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浙江省粮食获得大丰收,人们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放松了。1985年以来,连续两年粮食减产数十亿斤。导致粮食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粮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第二、由于种粮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普遍认为务农不如务工经商,种粮不如种经济作物,所以,投入减少,生产祖放,甚  相似文献   

2.
旱涝灾害视野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一项研究曾表明,中国粮食生产长期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与破坏,自然灾害成为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持久因素。为深化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具体国情,尝试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旱灾和涝灾是中国最频发且影响粮食生产最重的两大自然灾害。这为中国应将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向的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一、粮食生产发展概况及主要制约因素建国以来,云南粮食生产有很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连年增产,1984年全省粮食比1949年增长了1.67倍。平均年递增28%。1984年全省粮食面积比1979年调减370  相似文献   

4.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刺激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文章运用经济学分析手段,从产量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角度入手,对粮食补贴政策影响农户粮食生产的动力机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资源科学》2015,37(6):1279-1286
粮食单产的增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行粮食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其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从而揭示粮食单产变化的规律,对于今后中国制定相关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粮食生产的技术-经济复合系统分析,利用1978-2011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通过多年滑动平均和曲线拟合两级趋势剔除,进行了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了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应用两级趋势去除的方法可以将粮食单产分解为长期趋势、中期波动和短期波动3个项,其中短期波动主要受年际气候变化影响,中期波动曲线主要反映了研究期社会经济和粮食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单产的影响,而长期趋势则主要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农作制度对于粮食单产的作用;②长期来看,研究期粮食单产以上升趋势为主,总体波动不大,但个别时段波动较大;③中期波动显著大于短期波动,同时,短期波动率在逐渐收窄,而中期波动率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显示粮食单产波动的主导因素为社会经济条件和宏观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是影响今后整个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1984年浙江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815万吨,人均占有粮为455公斤,为历史上最高产年份。而1985年粮食总产量下降至1620万吨,比1984年减产195万吨,减产率为10.8%。1986年粮食总产量为1605万吨,又比上年减产约15万吨。粮食产量的连续两年下降,使全省供求情况出现紧张状况,市场议价粮食价格上涨,从而引起人们普遍对粮食生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树标 《预测》1998,17(4):69-72
世界粮食最新预测李树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粮食生产状况,世界粮农组织在假设今后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首次对1998年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分析1.1全球粮食生产预计19...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跃  鲁春霞  马蓓蓓 《资源科学》2009,31(4):566-573
本研究以地级市和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年~2005年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各市粮食产量的比重以及粮食生产区位熵,并利用更具表现力的值定面积图的方法制图,分析该地区粮食供需格局的变化特征。198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大致经历了波动上升期(1980年~1998年)、快速下降期(1999年~2003年)和恢复增长期(2004年~2005年)三个阶段;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其中北京市的耕地面积自1995年下降速度加快。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等在内的京津冀北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对于整个区域萎缩明显,而南部地区成为粮食生产增长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京津冀北部地区粮食供需缺口增加,多属于粮食供需紧平衡区和缺粮区,南部地区的小康水平余粮量增加,粮食供需的空间极化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1989,(1):20-30
<正> 一、反思 (一)转折近10年四川粮食生产的发展,以1984年为转折点:1977—1984年为生产持续增长,供给相对宽松的时期;1984年以后则为生产徘徊不前,供给相对短缺的时期。1977—1984年是四川粮食生产的黄金时代。粮食连续8年增产,产量上了600亿斤、7OO亿斤、800亿斤三个台阶。1984年达到815.9亿斤。年平均增长6.09%。这个期间四川人口年均增长率为6.8%,因而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上了600斤、700斤、800斤三个台阶,1984年已达807斤。在粮食生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上都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粮食生产面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两大问题,必须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品种结构.解决粮食产销结构失衡的措施一是调整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玉米生产;二是改良早籼稻米质;三是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生产和消费.在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优化品质过程中,应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生产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旭  王善高 《资源科学》2016,38(11):2106-2116
近年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而测算环境效率能直观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2004-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环境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02和0.489,并且两种效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②考虑环境效率后,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均值出现了略微的下降趋势,但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没有改变;③环境效率地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变化,各地区的环境效率均呈现出递减趋势;④不同规模农户的粮食生产环境效率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大规模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普遍高于中小规模农户;⑤农户特征、农业生产要素、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均会影响粮食生产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许莲华 《青海科技》1998,5(3):18-21
本文在分析青海省粮食生产现状和目前影响粮食生产主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15年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预计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青海省的粮食总产量可分别达到128.0-140.0,136.5-158.4和144.8-178.9万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青海省粮食生产现状和目前影响粮食生产主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15年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预计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青海省的粮食总产量可分别达到128.0~140.0、136.5~158.4和144.8~178.9万吨。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是中国第一水果大省,盛产的苹果和猕猴桃,远销国内外,因此近几年研究陕西水果的文章颇多,而忽略粮食生产,研究陕西粮食生产的文章甚少。陕西的粮食产量自给率只有80%,即本省所产粮食只能共给省内80%的人口。自古以来,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都要排在首位,2022年陕西粮食生产再次喜获丰收,创下了“十九连丰”,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1 297.89万t,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2%,粮食播种面积4 526.21万亩,亩产287kg,同比增长1.7%,粮食单产打破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功能是耕地最基本的功能,在半干旱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功能,而粮食生产又将对粮食的消费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西北半干旱区--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多个时期耕地变化、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在土地利用政策的驱动下,研究区耕地面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动,保护生态和发展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耕地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提高,2005年时期的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了1980年时期的3倍;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的种植结构中谷物种植比例降低,薯类比例增大,谷物品种减少;粮食供给逐渐变得充裕的同时,粮食消费结构由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转变.对固原市未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预测显示,粮食增产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粮食供给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功能和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林  甄霖  魏云洁  陈操操  李芬  杨莉 《资源科学》2009,31(11):1927-1933
粮食生产功能是耕地最基本的功能,在半干旱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功能,而粮食生产又将对粮食的消费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西北半干旱区--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多个时期耕地变化、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在土地利用政策的驱动下,研究区耕地面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动,保护生态和发展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耕地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提高,2005年时期的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了1980年时期的3倍;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的种植结构中谷物种植比例降低,薯类比例增大,谷物品种减少;粮食供给逐渐变得充裕的同时,粮食消费结构由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转变.对固原市未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预测显示,粮食增产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粮食供给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回顾1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过的三年徘徊自1978年我国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生产连续6年持续快速增长,到1985年全国粮食总产从6095亿斤增长到8146亿斤,人均粮食从633斤增长到781斤,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在1985年以后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情况。这三年的粮食总产分别为7582、8060和7830亿斤。以1984年为标准计算三年合计减产965亿斤;而人口却持续快速增长,这三年的增长数分别为1500万、1656万、1793万,合计增长4895万人(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如何解决三年徘徊的问题已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关注的焦点。2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率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1978-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借助HP滤波法分离粮食生产气候产量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两种情形下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指数。研究结果揭示:(1)气候产量围绕"0"值水平线,呈倒"U"型波动特征,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序列DEA分析表明是否考虑气候因素对于测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考虑气候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低,气候因素加重了技术效率恶化程度,但却推动了技术进步;(2)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明显,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明显更优,基本主导了粮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引领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