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后学,不同于后新时期学,不是新时期学的不同阶段,而是一个新的学时期,它诞生于新时期学的终结之处。当社会化语境由政治化向商业化转型时,学必然有所反映。中国新学自“五四”到新时期虽经多次转型,可作家的使命意识与学的意识形态性却始终未变,新时期后学却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发生了变化。作家使命意识的缺乏,无害学的提出与合法化,学意识形态性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作家主体地位的失落构成了新时期后学重要的美学前提。这种意识形态市场化的最具意义特征的是在学艺术领域实施“五个一工程”。由意识形态部门出巨资悬奖符合要求与规范的作品,而对于一般作品的最低限定是它的“无害化”。让其在市场中爬摸滚打,脱颖而出也好,自生自灭也好,让消费决定其“生存,还是毁灭”。新时期后学正是存在于这样一种化语境中,并以其商业性、民间性、无害性、多元性和非意识形态强制性为特点而确立与新时期学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近代小说创作中读者意识转型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说是一种说话行为。小说创作具有或隐或显的读者意识。近代中国小说创作中的读者意识呈现出矛盾因素纠集的特征,即争取读者目的在政治功利与物质功利之间摇摆,读者阅读期待的文化指向在肯定西方与眷恋传统之间挣扎,读者地位置放在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中背道而驰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积贫积弱的时代背景、冲撞融合的思想观念、便利迅捷的报刊媒介,及利益驱动的商业创作等具体历史语境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热流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形态是女性主义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是60后女性作家写作的基本内容;60后女性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为女性文学兴起提供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是在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诞生的。独特的文化语境不仅孕育了独特的都市小说主题话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都市小说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5.
借助文化语境和概念隐喻理论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汉语和英语流行歌曲歌词进行分析,探求概念隐喻在歌词中出现的频率以及概念隐喻的使用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数据统计加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表明,歌词中普遍存在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使用与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具有制约作用,特定的文化语境赋予原文以特定的含义。因此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从文化语境入手,探讨了文学作品在翻译中如何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注法和直译加意译等翻译方法正确理解并翻译原文,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7.
文化政治在近些年的学术界频繁出现。正确认识文化政治的含义对于理解当前出现的诸多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后现代文化语境出发。对文化政治的当下意义进行了阐释和注解,特别是对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政治的源起、复合理论的交融、微观政治的倾向以及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政治的两个重要表现: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进行了概述和阐释。对当前文化政治的含义理解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体校在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中地位、功效、生存方式的变迁,提出举国体制是我国体校迅速发展的有力保证,顺应时代、适时改革是体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元化培养模式是体校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翻译。正确理解文化语境是文学翻译的关键。因此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化格局下,文学理论日益面临新的现代性转化问题。种种大众文化现象、文学时尚潮流的冲击愈加凸显出拓展原有批评模式的迫切性。文章通过对当前诸种文艺现象及多元理论话语的观察,试图进一步讨论文学批评如何在一种新的整体文化研究系统中展开以适应和实践这种文化转向与理论创化。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语境与文学大众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急剧转型,带来了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学作为文化最敏感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文革”冲刷后,开始寻找新的话语方式和话语空间。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新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持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文学话语权力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文学空间被挤压,意义也在缩小,文学道路颇感迷惘。文学在选择元路的情况下,开始取道大众化道路。在当代文学大众化流行时候,文学走出了单一的“审美价值标准”,适应了多元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在考察西方“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90年代国内化研究的兴起,并非是西学影响的结果,而是中国本土社会化化,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必然。“化诗学”的出现,不失为一种对中国化研究的富有前景性的理论创建。  相似文献   

14.
秦有重法的传统,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反映出法家思想在富国强兵方面的积极效应。秦朝建立后,实行的仍然是法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法家思想与秦的结缘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具体的现实语境。在先秦诸子中,虽然不乏直面现实的思想家,但他们给出的救世方案,其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解决经济问题。法家的长处恰恰在于抓住了最根本的富国强兵问题,而儒家由于保守的历史观和抱守残缺,缺乏真正有分量的大儒对儒家思想进行适时改造,这种思想上的局限,造就了秦政治文化的单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在化转型与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与评价儒家在构建21世纪中国民族精神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作用,探寻儒学原典与新的人精神的契合点,从而使传统儒学与现代化的对话成为一种可能,进而指出,儒学因其深邃博大,在当今,不仅不缺现代意义,且可补西方化与现代化之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生产机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文化语境下女作家的身份、文学期刊杂志以及出版社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这一转换深刻地影响着90年代女作家的写作行为,并进而决定着她们文本的命运,与此同时也使得读者对她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产机制的积极介入在给女性写作带来繁荣景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女作家写作中的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感召力,使女性写作陷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里,并使其文化政治意义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一定社会文化的反映,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因此,语言离不开社会文化,总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中使用。本文以张谷若《大卫·考坡菲》中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文化语境视角下是如何弥补源语和译语文本语境裂缝从而产生新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8.
19.
文化语境在对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来说更加复杂,它同时涉及了相当多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文化语境下原文所特有的含义。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感情色彩、源语言、译入语与译者等方面探究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涉及很多文化因素,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翻译受到包括源语文化语境、译入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语境在内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用及文本的理解与阐释这一过程中,无不打上文化语境的烙印,因而作为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译者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