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宗给美的启发王世德禅,全称"禅那",意思是"沉思"和"静虑",即静除各种私心杂念,专注一境。禅定,可以观慧,它是佛教徒的一种基本功。它有"破"的功能,可以解脱烦恼罪业;它有"立"的功能,可以"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求得"圣道"。禅学与禅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积”     
“积”《荀子·劝学篇》有这样的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意思是;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产生。积水成为深渊,蛟龙从这里跃出。这里强调了"积"的重要性。"积"就是积累、培育。一个有学问的人,是靠知识的积累。一个有特殊技能的人...  相似文献   

3.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所理解的实践的“爱国主义”王靖华"爱国主义"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有国家存在,就会有、也一定需要"爱国主义"。从古到今,各国各民族的爱国主义诗篇光彩夺目。如今在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  相似文献   

4.
“寿麻之国”今何在胡远鹏在千古"奇书"《山海经》中,曾提到一个名叫"寿麻"的国家。《大荒西经》有云:"有寿麻之国。……寿麻立正无景,疾呼无响。爱有大暑,不可以往。"这"寿麻之国"是今何处,数十年来,一直众说纷坛。"寿麻",郭沫若在《驳实庵字说》认为指...  相似文献   

5.
头尾争大     
头尾争大有一条蛇的头和尾互相争吵。蛇头对蛇尾说:"我应为大。"蛇尾对蛇头说;"我才为大。"蛇头说:"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走时在最前头,所以我为大。你没有这些本事,不能为大。"蛇尾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要是我不愿意的话……。"说着,就...  相似文献   

6.
从嫘祖传说谈我国蚕桑文化的起源地高翔我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的本义不外乎指文明服饰之发达,《左传·定公十年》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句,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谈到服饰,就不能不涉及养蚕治丝,追溯其源,人们自然会...  相似文献   

7.
“有生于无”与现代天体宇宙学木日道家在古代提出的宇宙学假说,特别是其中的"有生于无"的理论,对于建构现代宇宙学模式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在现代天体物理学中,英国科学家霍金的"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最能体现老子的"道"是有、无统一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古代书信的格式刘叶秋编者按;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书信开头结尾有"台鉴"、"函丈"、"肃此"、"道安"之类的字眼,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特摘要转载《文史知识》1984年第一期的此篇文章。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象上下款的...  相似文献   

9.
国书馆古今谈白丁"图书"就是有图之书。清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我国最早的文字,系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有了文字,在载体上刻写绘制出来就成了书,即我国最早的图书。古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刘孟学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先后出现了数百位佛经翻译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他们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罗什"意为"童寿",十六国时后秦僧人,原籍天竺,生于龟兹...  相似文献   

11.
“海”里也有文化光华商品经济被国人称之为"海",知识分子经商,称之为文人"下海"。言下之意,似乎是知识分子悲壮地告别了延续人类文化的使命,走向了一个与文化无关的蛮荒领域。"海"里有没有文化?我的浅见是:海里也有文化。商品经济的本质就是尊重经济发展的自...  相似文献   

12.
茶与宗教     
茶与宗教葛波茶的历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而宗教的兴盛,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茶与宗教的关系至密,传说、佚事和记载甚多。古代汉族流行道教,宣扬"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仙翁"道士择名山胜境修道,也有不少人就地种茶饮用或施舍。"仙...  相似文献   

13.
一副对联     
一副对联《红楼梦》第五国写贾宝玉到秦可卿房内看到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今天仍然可用,但要作出新解。"世事洞明"指对于世事要有清醒和正确的估计,要有信念,有理想。"人情练达"指要懂得人心所向。人心即人民大众的利益和要求。人心自有...  相似文献   

14.
仙人掌     
仙人掌据《南方周末》云,现有人套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针对时弊说:"饭不怕贵,公款就行;酒不怕醉,请客就灵";"货不怕假,回扣则灵;钱不在多,美元就行",等等。鄙人认为,接着应套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可忍...  相似文献   

15.
“仁”德的现代意义龚杰"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仁"的概念。西周和春秋时期,"仁"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意义逐渐明确起来。相传在周武王患重病期间,周公在为武王所作的祈祷中,自称"予仁若考",若"即"顺从"之义,"考"即祖先之...  相似文献   

16.
说蜒-兼论廪君的族属蒙默在汉唐时期,居住在我国长江中游的川、鄂、湘、黔地区有一支被称为"蜒"的少数民族、字又或作"诞"、"、"蛋"、""(以下统一用蜒)。由于文献上缺乏系统的记载,因而它的分布、族属都难明晓。但这又是研究古代巴蜀民族时必然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叶秀山《老子》书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19.
曹操手迹今何在 石门摩崖有“衮雪”刘洁"衮雪"摩崖相传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手迹。有一次,他乘竹船渡过浪花翻滚的褒河水,来到褒斜道石门南一块凹凸不平的巨石前,挥笔写下"衮雪"二字。这两个字,笔触圆润,柔中有刚,绵里裹针,极富动态。尤其是"衮"字的第10画撇...  相似文献   

20.
三国文化与改革开放陈辽随着《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84集的播放,"三国文化"已成为热门话题。何谓"三国文化"?"三国文化"的精华在哪?"三国文化"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何关系?我想就这三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一、何谓"三国文化"?"三国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