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其基本内容是以消除“为文凭社会”为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的“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材。”的人才观,为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思想:树立创造型人才观当前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实际上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的主要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语文教育要为培养“智能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立体思维型”人才、“T”型人才和“X”型人才服务,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因为这种种设想比“单纯知识型”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不少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往往总是看学历、文凭的高低,对学校优劣的评价标准也往往只是看升学率的多少。这样,语文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按创造型人才观更新语文教育思想,就必须认清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张“有文凭而不唯文凭,只认水平”的人才观念和“赛马”选才的人才制度,抛弃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东西,让今日的学历文凭与学术职称像昨日的粮票布票那样成为明日的历史,真正实现“水平面前,人人平等”的“不拘一格育人才、选人才、用人才”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3,(11):34-34
据上海市人事局透露,上海市将重新定义人才,新定义将反映新时期人才的特征。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四达测评咨询中心主任苏永华博士表示,新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将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原来的单一指标向综合指标转变,学历、职称可能是其中的一个评价指标;二是从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转变,即对一个人的评价会随着他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而不断变化;三是从原来的主观评价向客观评价转变,即不再会主观地用学历、职称一刀切,而是运用市场上客观的标准。上海重新定义“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的人才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新的人才观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确立以能力、业绩、品德、综合素质等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实行双证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腾飞,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日趋完善,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才市场的兴起,都把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发展的基石。人才素质的标志之一,要求有一个名实相符的资格证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国家劳动部、人事部于一九九四年联合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入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实行双证制已成为历…  相似文献   

7.
石家友 《成才之路》2011,(1):11-I0006
“坚决破除有学历的是人才,没有文凭自学成才的就不是人才的观念;破除有职称的是人才,有一技之长而没有职称的就不是人才的观念;破除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是人才,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研究》2010,(2):158-158
安徽省中职学校教师职称标准已修订出台,新标准打破了学历、资历等限制,构筑了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规定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评审相应的教师职务资格。同时,新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除正常的在编在岗中职教师可申报职称评审外,与中等专业学校签订聘用合同  相似文献   

9.
杨维全 《成才之路》2009,(13):22-23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科学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思想品质好,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此来衡量,就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应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新型的“人才观”的指导下,教育就应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就应该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关于CBE理论及借鉴实施办法的研究北京市大望路中学职业高中钟振义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要更多地面向市场要求”和“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制度”,更加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万象     
广州市今后引进的将是“黄金年龄的黄金人才” 随着广州市人口政策的调整,新的常住人口政策将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为主,为此人才需求的层次将进一步提高。“黄金年龄的黄金人才”的定义是:“年龄25岁至50岁之间、学历本科以上、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各类人才。”在这个原则下,非广州生源的大专毕业生原则上不能到广州就业,低层次人才的就业空间将  相似文献   

12.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内地将承认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资历,这意味着明年起香港高中毕业生可凭在港成绩免试进入内地高校。此举颇受内地高校欢迎,更有高校表示招收港生将不设上限。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必须实现培训重心高移,培养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一、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实现培训重心高移企业要发展进步,就要靠具有现代技能的操作工人将高科技转化为好的产品,否则再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是空中楼阁。1. 树立以能力为本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根深蒂固,只把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文凭视为人才,而职业学校毕业的毕业生不看成是人才,把人才分为“白领”与“蓝领”,重视毕业证书,轻视职业资格证书。在学…  相似文献   

14.
为扭转社会上“文凭”挂帅的观念,教育部长郭为藩昨日公开表示,将透过行政院教改会的力量,大幅改变以学历用人的人事制度,改以职业证照取代文凭,让职业证照在公、私立部门取得一定的地位,以便建立“能力”本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两证教育”是指传统的学历文凭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一它反映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是社会对劳动者产权和质量的认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促进入才合理流动”。这就说明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与学历文凭同等重要的地位,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使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目前,职业资格…  相似文献   

16.
媒体聚焦     
我国应该如何构建新的人才标准?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沈荣华等人才问题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早已进入“普及化”“大众化”阶段,它们对人才标准的界定已走出了“唯学历”的误区,主要强调“两个导向”:一是能力导向。虽然要考虑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但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8.
职业资格证书制:职高教改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要求“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劳动部和人事部于1994年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明确了“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多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谈到人才标准,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人才专家沈荣华明确提出:我国必须重建人才标准。因为实践一再证明,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里面有人才。人才的标准不应单纯地以学历、职称为依据,而要以能力为本。现在按学历、职称进行统计的人才概念,与实际意义上的人才概念相差甚大。沈荣华认为,人才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新的人才标准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为重要参照。要把人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考察,衡量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的大小,进而形成人人讲创造,人人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