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疲劳受到国内外体育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其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甚至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国内外针对心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多,对与之可能相关的结果变量运动绩效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对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的大学生游泳运动员,发放《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与《运动绩效量表》,进行量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绪/体力耗竭对关系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运动负评价则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性心理疲劳部分维度可显著预测运动绩效;其中,运动负评价是影响大学生游泳运动员的运动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11位运动员进行了访谈.通过审视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发展规律、产生时的情境,对心理疲劳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导致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动机丧失的诸因素,进一步了解心理疲劳渐进发展的早期预测性,并提出了预防心理疲劳相关建议,为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运动员运动心理疲劳量表》对我国95名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疲劳主要集中在成就感降低和情绪/体力耗竭.提出干预对策:训练手段多元化;丰富运动员业余生活;引进专业心理训练师;有效激励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主观体验的倦态,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害的。通过探讨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心理疲劳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旨在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对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是帆船运动中极其重要的课题,对帆船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和运动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区别于运动心理学领域所盛行的心理耗竭概念,心理疲劳是长期伴随运动员的、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渐进发展的可预测现象,它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这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旱期诊断预防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旨在利用典型相关方法探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运动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领域完美主义量表》(MPS-S-C)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BQ)对119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运动员完美主义与心理疲劳之间存在相关.从典型相关看,外趋型完美主义者在知觉教练压力和关注错误中表现突出,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包括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的负性评价;内趋型完美主义者在关注错误和反复思考上表现突出,更容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疲劳现象.(2)运动员呈现较高的完美主义特质;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成就感降低和情绪体力耗竭上,对运动的认知评价较积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关于影响运动性疲劳因素的研究很多,有些从营养方面,有些从体能训练方面,也有些从运动员心理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心理能量角度来探讨它与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训练的疲劳产生的机制,疲劳对机体的生理影响,以及训练中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总结恢复的途径和主要恢复手段,对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开展篮球俱乐部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参加篮球俱乐部进行学习的动机因素具有鲜明的性别差异。另外,参加篮球俱乐部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社会化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改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曾建川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5):125-128
为了了解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体育院校49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城乡生源的差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不大;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丽辉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5)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现状调查与访谈,就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来源、学习情况、运动成绩、参加竞技体育的动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倦怠认知-情绪应激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揭示浙江省运动员应激和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浙江省183现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浙江省运动员的应激和倦怠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倦怠的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②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比赛失利和运动损伤是浙江省运动员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运动专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7个不同专项的男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点及差异。结果显示:体液成分中体液指数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细胞内液指数健美操最高,中长跑最低,细胞外液指数则正好相反;非体液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游泳专项最高,中长跑最低,而瘦体重、肌肉、蛋白质、无机物含量以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得出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专项技术特征、训练内容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9年黑龙江省田径赛事的跨栏运动员进行调查,了解损伤状况,探究损伤特点,进而分析损伤的主要致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和加强跨栏跑运动员自我预防意识,使运动员尽量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跨栏跑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用ABI量表,对中日两国大学生运动员燃尽症候群的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因素构造中,有3个子尺度因素,双方存在着大致对应的关系。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燃尽症候群状态比日本大学生运动员低;但在“对竞技的个人参与的迷茫”子尺度得分上,比日本大学生运动员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机能指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身体训练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斯琴巴特尔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5):119-121
为探求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情绪的因素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和研究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及如何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