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睛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隋境,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隋感冲动并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4.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5.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  相似文献   

6.
甘春瑜 《考试周刊》2010,(10):55-56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本文从“师生互敬互爱,让学生体验师爱之情;学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体验亲历之趣:教师善于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四个方面来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他们真正地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中的情感便是灵魂,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的熏陶,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取最丰厚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语文教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在语文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受到人文关照,在情感的浸润熏染中提高语文素养。赞可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是连接教师、文本: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催化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灵魂,强化学生情感就必须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读书明理。因此,做好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才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中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有更多的“语文味”。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的考查,更是学生交际能力的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本色语文”的“语文味”,口语交际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轻松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教师一要修养情感,感染学生;二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三要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4.
蒋秋云 《考试周刊》2013,(87):40-4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其后的“教学建议”中又教导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进一步加强情感的体验、升华。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的基础,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不仪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合作学习关系,而且更让学生在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学习。“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于漪在谈语文教学时强调:民族的睿智沉积在民族的语言之中,教母语也是教民族的思想与感情。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注入。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情感培养作为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灵魂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适当营造氛围,由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从教材出发,让学生从阅读中升华情感;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建构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凸显人文思想,使语文教育回归“人”这个教学平台;用诗意构筑语文教学这座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中让学生敏锐地感知教学中的美好,以此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丰富的情感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和灵魂。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囚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