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批判同一性而闻名的阿多诺代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终结.通过两种总体性概念的澄清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论述表明,阿多诺并不是现代性与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总体性问题在阿多诺那里仍然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诊断和对人类解放设想的核心概念.阿多诺复杂的反体系思想里一直有着总体性的关怀与向往,它只不过常常以隐蔽的方式在场,它是没有放弃幸福的希望以及改变世界的否定式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阎连科的《受活》运用怪诞的手法,在历史叙事中对生命的本源意义和主人公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描摹和展示。但在反复推演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下"发展"所面临的文化困境的同时,又借助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乡村乌托邦图景的巨大诱惑力,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启迪人们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其间既有苦涩也有幸福,使置身中国广大乡村之外的我们,在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受活、以荒诞的心理阅读《受活》时,也会感受到以"善"为内核的真实的中国乡村的模糊映像。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主义和顺从主义的普遍氛围中,詹姆逊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的意义,将乌托邦精神看成是超越实存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批判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政治事业的文化批判就是将乌托邦精神视为时代提供总体性的认知图绘,并由此开启面向未来的想象空间。在这样一个意义上,詹姆逊的文化政治批判是对经济政治批判的拓展和有力的补充,是时代变化在思想领域中的一种辩证的回响。  相似文献   

4.
知识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有两种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前者的功能为维护现行秩序,后者则为反对现行秩序。人类历史的更替和演进在观念的维度上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振荡,当乌托邦取代了意识形态之后,自己亦相应地变成了意识形态,并创造出自己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乌托邦”在国人的心目中几乎是“空想”、“不科学”等名词的代称,遭到学者们广泛的批判。作为“乌托邦”的一种,“审美乌托邦”同样遇到了人们或多或少的偏见,成为许多学者批判的对象。事实上,乌托邦并不总是虚无的代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超越。同样,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也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的、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它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社会政治领域进行了多方努力却无效而终的情况下的一种理论自觉,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转向。因此,梳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关系与区别,对于正确认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价值与作用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知识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有两种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前者的功能为维护现行秩序,后者则为反对现行秩序。人类历史的更替和演进在观念的维度上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耗邦之间的振荡。当乌托邦取代了意识形态之后,自己亦相应地变成了意识形态,并创造出自己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7.
总体性思想是詹姆逊的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特征之一.詹姆逊认为,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观念存在于文本的深层,而文化阐释的目的,就是发掘出这种"否定的"意识形态,展现文本的乌托邦冲动.在詹姆逊看来,尽管晚期资本主义无所不在的物化现象使文化作品也蒙上了一层物化的幻影,但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思想以及变革旧有的社会秩序的乌托邦愿望却仍然存在于作品的无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8.
<人面桃花>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格非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推动小说中女主人公走向革命的主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即一种创造历史的乌托邦主义激情,对于这种历史乌托邦的审视,显然是这部小说的重心所在.小说以一种类似于成长小说的模式,完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9.
乌托邦既是对美好社会的设计,又表达着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超越。从前一角度讲,它是空想的代名词;从后一角度讲,它又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力量。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时期的儒墨道各家在对现实批判中都体现了一种乌托邦精神。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乌托邦精神又表现在不满于现实的士人的超世追求,主张改革的政治家和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以及农民反对封建现实的追求中。近代以来则成为先进中国人判断资本主义、追求公平和谐的大同理想社会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它仍是消除现代性悖论,建设小康、实现和谐和解决民生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墨家的道德乌托邦思想包括"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道德理想、"尚贤"与"尚同"的政治道德理想和"非攻"的天下和平理想.这种基于"兼爱"理论而构建起来的道德理想,在封建等级社会和专制体制下,只能是一种乌托邦.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在战国时期动荡无序的社会里,广大人民向往平等、民主与和平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赋予总体性范畴三种内涵:首先是作为认识方法的辩证的总体;其次是指当下发生的社会历史的本体建构过程,即历史的总体性;其三是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个体的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想:必要的乌托邦与危险的乌托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理想既是必要的乌托邦也是危险的乌托邦,我们在呼唤教育理想的同时必须对教育理想保持警惕。教育理想必须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基础,其方式应是开放多元的,其手段应是合理合法的。教育者必须对教育理想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乌托邦是由对现实社会不满而产生的对未来假定性的产物,它的内在核心和基本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有共同之处。两者都表现出对于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极大关注,期待可以超越现实的终极途径。研究女性主义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自身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而是在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下,在对资本主义判断中追求现代化的非资本主义选择.传统大同、小康思想为它提供了民族文化资源.中国的现代化始终处于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张力下,从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到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展示了这种判断和追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当代的意见空间和城市空间作为现代空间的两个主要形式深深影响着我们,也使现代空间伦理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现代空间充满了怀旧和幻想,成为文化乌托邦的显著标志——新的政治和文化空间的想象和形成就是这种乌托邦的现实表现。但空间伦理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存在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存在问题——论文也主要是以这为切入点,分析和论证了现代空间的形成以及空间的文化乌托邦想象,并最终指出:空间即政治。  相似文献   

16.
陈志刚 《教学与研究》2004,11(11):16-22
哈贝马斯在反思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交往理性思想,试图以交往理性的发展来克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对微观生活世界、政治异化的分析是对马克思的有益补充,但他误解了马克思的实践思想,错误地批判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因为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局限于语言哲学的范畴,哈贝马斯自己也没有摆脱意识哲学的困境,其交往理性思想最终不过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与卢卡契都提出了自己的“物化”范畴,卢卡契的“物化”是客体对主体的奴役.庄子的“物化”是主体融入客体。在对主客体二元分裂的克服方面.庄子与卢卡契都建构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外部文化思想背景回溯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层面分析审美乌托邦的回忆特质,并追寻回忆对象,最终发现:审美乌托邦的源渊就是“奥斯维辛”对阿多诺的隐秘刺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