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高校社团已成为高校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高校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去中心化的学习共同体。为了解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效率与成果,文章以湖北某高校具有代表性的ICC学习共同体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追踪其五年成长过程,分析其取得的成果与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共同体产生的背景是基于某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得以持续生存的条件则依赖于组织或社团,发展的过程具有学习资源、学习场所、学习组织去中心化特点,学习成果的获得与传承则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区学院与传统大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和讨论的一大议题.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与冲突主义学派成为参与讨论的两大学派,社区学院在高等教育中与大学的弥合与分离,成为论辩双方的主要争论点.以伯顿·克拉克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力陈社区学院是大学的中转机构,社区学院的兴起是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产物;以卡拉贝尔为代表的冲突主义学派却视社区学院为大学的防护机构,学院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利益集团冲突与妥协的产物,是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和少数族裔人群大学梦想设置的一个骗局. 相似文献
6.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大学生社团多是兴趣性团体,社团成员都是抱着相同或相近的爱好兴趣,自发地走到一起,形成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大部分社团都没有自己的社团精神、宗旨、刊物、网站、品牌、徽标、社训、口号以及社团资料档案等,更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很多社团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只注意了社团成员的兴趣性,缺乏对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建设,因而也就缺乏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社团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从制度入手,建立社徽、社训、刊物、网站等文化载体,加强文化建设,充实社团内涵,提高活动层次及质量,形成品牌。 相似文献
7.
双向灵活的转学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区学院反向转学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文章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中反向转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反向转学优劣,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近些年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回炉"现象,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六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有经验也有教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就业观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可以从育人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教育实践、教育制度等几个方面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学生英汉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汉语阅读中通常使用基于语篇的阅读策略,在英语阅读中通常使用基于单词的阅读策略;高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策略的迁移,基于句子的阅读策略迁移较弱,而基于语篇和单词的阅读策略迁移较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向社区推进,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需要。文章针对新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活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及实践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双重影响.必须科学有效地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以更好地促进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校多区和一区多校的情况普遍存在,高校培养目标逐渐变化,教育方式也逐渐改革,以第一课堂为基础的班级制渐被打破,大学生新的生活空间出现并扩大,使得班级制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亟待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文写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学生常以汉语思维的模式写汉语式的英文作文,由此汉语负迁移对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词汇的负迁移,句法的负迁移,语篇的负迁移等。每个方面的负迁移都有具体的不同的表现,分析归纳出导致的原因,从而摆脱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文写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文写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学生常以汉语思维的模式写汉语式的英文作文,由此汉语负迁移对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词汇的负迁移,句法的负迁移,语篇的负迁移等。每个方面的负迁移都有具体的不同的表现,分析归纳出导致的原因,从而摆脱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文写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已成为新型大学生组织的重要形式,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兴趣型、求知型、从众型、交际型、娱乐型、信仰型、消费型等。不同结构的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又呈现出或活跃、或稳定、或松散等不同特征,发挥着提升人际交际能力、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等功能。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行为调查与研究,对于实现网络虚拟群体的育人功能,加强对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言语社区的发现和鉴定标准有五要素说、四要素说、三要素说等。本文运用言语社区理论的五要素说,对大学生网络社区进行了考察,试图证明大学生网络社区是一个言语社区,并对言语社区的鉴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ers have long struggle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needs of English learner (EL) students and the factors that facilitate their postsecondary success. Although prio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EL students disproportionately select into community colleges, there is a dearth research that examines transfer to four-year schools among community college English learner (CCEL)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linguistic status shap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agement and intent to transfer to a four-year institution. Using data from the Community College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we us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examine how, if at al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ultiple forms of student engagement and intent to transfer might differ by linguistic status, net of various student and school-level controls. Ultimatel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udents’ returns to engagement do differ by linguistic status, with CCEL students experiencing the greatest gains relative to their intent to transfer. Not only are CCEL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academic discourse, internalize teachers’ pedagogical offerings, and recognize institutional supports than their non-CCEL peers, but they appear to derive greater benefits from both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instruction in the us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an their non-CCEL peer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policymakers, and researchers seeking to improve CCEL student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范式已经从注重质量保障向关注学生学习产出结果转变。美国学习产出的研究表明,学习产出内涵丰富,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共识。学习产出研究理应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其研究形式要多样、全面,力求科学。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简要分析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