓“斧正”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斧正”的典故出于《庄子徐无鬼篇》文中。大意是说有个楚国人,他的鼻子上粘了一层白泥土,就请旁边的木匠给他擦掉。这位木匠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高超本领,竟挥动斧子一下把白泥土砍掉了,丝毫也没有伤着鼻子。后来文人学士就将此引典到修改文章上,称之为“斧正”,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晚明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六才子书”,列《庄子》为“天下第一奇书”!庄子之“奇”,人奇文奇意奇也。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并列,合称之为“老庄”。老庄之学即道家学说,虽然老庄之学代表了原始的道家思想,但老与庄之理论也同中有异,老子着重于讲居乱世中的自保自全之道,庄子侧重于讲处逆境中的自我超越之道,前者所表现的是处世的智慧,后者所表现的则是解脱的智慧。惟其如此,庄子的精神世界更富浪漫色彩,庄子不愧为艺术型的大哲学家。钱穆先生尝谓:“庄子,衰世之书也。故治庄而著者,亦莫不在衰世”。(《庄子笺》)钱氏之言一针见血,一语中的,非对庄子有深该之理解、对历史有深刻之照察者,难得此卓见。自古迄今,研治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23,(11):112-113
<正>本书集结了作者研读《庄子》过程中创作的绝美油画作品与解读文字,并附有《庄子》原文选读,带读者从创新的美学视角认识庄子,体会庄子的浪漫美学魅力。庄周梦蝶,心归一统处庄子在《逍遥游》里告诉我们,要想从凡事依靠外物的“有待”转变为无所依凭的“无所待”就要打破各种外物的束缚,做到“无己”“无功”“无名”的“无何有”之境,这样才能达到至人、神人和圣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关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理性思考》(见《档案管理》2005年第2期)一文中曾提出“一个好的档案学理论应该是一个简洁性的理论”①的观点,限于篇幅,文中未能展开论述。本文仅就档案学理论的简洁性问题再谈几点个人思考,不当之处,敬祈斧正。  相似文献   

7.
苏鹏  韩文娟 《兰台世界》2007,(5S):69-70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13年,几乎与《难夫难妻》拍摄的同时,一个叫黎民伟的广东人在香港组建了一家名叫“华美”的电影公司,不久该公司就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了《庄子试妻》,这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百年来,在与内地、台湾影业互动的各个阶段中,无论是双峰并峙、一枝独秀,还是三足鼎立,香港一直是华语电影的重镇。而《庄子试妻》尽管情节简单,却是香港电影的滥觞之作,它的制作人黎民伟更是一位时代奇男子。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0,(33):20-20
著名作家王蒙在出版《老子十八讲》、《庄子的享受》等著作后.近日又由中华书局推出了《庄子的快活》。在这本新作中,“老王”为庄子思想的奇葩而“赞颂欢呼”并认为,“老庄不能当饭吃,但是可以当茶喝,当清火消炎药或者当仙丹服用。”  相似文献   

10.
庄子奥义张远山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郭象是"文化罪犯"?张远山先生《庄子奥义》出版前后,许多媒体发表了书评,主题集中在"庄子被误读了千余年"上,想来这是该书"卖点"之所在。学界中人都知道,《庄子》被误读了千余年不是今天才有的说法,更不是有了《庄子奥义》才有的说法。千余年来,误读《庄子》的情形一直存在,任谁也不会否认。然而,对《庄子》有误读,并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古饮食制度、城市规模、《三礼》及《庄子·逍遥游》文意等考查,认为《逍遥游》中“三餐”应释为“三口饭”或“一顿三口饭”为宜。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人们对思想共享的认识是有限的,常常会以“无用”否定思想及思想共享的价值。《庄子·南华经》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曾任梁相的惠子公开对庄子说:“你的思想无用。”庄子说:“大地可以说既广且大,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土地而把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  相似文献   

13.
陈柳冬雪 《大观周刊》2011,(5):29-29,12
《庄子》书中所提到的儒家游方之内,则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冯友兰老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也提及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并通过儒学思想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三大家为代表的与“仁”、“礼”“忠恕”和培养理想人格方面来规范现实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以“学而优则仕”的心态找到自身价值,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当中,是以“入世”的方式来实现入世的理想。相对比起来佛教根据它自身的思想特点则是通过出家修行,禁欲,来规范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平静内心,以“出世”的方式来进行入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一件旧闻的联想周维强钱穆如今已享有“国学大师”的美誉。他的著作如《国史大纲》、《庄子纂笺》、《先秦诸子系年》等,不袭陈因,每多新意,但也有强词夺理的地方。30年代初,钱穆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上去史时,他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出道才不久。其时,钱玄同已经是国立...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第1期《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中有篇文章是《批判性阅读: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有句话说:"对于不合理的批评意见,也要耐心倾听,在平等对话中帮助学生自我斧正,切不可批评指责。"句中的"斧正"用得不对。"斧正"是敬辞,一  相似文献   

16.
斧正与斧凿     
谦逊的作者常附言:"敬祈斧正"."斧正",典出《庄子》.典实略谓:巨匠抡圆大斧,砍去粘在朋友鼻端薄如蝉翼的灰屑.鼻头粘有灰屑固然有碍观瞻,但弹指即可挥去,"运斤生风"倒也大可不必.其寓意盖在于:赞誉匠人的慧眼与他朋友的镇定.作者常为佳字而不忍割爱冗句,常为丽句而不忍割爱赘段.编者斫冗段而留丽句,弃赘句而留传神之佳字;砍去悬疣附瘤,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人一生下来就必须面对的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人生的一个困局,是芸芸众生不得逍遥的重要原因。不像佛教,有生命轮回说;也不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给人死后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去所—天堂。庄子肯定地说,“吾生也有涯”(《养生主》),郑重地告诉人们一个客观的事实:人的生命是有终止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先秦道家典籍《庄子》在世界各地流传较广,有多种语言的注本和译本出版发行.在东亚文化圈内,《庄子》传播起步最早、影响最大,其中日本、韩国不仅保存了许多《庄子》汉语古本,而且各种形式的译本和注本也最多.在西方国家,由于传教士等文化交流群体的译介,《庄子》的注本和译本也不断增加,甚至一些小国都有自己的《庄子》译本,如瑞典、波兰、匈牙利等.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庄子》出版情况亟待调查和研究.研究《庄子》国外传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翻译和出版,这是中国典籍《庄子》走出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谈“每况愈下”这个成语。作者说,这用错了,应该是“每下愈况”,语出《庄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成语的字义的变化和我们对这种变化应该采取的态度。“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现在把有关的一段抄在下面: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相似文献   

20.
“望洋兴叹”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某些人制造新型成语的模式了,只需把第二个字加换新的内容就行了。看起来是多么地容易而又有“新意”。让我们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成语词典》曰:望洋,亦做“望羊”,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又如语本《庄子·秋水》曰:……河伯始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