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着"的范畴意义是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持续的体标记,它的功能意义是可以和持续性动词组合。"本、朝、依"等单音节词不是持续性动词,验证标准是后面不能跟"了+时量宾语",因此跟在它们后面的"着"就不是体标记,而是无意义成分,在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影响下,后附有意义的"本、朝、依"等完成词汇化,"着"就相应变成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2.
宿松方言中可以用作动词体的成分很丰富,其中的"着[tο0]"和"倒[tau0]"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宿松方言持续体标记"着"和"倒"的描写、分析,发现"着"是纯体助词,其本字是"着";"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部分已经虚化作唯补词、补语性体标记和纯体助词,由此进一步证明,现代汉语中的体标记大多是从词汇手段虚化而来。动词体成分的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亮点,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功能较多地表现为强调聚焦,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情态动词功能日益凸显。本文揭示了"有"强调聚焦功能的局限,论证了"有"表"能够、可以"的能愿动词功能;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有"表两种功能时的语言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状态动词一般情况下,不能用于进行体,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义改变以后状态动词可以转化为动作动词,可用于进行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怀宁方言中动词词尾"着"字的分析,得出"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进行;表示性状的持续;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着"字后可接结果补语、时量或动量补语,并可表一定的趋向义。  相似文献   

6.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一、句末助词“得”“得”不同于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得”,在安陆方言中是存续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其状态在延续或存在。这一意义在普通话中用“着”表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列出了“着”的四项意义: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动词前可加副词“正、在、正在”,句末常有“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形容词前不能加副词“正…  相似文献   

7.
刘艳生 《文教资料》2013,(15):33-37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有两类:"轻音式动词重叠"和"重音式动词重叠"。"轻音式动词重叠"表减量,"重音式动词重叠"表增量。我们把"轻音式动词重叠"叫做"甲类重叠式",把"重音式动词重叠"叫做"乙类重叠式"。"甲类重叠式"和"乙类重叠式"看似毫不相关,然而我们认为从"乙类重叠式"到"甲类重叠式"源于认知心理学上的"图象——背衬"倒换。就AA式动词重叠式而言,"甲类重叠式"语义重心在左,表现为负向持续,中心与边缘结合紧密;"乙类重叠式"语义重心在右,表现为正向持续,中心与边缘结合不紧凑。在韵律节律上,"甲类重叠式"重叠部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弱化,"乙类重叠式"重叠部分弱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在+处所”句式中动词性质来看,这一结构兼有表动作和表状态两种。文章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表状态上。在表状态句式中,“在+处所”这一介词短语既能出现在动词之前,又能出现在动词之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句式表达。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语序是句式变换的结果,但在表义上具有一致性。文章力求讨论这两种不同语序的表达语义上的差异,以论证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着"的范畴意义是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持续的体标记,它的功能意义是可以和持续性动词组合。"本、朝、依"等单音节词不是持续性动词,验证标准是后面不能跟"了+时量宾语",因此跟在它们后面的"着"就不是体标记,而是无意义成分,在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影响下,后附有意义的"本、朝、依"等完成词汇化,"着"就相应变成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10.
王继红  陈前瑞 《中国语文》2012,(6):537-548,576
本文在类型学的概念框架下,梳理古汉语时间副词"方"多种时体意义的演化关系,认为副词"方"表状态持续(广义结果体)的用法是其他时体用法语法化的源头,在此基础上分化出动作持续(进行体)用法和动作发生不久(近过去完成体)用法,并在动作持续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动作即将发生(最近将来时)用法。"方"从进行体而不是完成体发展出最近将来时的用法,这在类型学中比较多见而在汉语中却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1.
光杆动词"把"字句是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歌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光杆动词"把"字句。本文对这些光杆动词从音节特征、语义特征、构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歌词语言中光杆动词"把"字句的生成动机,认为从语篇衔接角度看是为了实现语音模式衔接,从语用角度看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焦点,从语义角度看,是为了体现动词的[+完成]义和[+持续]义。  相似文献   

12.
“V啊V啊”是现代汉语口语中表达动作时体的语法手段之一,是持续进行着的动作在句法结构上的映射,是由于凸显持续动作的需要而产生的。“V啊V啊”具有持续义和致使义,相对于同为表进行体的“着”来说,“V着”强调的是对动作进行状态的说明,“V啊V啊”偏重的是对正在进行动作状态的描摹。  相似文献   

13.
所谓"动词进行体"就是指动词的进行时所表示的特征,即动作的持续状态这一基本属性.然而,随着英语语言的发展,动词进行体带有很多的情态色彩.因此在理解与翻译动词进行体时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的它的语法意义和其他情态功能.在现代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各种语用功能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它的过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姜岩 《时代教育》2013,(3):99+102
"ている"是日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补助动词,根据其前面所接的动词性质的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别。在不同的语境中,"ている"通过与其前面所接的动词相配合,可以表达"动作的持续","动作结果的保留","状态的持续","动作的性质"",动作的完了"等语义。在具体的汉译过程中,根据"ている"所表达的含义,多译为"正在~"",~着"",~了"等。本文主要从汉语的"了"与日语的"ている"所表达的时体意义的视角,通过现存的例句来考察二者的互译性。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汉语表持续貌助词“着”是由表示“附着”义的动词演变虚化而来,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点:1、“V著”在东汉已有之.V与“著”构成表示动作和结果的复合动词,“著”表结果,大都与“附着”义有关;2、南北朝时期,“V著”由表示与“附着”义有关的动作结果,发展为表示一般性的动作结果,其主要形式是“V著十处所(记为Loc.)”;3、“V著+Loc.”最早见于六朝文献.在六朝时期,“V著+Loc.”比“V在+Loc.”明显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商洛学院学报》2015,(3):58-62
自他对应动词中,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和变化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孰优孰劣,目前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尚且还是空白。采用测试调查的方法,对200名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在自他对应动词中,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和变化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研究。从整体倾向来看,动作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要好于变化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  相似文献   

17.
澄海话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所使用的情貌词相同,区分的标准是看情貌词的具体位置。当情貌词在动词前时,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当情貌词在动词后时,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进行体搭配的动词是动态动词,持续体搭配的动词是状态动词。澄海话进行体和持续体的情貌词是由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演变而来的。但还没成为真正成熟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马来西亚华语助词“着”的用法,发现它除了拥有普通话“着”的几个语法意义之外,还因受到英语和粤语的影响,附加了两个表示“动作的进行”和“事件的持续”的语法意义。我们认为动词“来”“去”和“回”在“动作可重复性”的认知域和“动作内部变化的持续性”的认知域里皆属非持续动词,因而导致此类动词可以与“着”搭配使用,表示动作的进行。由此,文章继续讨论“着”跟粤语表示进行态的“紧”以及表示保持态的“住”的语义相似点是如何导致后两者的语法特点被收录马式华语里的。  相似文献   

19.
0.现代汉语中的助词“过”可以分为两个。“过a”: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束,“过b”:表示动作或状态曾经发生,例如: (1)赵老金吃过饭,一句话也不说, 就到河边去了。(孙) (2)他们在工作场合之外再没有来往过。(友) (3)那个老尼姑,慧秀的师傅,想当年也是风流过的。(孙)(1)中的“吃过”是“吃完”之义,指“吃”这个动作结束;(2)的“来往过”,(3)的“风流过”显然不是指动作结束,而是指曾经发生某种动作或状态。(1)中的“过”,是“过a”,(2)(3)中的“过”是“过b”。一般认为“过”是附着于动词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过”不仅可以和动词结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考察持续体标记"着"各类句式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发现越南语只有表示进行体的副词"",没有类似于"着"的持续体标记。越南语在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时,动词后通常不带任何时体标记,或使用"动词+dang"表达。学习者容易出现回避使用"着"的情况;由于对"着"使用条件说明不清楚,学习者也出现在不该用"着"的时候误加"着"、用"着"误代补语、滥用"V1着V2"等情况。汉语"V1着V1着,V2"结构用法特殊,使用语境要求高,越南语对应形式多样,学习者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