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变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的现状,我国设立法律硕士教育专业学位。本论文以法律硕士教育为中心,从法律硕士的产生、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理论学习与司法实践的结合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学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的历史背景之下,法治人才应当是法律硕士新的培养目标。法治人才是具备法律职业伦理和法治思维,兼具本土与国际视野,能够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前我国法律硕士在培养方式和人才能力结构上与法学硕士趋同、培养同质化以及欠缺法治思维培养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法律硕士实务培养、差异化发展以及法治思维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平  梁开健 《科教文汇》2013,(2):185+197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本文以理工类专业学生为例,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导师制的实施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成平  梁开健 《科教文汇》2013,(6):185-185,197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体现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本文以理工类专业学生为例,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导师制的实施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法律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法律硕士学位教育仍然离不开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本质。我国的法律硕士学位教育开展的较晚,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也不尽完善,没有对法律硕士的社会角色做出适合的定位,对其开展系统考核的时候也没有一套统一并且高效的标准来帮助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因此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实际上对完善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起不到很大的帮助,并且理论课程、实践的缺失也造成了当前高校法律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质量不高的现状。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当前的法律学硕士培养现状,从不同的方面来深入分析法律学人才培养的缺点,建立起一套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培养与考核标准,才能切实推动我国法律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9年教育部出台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举措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措施将对我国司法人才整体培养模式及人才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分析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趋势入手,提出建立健全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本地经济发展情况为切入点对高职学院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状况、形成原因及高职教育就业市场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了系统综合的分析,结论是: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地的经济结构和教育市场构成,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使其与市场需求协调、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位一体”就业模式是指立足于高职教育特点,集“毕业论文答辩,技能与成果展示、现场签约”于一体的就业模式,是在现有就业模式基础上的一种突破与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征。该模式的建构需要学校。用人单位通力合作,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思想更新等保障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成效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从外部、内部和个人三个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原因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从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方式、创新工作手段方面着手提高就业工作和水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英 《今日科苑》2007,(20):287-287
传统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已不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大学生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有必要探索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大学生职业教育是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世界、人职匹配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研究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从教学定位、创业教育能力体系设计、创业实战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原有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改革,突出创业教育的就业服务效能,将有效解决目前就业面临的综合素质待提升、岗位意向不清、缺乏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不强等典型问题,更好的发挥创业教育对于大学人才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对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了全面、深入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给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创新模式为研究目的,分析新时期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创业就业教育模式创新进行探讨,提出树立新理念、构筑新阵地、建设新团队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曼莹 《大众科技》2014,(11):164-166
文章对国内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国内外感知实践教学状况,介绍了创新理论的应用,融合TRIZ理论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感知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构建合理的符合高职教育的感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感知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等为实现提升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各项措施,对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护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思想状况,结果发现我院学生对就业无充足准备,他们的就业目的仍很功利,缺乏团体合作和敬业精神。他们大多意识到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毕业生找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渴望在就业政策教育、就业技巧培训和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获得帮助。因此,我院在就业指导中应及早介入,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注重就业观教育并多渠道进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检读等方式,对西藏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梳理归结出现行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后的西藏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模式为:战略理念先行、市场导向、人力资本合理增值、全覆盖、分层次、可持续、效益有保障的开放式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基本完成“精英教育”向“民众教育”的转百年,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机制的不断深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举、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基本形成。本文是结合动科院的世纪就业情况,在通过普遍查阅资料的基本上,应用文献法介绍了有关就业、就业指点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应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用人单位信息反馈调查表》、《大学生就业指点机构状况调查表》《毕业生就业情形调查问卷》和《在校生择业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在对调查问卷入行数据统计和处置的基本上做定量和定性的阐述。首先,结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阐述本院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具体问题创造性的探索出适合本院毕业生就业的模式。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就业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希望可以对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以帮助广大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就业为视角,以提高毕业就业率为主要目标,从强化就业工作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就业工作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方面,探讨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152-152,268
分析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武岳 《科教文汇》2024,(8):36-39
为探寻有效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该文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关系,提出了融合知识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其投入教学实践并对教学结果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的结果可知,“双创”教育、知识教育和融合教育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而知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效应相对于单一的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可见融合知识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创新创业教育革新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吴峰 《科教文汇》2014,(5):99+107
作为完善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职业资格证书已开始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就业通行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条件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