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海伦·凯勒》是笔者本学期所上的一堂教研课、公开课。在研究教材的时候,笔者发现全文是按照海伦·凯勒的成长顺序来展开描写的。课文写了海伦·凯勒遭受不幸、学习拼写、学习说话、无私奉献四件事情,塑造了海伦·凯勒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一个形象,赞美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老师既要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故事,这是学习课文的内容,所谓"言";学完内容又要跳出文本,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是如何选  相似文献   

2.
邓阿姨三天中分别将220块饼干、230块饼干和240块饼干平均分给幼儿班全体小朋友,一共多出75块。问幼儿班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抽丝剥茧”或“抽丝剥笋”都是比喻根据顺序逐渐披剥,以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87):48-49
在初中语文试题题型中非连续文本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题型,已经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文章分析了非连续文本的概念,阐述了初中语文学科试题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初中语文试题考查中涉及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再加工、再深化的过程,其最佳的效果是融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创新能力于一体,让学生复习知识、理清脉络、凸显思想方法.本文从轴对称复习课自然展开,分为四个过程,抓住共性特征,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掌握整体结构,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在语言学界普遍认为"那么"可以做指示代词和连词,连词"那么"又进而发展成话语标记。连词"那么"和话语标记"那么"之间的界限有时是模糊不清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话语标记"那么"都是植根于其连词属性的。由于"那么"的语用功能逐渐增强,话语标记便成了"那么"口语中最常见的用法。通过对比研究相关的语料,我们发现"那么"作为话语标记体现出6种标记功能:承接标记、对比标记、相关话题转换标记、阐释标记、推测标记、总括标记,这些标记功能主要是由其不同的语言环境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7.
因果     
他姓弗莱明,是一个贫穷的苏格兰农夫。一天,当他在田里辛勤劳作时,听见附近沼泽地里传来呼救声。他丢下手上的活跑过去,看到一个男孩陷在黑色的烂泥里。惊恐的男孩尖叫着,挣扎着,但越陷越深,腰以下部分已经陷入泥中。农夫弗莱明沉着勇敢地把这个少年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第二天,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苏格兰人贫瘠的土地上。一位气度不凡、衣着华贵的贵族走下马车,对农夫说自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我要报答你,”这位贵族说。“你救了我儿子的命。”“不,我救他不图回报。”这位苏格兰农夫说,摆摆手拒绝了贵族的提议。这时,农夫的儿子从简…  相似文献   

8.
因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讲解语文这门课程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基础出发,抓住字和词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让学生掌握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  相似文献   

10.
<正>(1)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丝绸不只在人的衣着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2)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依据考古发现,距今85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遗址已发现丝蛋白;距今7000至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双墩文化和半坡文化已发现蚕的图像或蚕蛹雕刻;距今5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
会计舞弊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就像一颗毒瘤,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因此,揭开它的面纱,尤为重要。本文就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因果诡辩术     
《高中生》2006,(15)
因果联系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有时同样的原因可引起多种结果,有时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果诡辩术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引申出互为对立结论的诡辩技巧。因果诡辩术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使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3.
因果知道     
<正>我儿,见你收拾行装,你欲往何方去?你去,我自不拦你,相反,我将看顾你——在一切时中、一切角落。但在你为驹儿挂鞍前,先到我的脚边来,安坐、默然,听我再说一席话。我儿,屋外便是那烟火人间,我没有七宝可予你享用,甚至没有为你铸一把护身的长剑,但我有一句话儿赠你,铭记它,你将无敌。我儿,人间的是非不像酥油里的黑发,分明可见呵,它是雪山的陈雪,早已压成了坚冰,化也化不开,断也断不得。如果有人误会你,微笑着解释,不要用辩  相似文献   

14.
因果相联     
王有永 《小学生》2008,(11):38-38
  相似文献   

15.
区分并深入分析了拔河比赛的物理因果与胜负因果问题.认为拔河比赛是一个控制与反制、平衡与再平衡的博弈过程,拔河比赛比的则是双方利用摩擦力的技巧.最后总结了关注物理教学中的因果性问题等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因果必然性的性质是什么?因果必然性和归纳概率的关系如何?我们将给出因果陈述逻辑的自然语言系统,同时也对该形式语言的范围以及用形式化来界定的一般特征进行阐述。把因果陈述逻辑看作是一个形式语言,从而讨论这种形式语言的基本的性质。条件化模态逻辑的最大特点是把模态演算建立在演算的条件逻辑的基础上,它用条件蕴涵来定义可能、必然等模态算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条件模态算子之间的关系,使它成为与古典模态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的模态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7.
因果之果     
放眼大千世界,一片无边无际的黄色沙海。太阳无精打采地勉强放射着软弱无力的光芒。一条条河流被黄沙填平,一具具动物与人的尸骨被黄沙埋没。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一些中学对学生的德育有很大的随意性,今天搞这项活动,明天搞那项活动,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点子,这种零敲碎打、就事论事的教育,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运用因果分析法对中学德育作一些探讨。 一、因果分析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因果分析法是寻求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方法。在中学生思想信息分析中,因果分析用于研究各种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所引起的结果。 因果分析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某种原因所引  相似文献   

19.
因果议论法     
因果议论法是通过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由于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人们知道了某种原因,就可以探求它所产生的结果;知道了某个结果,就可以追溯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要是找到了因果的必然联系,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有助于阐述事理,明辨是非,使论证简捷而严密。  相似文献   

20.
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之间广泛存在着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常常给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很大影响。因而为了揭示事物的奥妙,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弄明白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要解决问题,要讲清道理,常常离不开对事物因果关系的分析和阐述。因果论证就是在议论过程中,运用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材料对所确立的论点进行的论证。分析是论证的前提。分析时可以由因及果,也可以由果及因。通过分析,通过因果对照,应当判明事物的性质,突出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的状况,显示事物的意义。分析得好,事物会变得易于理解,道理会变得非常显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