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创新人才还具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个性心理结构。高等学校为了培养和造就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就必须以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增强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3.
4.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基本前提,也是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了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波市7所高职院校的186位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探究创新能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高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贡献总体水平较高;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成果贡献与知识技能背景、创新品质动机、创新能力积累、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平台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创新平台环境对创新成果贡献的影响最大。为提升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平台;多渠道增进创新能力积累,提升创新成果产出力;完善配套制度,激发自主创新驱动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层次人才素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大学教育也概莫能外,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向素质教育过渡。就学校而言,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问题,其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而培养目标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欲明确培养目标,就必须预先明确人才素质要求,没有对人才素质的认真研究,就难以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本文从分析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出发,结合实际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层次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参与新世纪国际竞争和挑战的动力源。本文在界定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引用、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探讨了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匮乏,质量不高,人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均衡,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并从人才投入、政策体系和管理效能等不同角度进而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旨在为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有利于高校发展出发,以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首先探讨了人才评价机制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和实际调查,找出河北省现有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河北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模型,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推进河北省高等院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相似文献   

9.
略论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推进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深刻地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和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并通过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能力培养体系,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完善技能鉴定,推行"双证书"制,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11.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观上存在一个观念误区即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是某类高校的责任。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研究型大学必须承担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进行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变革,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而面对个性、面对实践是研究生教育转型中面临的两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在内涵上融入一体。创新与美育的求“真”的过程是统一的,以美启“真”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美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在目标、手段、心理效应等功能上相互影响。通过明确美育的感性教育特征、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变革教学组织和方法、营造美育氛围、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我国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历程,总结了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1所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措施,进而挖掘出些许启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德育教育,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多元化培养,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完善教学奖励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4.
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实践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转变教育理念,课程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实现课内外结合、基础理论与动手制作结合、相关课程结合;实验教育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互动和团队学习相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开放性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淑梅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3):218-219,225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为使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要不断的强调拓宽专业基础学科的范围和基础教学的内涵,同时体现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本文从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特点及实施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强调培养方案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经验主要包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与有创新价值的学习内容;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创新;开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不拘一格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其在实践层面产生的效果包括:转变了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水平;促进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创业教育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推进创业教育应倡导创业理念,营造认同创业的社会氛围;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实训—实践—实战"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操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实现实操和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有必要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训练教育理念,并提出注重专业认知能力提升、注重与学科竞赛相结合、注重校企合作的就业创业商务实践的3层级递进的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实操和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专业与岗位相通、教学过程与企业运营相通、实践内...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人才培养环节的关键一环。以航空结构强度方向研究生为例,为了更好地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对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探索了一套比较成熟并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分类教学与分类培养模式,即构建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与硕士学位论文三者紧密结合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