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产生于同一时代,都为清朝初年,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大体一致,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悲剧,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悲剧结局,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性爱和义理在情感中的表现也各有侧重等等。  相似文献   

2.
唐代皇帝李隆基和他的妃子杨玉环之间众说纷坛的故事,是许多诗歌、小说、戏剧描写的一个传统题材。文人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对这个题材的主题表现和评定各抒己见。清初戏剧家洪(1645-1704)广泛参考前人作品,用长达10余年的时间,三易其稿,于1688年完成了《长生殿》一剧的创作。洪在《长生殿》中既批判了李、杨爱情所带来的政治上的严重后果,同时又歌颂了他们的真挚爱情,并对这一爱情的悲剧结局寄于深切的同情。因此,从作品描写的现象上看,《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复杂而难定。联系到李、杨故事的历史真实及作者写作的背景,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邱雯 《考试周刊》2009,(20):24-25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白朴的《梧桐雨》和洪昇的《长生殿》同样说的是杨、李之恋,但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上都有巨大的差异。《梧桐雨》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批判杨、李之恋,感慨历史兴亡;《长生殿》主要从爱情角度赞美杨、李之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4.
在明嘉靖年间和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浣纱记》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虽然产生在不同朝代,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也不相同,但是两者在许多方面却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剧作,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结局,一个喜剧结尾,一个悲剧结尾,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女主人公的形象各有千秋等等。  相似文献   

5.
《汉宫秋》和《梧桐雨》是中国古典悲剧史上的璀璨明珠,这两部作品凝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精华,采取几乎相同的艺术手法,营造了悲苦的艺术境界。它们首先选取“苦”事,作为营造苦境的基础,在对“苦”事的处理上,作者又尽量淡化外在的戏剧冲突,而着重表现悲剧主人公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并把所选的苦事做了独具匠心的剪裁布局,淡化和主题关系不太密切的人和事,最后又通过悲剧主人公撕心裂肺的独白把悲剧气氛推到高潮,营造了悲苦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董睿 《现代企业教育》2010,(16):133-134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本文试以京剧《北风紧》为例,通过与《长生殿》、《四郎探母》之比较,探讨两难境地下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长生殿》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人生思考主题说、双重主题说、多重主题说等。梳理近几十年《长生殿》主题研究的成果,并概括评述,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部历史名剧以及当代文学观念的变迁都是有意义的。爱情说、政治说、人生思考说都有其合理性,但又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剧作本身不完全相符。《长生殿》的主题是多元性的,多重主题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自《长恨歌》问世之后,各种文学作品蜂起,流风绵延,至清不衰,作品多达几十种。清代洪昇的传奇剧《长生殿》被称为“近代曲家第一”。关于《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很早就有分歧和争议,例如李、杨爱情说,国家兴亡说,反清意识说,更有当今折衷的说法:《长生殿》既歌颂了真挚爱情,又批判了腐朽政治,同时又寄托着亡国哀痛。  相似文献   

9.
补恨与悟道:谈《长生殿》的宗教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保 《天中学刊》1998,13(6):60-63
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生殿》主题的认识总是局限在“爱情说”与“讽谕说”上,但是透过表层的爱情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长生殿》具有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它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洪升本人深研佛道之学,并以这种思想观,发来处理李、杨情缘,认为“千年长恨声色原空”,用神仙道化剧的度脱方式使其悔悟,通通“历情──补恨──忏悔──悟道”这一思想历程来自我谴责、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并以此追求生命意义的永恒,最后达到超越自我、再造新我的宗教境界。  相似文献   

10.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瓦解》可称为是一部史诗般的英雄悲剧,主人公奥贡喀沃是对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复兴与再现。作者将主人公个人的悲剧命运,跟其氏族“瓦解”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从英雄悲剧到氏族悲剧、从个人“瓦解”到氏族“瓦解”的过程。通过对奥贡喀沃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悲剧命运的勾勒,从英雄悲剧的视角进行解读,昭示着这部伟大的非洲小说也是一曲惹人洒泪的英雄悲歌。在此,笔者拟从小说文本人手,权且悬置社会背景及其相关问题,从分析情节线索来把握主题,并从英雄悲剧视角对文本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1.
在巴金卷帧浩繁的作品中、《寒夜》就像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瞩目。这部发表于1947年3月的十八万字的中篇小说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在抗战胜利前夕的山城重庆,小职员汪文宣是怎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由于作者把主人公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描写,让那平淡琐屑的生活小事与动荡不安的历史大背景紧密结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浩繁的社会生活画卷;另一方面作者又用细腻的笔触撩开人物心理的重重帷幕,把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内心的复杂矛盾及其演变过程真切地展现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受种种因素的干扰,学界一直把《雷雨》定位在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层面。但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理应从原版本进行考察,且要尽量抛开政治语境和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以还原作品的真实面目。若本此原则来解读《雷雨》,就会发现该剧首先是一部命运悲剧,这便是对《雷雨》悲剧主题的一种还原性阐释。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曹禺的创作动机——形而上的理性思索;主人公的生命境遇——"郁热"下的挣扎困境;观众的审美感受——先悲后愤之情。  相似文献   

13.
蜀虎的长篇小说《酒脸》重点描写了经受政治磨难的主人公车辟,在“文革”后直至新世纪仍然难于谅解那段历史的复杂心理活动。尽管车辟最终融入主流社会,但作品的这种“滞后性”写作自有其可贵之处。《酒脸》由于渗透其中的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具有了与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文学”或“反思文学”作品的相似性,也证明了关于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作品对于“伤痕”或“反思”历史的执著叙述,在新的语境中,凸显了自己一定的价值。关于主人公车辟形象的塑造,尤其关于主人公在历史面前所发生的心理变化及其采取态度的描写,也许是作者的预期设计,但这种写作的实际效果增添了作品的矛盾性和丰富性,从而使得这部作品有了容易引起人们进行新的思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东方女性的悲剧命运。主人公翠姨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沐浴着“五四”新文化的春光,又忍受着传统封建文化的禁锢,她想爱而不能爱,她想反抗而无力反抗,最后消极的选择死来作为她追求自由的爱的表现。在这春的悲哀与爱的祈盼中令人柔肠寸断,使我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于人间爱的憧憬和向往,对于人生的追求与思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茅盾《林家铺子》与马拉默德《店员》的平行比较,评述了茅盾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及其创作的一些基本特征。茅盾孜孜不倦地追求作品理性主题的深刻性,注重作品反映社会历史的认识价值,作家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最能展示社会性质和历史趋势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科学论文式的分析。理性化倾向带来了作品主题的确定性和单一性。茅盾小说的典型塑造大都偏重于社会历史内容的概括,人物成了作者理性主题的媒介,理性淹没了感情,人物性格是扁平的、定型的,失却了“人”自身应有的无限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胡薇 《文学教育(上)》2013,(24):118-119
《永远的谢秋娘》是潘向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给女主人公谢秋娘冠以“永远”二字,以女性独特的意识温情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从历史沧桑与世俗尘埃中挣脱出来的冷艳华丽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留白情节的安排、悲剧氛围的营造来试探作者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7.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要求人们在语言交往中要遵循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三大有效性原则.然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对话不仅没有遵循、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原则,毫无逻辑性的人物语言,折射出现实世界的荒诞、疯狂和无序,深化了该小说的“黑色幽默”主题,成就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贵妇人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最佳作。在此作品中,作者始终遵循着"心理现实主义"原则,成功地塑造了伊莎贝尔.阿切尔这一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性格缺陷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社会根源如传统势力辗磨、现实社会的束缚决定了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9.
略论西方文论中的悲剧主人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剧的主人公问题,在悲剧艺术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悲剧主人公不仅直接支配着悲剧作品的思想内容(矛盾冲突要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实现),而且也影响到悲剧作品的艺术形式(历史上曾产生过与主人公问题关联极大的“市民悲剧”之类的悲剧形式)。究竟怎样的人物才能充当悲剧的主人公?这在亚里斯多德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它的答案就如何  相似文献   

20.
《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双璧,都是借男女离合之情写历史兴亡之感,但两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却并不相同。两对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处于庙堂的李、杨之间的爱情需要摒弃政治身份,才能得到升华;处于江湖的侯、李之间的爱情需要镶嵌政治背景,才能更显绚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