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解构和建构。解构:从了解话语霸权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个社会学本质入手,探明其表现(显性话语霸权和隐性话语霸权),其危害(失语现象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并对话语霸权现象进行重新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解构和建构。解构:从了解话语霸权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个社会学本质入手,探明其表现(显性话语霸权和隐性话语霸权),其危害(失语现象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并对话语霸权现象进行重新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3.
《四签名》是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的一部佳作,其中塑造了几位失语人物,反映了萨义德"殖民话语"的思想以及西方对东方的钳制和霸权。本文借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模式,探究了这些他者失语的原因,揭示了帝国主义的霸权性及其在非白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绝对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力"理论是福柯的核心思想,话语是一种秩序,更是一种权力结构和结构性的权力。话语、知识和权力三位一体:话语是载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没有话语的生产就没有权力的实施,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权力思想与西方的翻译霸权是相辅相成的:翻译霸权是"话语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实践形式,话语权力则是翻译霸权的深层逻辑和内在本质。在翻译领域,"话语权力"理论启示我们: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看待翻译问题;要警惕外文内译过程中的价值观冲击;内文外译中要强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向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艾略特为敌的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佩特森》中采取了“边缘话语”策略,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坚持了地方主义文化方向和口语与对话风格。威廉斯通过这种方式来抗衡和解构艾略特精英式的风格和话语霸权,并藉此来建构自己在文学史中的话语权力和形象。  相似文献   

6.
从“奥巴马”到“欧巴马”看权力话语对专名翻译的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总统姓名汉译之争为我们了解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提供了较好的素材。用"话语即权力"为中心思想的权力话语理论解构以姓名翻译为代表的专名翻译三原则,为读者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权力话语对翻译的操控。  相似文献   

7.
方玮 《文教资料》2009,(35):71-73
萨义德在《东方学》总结了东方主义的三种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并指出这三种内含的相互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两部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分析.旨在展示这类西方中心主义文本中的东方主义思想与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8.
话语霸权的建构经由言论,辩论和修辞获得。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话语的解构作用,强调“去中心化”,挑战并剖析主导话语霸权。结合后结构主义与话语霸权理论,剖析了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CECC)2010年年度人权与法治报告英文版的涉华话语霸权建构模式。研究显示CECC通过词汇的重复、被动语态、对偶、对照、头韵、拟人等语言和话语手段,把中国政府置于话语低地,制造单方话语霸权。CECC涉华话语霸权建构模式应引起我国的重视及警惕,但仍具一定价值,可作为我国政府建构国际话语主动权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疯癫、肉体和真理是福柯毕生关注的对象,是其权力话语理论的重要载体。正是透过对三者的分析和解构,福柯证明了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权力话语通过知识话语获得践行的权威,同时,知识话语也借助权力话语的权威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动,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衰落,国际格局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霸权稳定论成为美国挽回霸权的理论依据,也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解读霸权稳定论,对认清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实践哲学建构起来的,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通过其霸权理论建立起来的,他们二人又都是以对哲学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来完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工作的。因此,哲学、实践与“霸权”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基本范畴。正是从这些基本范畴出发,他们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践哲学”及其“转型”和“文化霸权”及其相关问题。在前一个领域,主要讨论的是意识形态理论的视角问题,而后一个领域则主要讨论的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要关注的核心话题。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围绕市民社会、文化霸权、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等内容,全面地阐明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的新道路理论,即文化霸权理论,并对无产阶级巩固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新思考。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反对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葛兰西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简析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的“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概念以及它们与“文化霸权”的关系,进而简述了文化霸权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revealed mild and seclud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r and the ruled locatemd in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y. Consequently Said drew desirable inspiration from Gramsci' cultural hegemony and applied the theory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o some extent, exhibits the cultural hegemony that the west inflicts on the east. Said aims to deconstruct western discursive hegemony and recast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 and w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认为一个政党或阶级获得长期稳定的统治的关键是首先获得"文化霸权",这必然要求政党或阶级重视媒介。葛兰西把媒介和传播看作"争霸"的场所和武器,正是在"争霸"过程中,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阶级)更注重借助媒介的力量进行博弈,凸现了媒介的力量,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民主进程,这就为理解文化的对立与和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教学与研究》2007,21(8):70-76
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霍米·芭芭和斯皮瓦克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来批判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那么后殖民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读后殖民理论,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有何理论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何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霸权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是为现有政权服务的,极力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霸权理论论述最为精到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说,该学派认为大众传媒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导致了人们的批判能力的丧失,大众传媒操纵了民众,而政党通过操纵大众传媒影响公众。霸权理论提出后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大众传媒是中立的,甚至有时是批判现有政权的。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focuses on Gramsci's elabo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egemony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Work during the periods of Fordism and post-Fordism. It discusses the limi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 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Social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