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有人指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误,有人迅速提供信息链接,历数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岗位轮换的次数和“不发言”或“少发言”的比例数.给人的印象是,新闻发言人群体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推出了两位新发言人:李肇星和赵启正。巧合的是,两人都出生于1940年,此前谈都有丰富的发言人经历,此次双双“重操旧业”,“铁齿钢牙”巧答记者,令本次“两会”的前两场新闻发布会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3.
他著书,他思考,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有不少人曾被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有人说,“一口气读不完一个‘赵启正’.”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的驻地,赵启正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请教他,作为记者,应该怎样面对两会,应该怎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全体会议之前,都要由“两会”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两会”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两会”新闻发布会起源于何时?什么时候开始电视直播?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什么时候开始?本文就全国“两会”新闻发布的历史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5.
<正> 在众多的新闻网站中,人民网(www.people.com.cn)有着诸多的与众不同。 1999年12月20日,人民网派出两位记者赴澳门参与“澳门回归”报道,成为新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有网络记者直接参与报道国家重大活动; 2001年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设置了信息台,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图片、翔实的资料直接为代表、委员服务。同时,全面、快捷、全方位地向网民报道“两会”盛况,成为首家进驻“两会”现场的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6.
两会的新闻发布始于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元年",一直是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器,也是我们研究新闻发布工作最好的案例.去年我们已经关注到两会新上任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和李肇星成了"最抢眼的人物",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以两位发言人的表现为案例,进一步研究发言人所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新闻发言人制度溯源及发展 (一)俄罗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内涵 俄罗斯对新闻发言人的认定相对简单.新闻发言人的俄式定义是“新闻秘书”,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①该定义直接外化了“公共关系”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公共关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茜 《当代传播》2003,(6):79-80
在“非典”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一共举行了8场新闻发布会,在一些“非典”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如北京市、河北省加强新闻发布。此外,“非典”期间,一批新闻发言人,如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脱颖而出,而且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也建立起来。新闻发布会成为民众掌握疫情、了解“非典”重要的信息渠道,而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不仅消除了不利的社会流言,而且还鲜明地表明了政府的姿态。“非典”过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程。  相似文献   

9.
曾杰 《新闻采编》2004,(4):15-16
在电视上,人们时常会看到新闻发言人的身影,他们代表国家、政府或军队,就某一重要事件或介绍情况,或澄清事实,或表明原则立场,由于其身份特殊,新闻发言人往往能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如我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美国军方发言人等等。或许是受此影响,国内有的省级政府部门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力图一统本部门的发言渠道,就政府工作直接与民众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政府直接发言隐含着对传媒“代言”状况的某种不满,  相似文献   

10.
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需求、服务机制、服务关系、服务管理六个方面概括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两会”服务特点,并提出与“两会”服务相关的三个问题.表4.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周老虎"和2009年的"躲猫猫"引了众人的关注,在这两起事件中,新闻发言人都曾不止一次地站出来表态,但却出现了前后发言不一致的现象,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作为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对全局的形势和政策了如指掌,而且还要把握好说话的火候和技巧及全面、理性地认知媒体和记者,只有这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才不至于与事实"脱节"。  相似文献   

12.
杜泽壮 《传媒》2015,(6):31-33
早春三月,大地回暖,2015全国“两会”圆满落幕.与“两会”同时落幕的还有全国各条新闻战线的全媒体报道“大会战”.连日来,全国新闻战线的“勇士们”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快速、全面、准确、生动地将这一举国盛会逐一呈现在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两会备受关注.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异军突起,各大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制作的两会专题成为我们感知两会、参与两会的重要渠道.缔元信《2011年“两会”互联网报道满意度报告》指出,关注“两会”的网民中86.7%的人会选择互联网作为了解“两会”的主要信息渠道,远远超过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电视和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三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代会和全国政协会,吸引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目光。1997年,成都电视台开始派出采访组对“两会”进行全程报道,当时被纳入正式记者的名额只有一个,但就是这一个采访资格,对于首次全程直接报道“两会”的《成视新闻》已是非常珍贵。从1997年至今,《成视新闻》每年坚持推出“两会”特别节目。观众发现,一些与本地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的“两会”新闻,有时首先出现在《成视新闻》中。有的新闻事件尽管其他媒体报道了,但《成视新闻》同样题材的报道却有新的角度、新的信息,令人耳目一新。事实上,城市台参加…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台小小的电脑引起不同寻常的关注,原因是它摆在了“两会”发言人的面前。坐在发言人位置上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不像以往的发言人那样手握一摞材料,而是在电脑前边轻点鼠标边介绍情况。一位外国记者率先注意到了这一变化,认为这象征着中国网络民意的重要发展。那位外国记者更直接将问题抛给发言入:“您是否认为中国社会的网络化有助于政治民主化和对官员的监督?”赵启正的回答令人欣慰:“中国的网民在八年间扩大了三十倍,  相似文献   

16.
2013年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同一般,全球媒体聚焦中国,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新一届中央政府班子中的主要成员,中共十八大确定的改革意愿和治国方略,需要通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确认后上升到国家意志,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也在本届两会上破题。现在,全国两会拉下帷幕,湖北省的两会宣传也取得满意效果。本次两会报道的前置新闻阅评,以其前瞻性、指导性、服务性,创新了舆论引导的新思维、新方式。一、前置阅评的提出与基本  相似文献   

17.
褚亚玲 《新闻知识》2013,(1):28-29,48
2008年5月1日始,国内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许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指定了新闻发言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与亲身实践,一些新闻发言人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职责与角色定位,加之一些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时由于发言不当而"败走麦城",更增加了新闻发言人的  相似文献   

18.
国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有百年历史。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乔治·B·科特柳为新闻助理,替他准备向新闻界散发的书面声明。1909年,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每周两次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成了第一位举办正式的、定期的记者招待会的总统。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出现得比较晚。1983年,钱其琛同志担任了外交部的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出发点是“满足对外宣传需要”。随着外交部一场场新闻发布会的举行和一个个新闻发言人的露面,这一制度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到1991年1月,我国为了更充分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组建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新闻前哨》2004,(6):13-14
“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种制度”——这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所有学员都必须熟悉的一个概念。 2003年,在非典疫情这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全方位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去职的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职业群体的关注。有媒体对比了2004年和2010年国家部委公布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发现.“来自办公厅、政策法规司和新闻宣传司的发言人最多。所有人中,没有一位是专职的”。(见8月18日《新京报》)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