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洁 《教育与职业》2015,(9):108-110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导师与研究生要具有变革意识与变革行为。变革共同体在部分地适应其传统的价值和角色之外,更把教育过程视为共同转变的过程,并将转变视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用某种方式改变着理解和领悟经验的方式、看待和评价事物的视角、鉴别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革与更新的能力对于导师与研究生个人以及大学而言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导师与研究生差异性共同体,着重强调师生之间通过对话而实现差异性与共享性的对立统一。导师将教育视为在社会性学习共同体中逐渐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其中差异性的价值在于至少能为共同体作出个人的贡献。这样研究生就可以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也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能激发师生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友情。  相似文献   

3.
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意义自由流动的过程。阐释了意义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共同体的理念诉求,对于如何构建导师与研究生的意义共同体提出了五条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可以在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中培养.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是一个共享批判精神的关系域,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导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完整、更体贴、更包容和更民主;研究生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  相似文献   

5.
认为对话共同体是研究生教育的新取向,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域.对对话共同体的内涵、理念诉求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对话共同体构建的方法,指出对话共同体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归属感和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激发人际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和友情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导师与研究生差异性成长共同体,强调的是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着各自的发展需求,但也是群体知识与智慧共享与衍生的关系场所,在其中实现共同的转变与成长.这种共同体包括合作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有利于促进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在研究生教育过程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关系。认为共同需要、平等互信、优势互补、教学相长是导师与研究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在分析师生关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度建设保障师生共同需要,以平等对话实现师生身份平等,以自身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提高,以合作互动促进师生发展共赢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8.
每一位导师都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促进创新创造的使命,他们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构建学术共同体、做学生引路人”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的必由之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制度支撑。文章首先界定“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核心概念,然后指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构建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个人发展、学术资源、专业网络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具有重要帮助,最后探讨构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即“求同存异”“兼容并包”“模范引领”。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组合旨在建立导师共同体。由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资源层面的问题,这种"共同体"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因而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具有实效的导师共同体,从认识层面、制度机制建设和指导活动层面,突破制约导师队伍建设的"天花板":建立导师资格互认制度、主副导师制度,形成培养点主导下的导师共同体模式;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STAR模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共同体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学习共同体作为研究生中的一种有效组织,能很好地解决当前研究生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研究生积极融入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改变不合理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这对研究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上海大学理学院的实际,探讨了研究生与本科生同住,成立研本结对共建临时党支部,创新党建新途径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并从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独特且不容忽视的学生群体。研究对比分析了以互动辩论和常规讲座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法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互动辩论和常规讲座两种授课方式均显著降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消极情绪。但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参与常规讲座的学生,参与互动辩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课后保留了更多的积极情绪。辩论作为互动学习的教学法,可以实现情绪调节,有助于个体发展和创新者涌现。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失信行为比较普遍,并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为此,在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校研究生党建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在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凸显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利用研究生党组织凝聚力强、纪律性高的特性,引导和开展研究生党建,促进研究生党员在良好学风和学术诚信中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维护高校和青年学子思想文化创新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导生冲突治理思路主要局限于如何消除冲突,忽视了冲突所蕴藏的积极功能。冲突是导学关系的常态。导生之间属于异质性群体,加之研究生教育场域独特的“偏正结构”,导致隐性冲突成为导生冲突的主要形式。导生冲突能够促进导学共同体整合,是导学关系紧密度指示器,发挥着导学共同体的“安全阀”功能。同时,冲突还是实现高质量知识生产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导生冲突治理不能片面强调消灭冲突,而应基于导生冲突的形式和功能实现精准治理。应在消除导生冲突的刻板印象基础上,促进显性正冲突,防范显性负冲突,监测隐性负冲突。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是适应研究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内在要求,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湖南省高校为例,针对现阶段高校合力育人机制普遍运行不畅,育人成效不显著的实际问题,以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为调研对象收集数据,从两个育人主体视角分析二者合力育人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合力育人机制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优化布局、完善机制、增进共识、搭建平台等多种渠道,确保两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发挥出合力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研究生焦虑情绪的各种影响因素,文章采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量表(STAI)对我国南方某综合大学11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焦虑情绪问卷调查,并与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调查发现:34.2%的被试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研究生焦虑情绪与其性别、年龄、专业兴趣、学习方法、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值、经济负担、就业压力显著相关。结果表明:研究生焦虑情绪日趋严重,缓解研究生焦虑情绪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文化的多元异质性等现实情况,对研究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冲击很大,部分研究生政治信仰迷茫、入党动机不纯、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淡漠、组织生活参与热情不高。研究生基层支部工作面临着组织、教育、管理的新挑战。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方式等,是新时期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应对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活研究生“科社”课程,教师需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形势和教学对象的新变化,熟悉课程长期性、创新性与逻辑性三大特点,注意更新教学手法。  相似文献   

19.
张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34-35,6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设立的新兴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受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效差强人意,毕业生实践能力问题尤为突出,其培养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试析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并就此提出若干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推进导师专业发展。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标准是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素质标准包括导师入职标准和导师入职后的发展标准。科研水平是导师入职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学历/学位、职称、科研经验、科研项目与经费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指导能力是导师入职后发展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岗位职责、指导经验、课程与教学能力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核心维度;师德修养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导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等节点;导师自我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包括导师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和业务素质、研究研究生教育等节点。推进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导师专业发展机制,更需要导师自主、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