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稀土中的钕为萃取对象,进行了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动力学研究,旨在考察该新工艺的萃取和分离富集效果,以便推广到其它稀土离子和金属离子的萃取甚至有机物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针对稀土萃取分离过程元素组分含量在线检测的难题,提出基于递阶遗传算法的RBF神经网络软测量方法,并开展所提软测量方法在某公司组分含量监测的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软测量方法是可行、有效的,能较好地解决稀土萃取过程中组分含量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3.
用反相纸层析法研究了N,N’-二羧甲基联苯胺在盐酸和高氯酸体系中对11种稀土元素的萃取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固定相在高氯酸体系中的萃取能力较盐酸体系中强。由此,根据Rf值的大小不同,选择适当酸度的展开剂,可对某些混合稀土离子溶液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晓  李杨华  甘歆 《大众科技》2007,(7):107-109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茶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丙酮—正己烷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环己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33,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9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3,溶剂比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丙酮的分离效果达99.98%,萃取剂再生塔顶正己烷的纯度达到99.89%。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丙酮—正己烷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二异丙醚-异丙醇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0,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15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5(mole),溶剂比为0.25(mass)。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二异丙醚的分离效果达99.86%,萃取剂再生塔塔顶异丙醇的纯度达到95.31%。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二异丙醚-异丙醇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用环己醇为萃取剂,采用UNIFAC模型,对乙酸乙酯—乙腈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采用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质量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与热负荷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35,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1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9,溶剂比为2.2。在此工艺方案下:乙腈的分离效果达99.90%,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用二甘醇为萃取剂,采用UNIFAC模型对异丙醇-水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采用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考察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与热负荷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7,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0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1.8,溶剂比为1.7。在此工艺方案下,异丙醇的分离效果达99.94%,萃取剂二甘醇的回收率达99.995%,模拟与优化结果为异丙醇-水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不仅稀土资源居世界首位,而且稀土生产量、出口量和应用量均居世界第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稀土资源采选冶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等,重点对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四川氟碳铈矿和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3类主要稀土工业资源的冶炼分离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其在稀土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探讨了我国稀土选冶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稀土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光宪院士是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市。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修量子化学。回国后从事量子化学、原子簇化学、配位化学、核燃料和稀土萃取化学,以及稀土生物化学与稀土材料化学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他提出了萃取机理分类法,络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以及原子价的新定义。尤其是在稀土科学方面,他探讨了稀土化合物的化学键与电子结构,发展了镧系理论,合成并表征了大量稀土络合物;建立并发展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与工艺优化设计,为中国稀土工业获取高纯度的单一稀土元素做出巨大贡献,实现了中国稀土产量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正黄小卫,1962年1月出生,女,湖南省临澧县人,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现任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在稀土资源高效清洁提取、绿色分离提纯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发明了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新技术、离子型稀土原矿浸萃一体化、碳酸氢镁法冶炼分离稀土等低碳低盐无氨氮分离提纯稀土等专利技术,在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混合澄清槽的方法对铀进行萃取分离,简述了铀萃取过程的总体方案,分析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以及硬件、软件的设计。本文针对铀提取工程的工艺,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澄清槽法铀萃取控制系统,从目前运行效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有机相和水相的进料、搅拌、澄清、分相等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化工工艺设计的特点及计算机在化工工艺设计应用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以及当前通用的化工应用软件,同时对化工软件在当代化工工艺设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张捷  韩柏 《内江科技》2006,27(9):137-137,140
文章概要介绍了应用混合氯化稀土作为助剂对羊毛地毯、毛毯染色的工艺过程,并对稀土染色作了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指出稀土在羊毛地毯、毛毯染色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分离手段在中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流程、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并探讨了影响中药超临界CO2萃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异丙醇-水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乙二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8,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1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2.4,溶剂比为1.3。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异丙醇的分离效果达99.91%,萃取剂回收塔塔顶水的纯度达到99.81%;萃取剂乙二醇的循环补充量为0.0087kmol/h,回收率达99.993%。模拟与优化结果为异丙醇-水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来分离、提纯化合物就是新近发展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它不仅能在化工领域中应用,而且已为石油、食品、煤炭、医药、烟草等工业所采用。国外的研究非常活跃,国内也已起步。该技术开发的一个重点就是其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相平衡的计算,分离效率的确定等。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其它萃取过程一样,属于平衡分离过程,因而在论证其方案,确定工艺指标和设备设计中,都需要有此过程中涉及的相平衡数据。我们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醇——水体系分离和用超临界CO_2回收石油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相平衡关系,用状态方程法进行关联计算,作为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出发点。选用十个含超临界CO_2的二元系进行计算,考察了有关状态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广西某低品位氧化锌矿成分复杂,风化、泥化严重,属于难分离难处理矿石,应用浸出-萃取-电积回收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酸度和萃取剂处理等因素对浸出、萃取过程的影响。应用该工艺进行试验,获得锌浸出率96%,综合回收率为90%(从原矿到电解),电解金属锌纯度99.95%的试验指标,为低品位氧化锌矿回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