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书增 《历史教学》2006,(12):32-37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英国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英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从原来的以惩罚为主过渡到以救济为主,继而发展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工业发展联系起来,为英国的社会转型准备了条件,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社会转型的国家,也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留守幼儿的现状尤其令人担忧。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它的解决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主要问题。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出路。在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托,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新生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尤其是处于学前期的农村留守幼儿。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从投资、制度调整、各部门协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改革,协调推进,以解决农村“留守幼儿”问题。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心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一些问题,妥善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职业技术学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培训的主要基地,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就必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以农业内部消化作为短期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职业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职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实践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多方面问题,临时性就业较多,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缺乏技能培训,不适应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在推进政策的路径方面,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支持,优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社会保障,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外部不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外部不经济。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混乱走向有序,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二语心理词汇中英语动词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词联想测试探讨二语心理词汇中不同词频的英语动词的组织,可以看出低水平二语学习者和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对于不同词频的动词反应有着明显差异,两组学习者对高频动词的反应均以组合型为主,但是对于低频动词来说,前者的反应以语音为主,而后者的反应仍以组合型为主。因此,不能笼统的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词性、词频以及语言水平等因素都在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中起一定的作用,从而导致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既有语音的又有句法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了许多困难。必须从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镇化建设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未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战略性任务。通过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今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关键。其动力主要源于:农村土地的承载容量不足、农业报酬率过低等内部推动作用和城乡之间利益差距及城市化发展对农村的外部拉动作用。而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户籍壁垒、城市化进程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农村非农产业,全面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才能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农村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应重新确立培养方向,创新办学模式,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与城市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我国劳资矛盾关系的根本依据。处理好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就是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本文就是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对劳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过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的恢复和改良。从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视角解读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有助于研究者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合理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为我国农业生态化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甚至出现回流,其两栖式的流动而非移民型的转移无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