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色语文"目前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为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2.
“本色语文”目前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不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3.
潜在课程是当今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重视并充分利用潜在课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对潜在课程与校园文化的特点、功能的分析,进而对潜在课程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潜在课程的持点、功能(一)潜在课程的特点关于什么是潜在课程,目前在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派:一派认为潜在课程应局限于学校教育情境之内;另一派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情境中都包含着潜在课程。我们赞同后一种观点,因为“不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都存在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正在开展对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探讨。其中有所谓“本体论”和“工具论”两种观点之争。“本体论”者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价值和功能;“工具论”者则认为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和功能。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不同侧面阐  相似文献   

5.
二、教学建议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度势, 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本色语文”的改革主张。“本色语文”目前也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为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学前教育界围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问题形成两个主要派别,一派偏重于幼儿人格的发展(生活训练、社会性等),另一派偏重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两派争论最多的是:在幼儿期是否要进行文字和数的教学。主张派利用当今科学所揭示的幼儿学习的巨大潜力和可能性,来强调早期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反对派认为幼儿学习的可能性不等于妥当性,幼儿  相似文献   

7.
考察古今中外高等教育的状况,我们发现高等教育具有如下8条规律。这8条规律也就是当前发展高等教育所应遵循的8点指导思想。现分别论述如下。一、适应社会需要教育理论有两大派:一派是以19世纪法国教育家海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另一派是以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传统教育”派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生活作准备,教育的职能在于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进步教  相似文献   

8.
他山石     
世界作文教学趋势 一、重视基本训练。美国目前各州和地区都有自己一整套独特的作文学习和指导计划,但共同的一点是强调突出基本训练。小学作文教学明确地提出基础训练的三大支柱——句子、段落、作文。在日本,作文教学形成了两大派,一派主张写生活,叫生活作文派;另一派叫练习作文派,学生必须按照作文训练的要求,依照教材,循序渐进地练习写作。政府支持后者,强调必须按照“课程教育纲要”的要求,一步步进行写作基本训练。法国的的作文教  相似文献   

9.
对于未成年人有没有隐私,需不需要保护,报刊上常有争论。一派观点认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应该享有隐私权;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未成年人毕竟是受父母监护的,如果过多地强调隐私权,不利于父母的教育;也有些教师认为,动不动就把隐私权抬出来,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本人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并不把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当回事,未成年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个隐私权可以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曾引起许多人的探索,但归纳起来却不外乎两大流派:一派主张“作文如铸模”,“无模不成文”,强调走格化的道路;另一派则主张“文无定法”,“体有万殊”,强调真实与创造。这些主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明显的局限性:前者会使学生思维定势,后者会令人望而生畏。我认为作文教学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学生作文也是有一定的“格”的。既然作文有“格”,就应当引导学生入“格”,但“入格”又不是目的,“入格”之后还要“破格”。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认为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课程论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是基础教育阶段两种基本的学习思考方式,两类学习方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以及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笔者认为,为了加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应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和教学内容,将两类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  相似文献   

13.
明代复古与创新的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虽然提倡复古,实际又开了后世创新理论的方便之门。明以后诗论有两大派:以禅宗“悟”为中心概念一派,以李梦阳“法”为中心概念的一派,前主创新,对语言不信任的程度远过于道家对语言的不信任。后则强调复古。但这两派均没有抓住意象这一中心问题,这是两派均告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从“零点项目”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翻阅资料,发现一事颇值一书:1957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美国举国震惊,朝野纷纷研究.希图找出落后的原因,并由此而引发了美国高等教育专业及课程的大改革.研究中有一派哈佛学者的观点与众不同:他们认为导致美国人才水准不及苏联,根源是美国大学的科学工程技术类教育中人文艺术类教育太欠缺.仔细想想不无道理.美国是一个追求利润效益的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认为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二语习得与元认知理论关系国外研究状况 目前,西方二语习得研究者对外语学习中意识的作用也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克拉申(Krashen)(1982)完全否定意识在语言习得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有意识的学习和习得是两种完全独立的过程,有意识学习到的东西不能变成习得的东西.另一派则强调意识在语言习得中所起的作用,他们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在以往的教育还是在目前的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认为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素质教育呼唤教育育人功能的回归 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自古以来对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均起着巨大的作用。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教育视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因而又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强调把人作为出发点,把教育过程作为培养人的过程,因而又称教育的育人功能。显然,教育这两大功能是同时并存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由于人  相似文献   

20.
一、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功能观  对于教育的功能,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可称为“人文观”,认为育人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强调人的文化修养,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种观点可称为“社会观”,认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强调人的政治修养,注重人对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技艺的掌握。  “人文观”的数学教育,以训练人的心智为目的,侧重于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社会观”的数学教育,以训练人的数学技能为目的,侧重于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