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劳伦斯的传统解读多停留在保罗在家庭内的恋母弑父倾向上,实际上文中哀拉拉及其丈夫道斯也有很强的地母天父暗示意义,该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分析保罗的情人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的神话原型,从更深层次上展示了劳伦斯的俄底浦斯情结,试图以不同的视角给文本以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被公认为他的成名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文章通过分析作品中莫瑞尔夫妇,保罗和米莉安,以及保罗和克拉拉之间的情感纠葛,认为正是现代西方文明导致了他们之间两性关系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以精神分析中的“回避型人格”为研究方法,探究主人公保罗的回避型人格及其给予他的相应的束缚和最后的解脱。本文对介绍回避型人格作出简要阐述,然后分析保罗的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即原生家庭影响和自身性格原因。再分别论述保罗对初恋情人米利安的回避,对第二任女友克拉拉的回避和对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回避,最后指出保罗的解脱以及回避型人格的解决方法。随着当今社会大众对于回避型人格的关注与热议,本文呼吁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回避型人格的注意,并将其运用于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颇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侧重对人性中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分析,控诉了非自然化的工业文明对和谐两性关系的破坏。《儿子与情人》就是这一主旨的很好体现,本文将从主人公保罗与三位女性--母亲、米丽安和克拉拉的三种情爱关系的角度解析他所经历的复杂情感之路。  相似文献   

8.
《儿子与情人》是20世纪最具创新意义的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莫莱尔先生、莫莱尔夫人、保罗、米丽安和克拉拉几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描写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文章以贯穿整个小说的具有悲剧色彩的“爱”为视角,分析保罗和三个女人之间的不一样的爱:保罗和莫莱尔夫人之间不正常的爱,保罗和米丽安之间纯粹精神的爱,克拉拉对保罗纯粹肉体的爱。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颇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侧重对人性中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分析,控诉了非自然化的工业文明对和谐两性关系的破坏。《儿子与情人》就是这一主旨的很好体现,本文将从主人公保罗与三位女性——母亲、米丽安和克拉拉的三种情爱关系的角度解析他所经历的复杂情感之路。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经典的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作家自己的自传性作品。对作品中的父亲,母亲以及儿子这三个主人公进行解读,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入手。在原型层面,运用"俄狄浦斯"神话情节对人物进行解析;进而在心理方面,运用荣格的心理学的见解,从阴影、人格面具以及阿尼玛角度分析本书的人格原型;最后在仪式层面,解读主人公"献祭"仪式在作品中起到的转折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与情人》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徘徊在母亲格特鲁德·莫瑞尔夫人、女友米丽艾姆和情人克拉拉三个女性之间,其情感世界在母爱、米丽艾姆的精神之爱和克拉拉情欲之爱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异化。随着对世俗社会的解读和性格上的日趋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米丽艾姆的精神依靠;克拉拉只是自己情欲的寄托。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畸形母爱的束缚。痛定思痛,他最终迈出了走向新生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孙林燕 《华章》2007,(11):217-218
D.H.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二十世纪初重要的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1913年以前的早期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儿子与情人》,不仅为劳伦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也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不少批评家认为《儿子与情人》属于自传性质的作品.但笔者却认为莫瑞尔太太的感情生活才是整部小说的主线,我们不妨从她与丈夫之间的非正常夫妻感情、与大儿子威廉、二儿子保罗之间非正常的母子情感着手,分析莫瑞尔太太的"铸造者"身份,揭示小说所描写的"英国成千上万青年男子的悲剧"之根源,即被异化的两性关系中女性意识对男性意识的征服和毁灭.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存在着一种双环结构形式,即以格特鲁德和保罗为圆心,以"情人关系"或"情敌关系"为半径,组成了一个两圆相切的双环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形式,作品阐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残害人性,异化了男女两性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为后人在人物结构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男主人公保罗的人格分析,说明保罗是受畸形母爱和残缺家庭影响而发生人格分裂,成为理想爱情殉难者与残缺家庭牺牲品。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许多弊病。  相似文献   

16.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7.
工业时代的耶稣--《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形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与耶稣基督的诸多相似之处,从宗教象征意义角度入手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论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存在着一种双环结构形式,即以格特鲁德和保罗为圆心,以“情人关系”或“情敌关系”为半径,组成了一个两圆相切的双环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形式,作品阐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残害人性,异化了男女两性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为后人在人物结构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戴.赫.劳伦斯在英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如今,他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已经不容置疑。《儿子与情人》为劳伦斯第一次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它通过主人公保罗的成长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该论文试图采用生态批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几个维度对《儿子与情人》进行重新审视,发掘其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在当前我们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形势下,劳伦斯的生态哲思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