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农村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探讨了思想文化素质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与转变农村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消除农村贫困的人口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宁波市人口素质现状及形成原因,指出人口素质对宁波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制约作用,提出了提高宁波市人口素质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建设中,教师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在新时期里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这一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基本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为调查工具,结合访谈法,对张掖、平凉、靖远、陇西县等十几个市(地)县的乡(镇)的387名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其婚姻、职业满意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但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方面存在着心理问题;36岁以上的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和强迫方面的症状,显著高于36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乡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镇幼儿教师,未婚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已婚幼儿教师。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为乐观,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必要的教育和干预,同时为幼儿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人口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标准,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要提高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关键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这其中5%-7%是特困生.而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能否及时地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而且也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今天的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是21世纪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艺术家、高级管理者等人才的预备队。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人才素质学》理论认为,人的素质是指人(个体或群体)自身具有的各种生理、心理素质、文化技术素质、专业素质、技能与习惯素质等。不同的时代人的素质各异,一代人有一代人应负的历史责任。中国跨世纪宏图伟业的实现,需要当代大学生的创造与奉献。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求呢?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农村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际,文章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和相关措施,旨在为促进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小康是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小康,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如果出现较为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潜在的威胁。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规模应该在6 3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大约为6 000万。积极扩大就业容量、完善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以及加速城镇化进程是减少我国城乡贫困人口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资源禀赋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人力资源不足、价值观念落后等都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而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如果能够放开户籍制度,促进劳动要素的流通和转移,赋予贫困地区农民以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和权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根本动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西部脱贫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目前西部农村尚有大量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存在问题较多。现阶段扶贫工作可采取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存条件,开发移民,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扶贫主体,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等措施,以此实施西部农村脱贫。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进入转型期后,政府的种种扶贫开发对策效果不佳,农村贫困治理工作陷入困境,表现为:"输血式"扶贫造成消极依赖,"造血"工程事与愿违,脱贫人口返贫率高,贫困代际传递明显,政府干预效果下降。贫困治理的理念未能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均衡、贫困主体素质偏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障主体单一是贫困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走出贫困治理困境,必须对症下药,实现贫困治理理念、贫困主体、投资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5.
提出"行政距离"概念。它描述的是一定行政区划内行政中心同非行政中心进行交通沟通、资源沟通和信息沟通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地方贫困程度和扶贫难度的中间变量,受到交通、资源、信息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在行政距离概念下,交通、资源和信息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发生作用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行政距离概念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交通不便、未形成区域性优势资源、信息流通不畅是导致农村贫困发生及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今年以来,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说农村长足发展的“春天”到来了。这对我们从事农村研究的同志来说也是非常欣慰和深受鼓舞的。本从剖析我国农村贫困形成的内在机理入手,力求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扶贫资金在逐年增加,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也在逐年减少,但随着贫困标准的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却在不断减慢,扶贫效率渐低。本实证研究显示,初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可促进农村扶贫效率的提高,其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对提高农村扶贫效率的实际贡献值最大,贡献值其次的是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提高农村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及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农村扶贫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存在外部融资困难、缺乏法律法规等制度安排,内部贷款需求规模小和季节性强、管理不规范、成员合作意识不足的双重压力。农村扶贫资金互助社为改善其生存环境,应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民主建设、增加教育培训、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