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9月始,至1920年8月,共经历5年,陈独秀自始至终都是运动的领袖。他的贡献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1915年9月至1916年底为初始阶段;1917年初至1918年底,新文化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1919年初至1920年8月,因与五四运动合流,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1920年夏,陈独秀成为共产主义者,改《新青年》为共产党机关刊物,而社会主义运动成为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遂告结束。另一方面,陈独秀又是新文化运动各项具体内容的引导者,除在思想、道德、科学方面外,其革命文学的主张奠定了他是白话文学运动主帅的地位。陈独秀得人和、地利、天时之利,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明显的空想性,个人色彩太浓,是新文化运动主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二十世纪初期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在思想上、路线上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极大的分歧,以至分  相似文献   

3.
在我党历史上,陈独秀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本文试图对陈独秀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五年以《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为《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虽然这场运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它沉重打击了长期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为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给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独秀作为这场运动的发动者、领导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而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是其新文化运动中与胡适、钱玄同、傅斯年、张厚载等人叱咤风云的形象;熟知他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后,乃至后来中共一大到四大期间其思想与政治发展的大概轨迹.  相似文献   

5.
李易 《学习之友》2011,(5):55-55
关于五四运动的领袖是谁,是一位还是几位,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毛泽东曾经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但实际上,领导五四运动的不止陈独秀一人。青岛大学教授吕明灼撰文,指出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为五四运动“四大领袖”。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胜利,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率先举起十月革命的旗帜,培养革命骨干,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政治、思想和组织条件;始终站在五四运动最前线,以顽强的精神鼓舞革命群众斗志,指明斗争的方向,为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捍卫和发展了五四运动的成果。李大钊不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前后至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不但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而且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大革命前期和中期为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又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他的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知识分子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直接导致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陈独秀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五四运动前,他主办《新青年》,亨有很大的声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有很大影响的急进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后,他又成了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党的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一直是党的主要负责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陈独秀叛党成  相似文献   

9.
近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一陈独秀在科学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宣扬否定一切宗教迷信,特别是基督教,揭露其荒谬性.主张用科学取代宗教的无神主义思想。并以人本主义为基础.时基督教教义进行扬弃.充分赞扬基督教中耶稣“爱”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0.
<正> 陈独秀,这位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不只是政治思想界的明星,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而且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他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实践和较为深刻的教育理论,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在讲授五四运动课程时,碰到一些问题.例如:我们都知道"五四"是一个划时代的运动,五四运动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但是,这个时代或这个时期究竟起止何年?又如,五四运动是否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关系;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五四运动到底是谁领导的?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过去在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一般皆不谈它在国际上的影响,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问题.本文限于篇幅,仅就五四运动的内容与"时间";五四运动的性质与特点;五四运动的领导;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等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部分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5、6两章内容。其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国共合作则是近年来考得最多的内容。命题的特点是:考点分布广泛;重视基础知识: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及问答等多种形式。应重点理解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意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及意义;中共三次重要会议;国共合作的必然性与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设有出席党的“一大”,为什么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之所以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即我党的第一位总书记〉,并不是偶然的。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威望,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当时党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5年9月,参扣2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在创*号上,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以饱满的爱国I情,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点燃了新文化运/的火炬、发起展开了一场彻底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有着浓厚的渊源关系。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发祥地,从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到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直到在五四运动中冲锋陷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以前的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反封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他的利与弊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革命反封建斗争的成败,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多方面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陈独秀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之所以能从普通刊物一跃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向刊物,得益于北大得天独厚的资源以及陈独秀个人的营销手段。而在五四运动前夕,即使新文化人大力宣传新思想,而且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敬畏以及个人对于权位的追求,主张新旧调和依旧是大多数学子的选择。这也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一位在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几经变化,早期信服民族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推崇宣扬自由主义,五四运动后转向了社会主义。本文探讨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由自由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后,他对民族国家、民主自由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正>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到今年整整70年。如果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为开端的新文化运动算起,则是70多年了。70多年来,人们对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持续不断地研究,刊行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回忆录,成绩很大。不过在繁多的论著中,评论很不一样,而且不同的说法越来越多。关于“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的认为其根本精神是科学和民主;有的认为是人的解放;有的认为是非理性主义的;有的则强调为全盘反传统;等等。各有所据,各是其是。这并不奇怪,人们由于思想认识、方法、角度、立场的不同,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的理解和评判自然会不相同。本文不是全面论述新文化运动,只就反传统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它是晚清以来近代文学和思想启蒙运动逐步推进的结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空谷之音震动了文坛;同年2月,陈独秀又在随后出版  相似文献   

20.
成庆 《政治思想史》2012,(2):191-195
(2012年2月-2012年4月)今年是陈独秀逝世70周年,迄今尚未见到学界有重大纪念活动,这位《新青年》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似乎已经被遗忘。笔者虽以近现代思想史为主业,但惭愧的是,对于这位五四运动的思想领袖,过去常将其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